大数据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06-15 13:21曾诗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消费量农产品产量

曾诗淇

今年春节过后,全国蔬菜市场一点不平静,“蒜你狠”、“向前葱”等纷纷来袭,就连平时甚为低调的大白菜、土豆等平价蔬菜价格也轮番上涨,困扰着百姓的“菜篮子”。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产品滞销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要还与市场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平衡等有关。从宏观上来看,“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中国农业发展也迫切需要适应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展望顺势而生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通过发挥农业监测预警、加强农业展望和信息发布,有效把握农业供给侧改革动态,优化调整生产结构,实现与供给侧的动态匹配,对于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召开展望大会、发布农业展望报告,就是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介绍,《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的基本结论是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基础上,结合过去一年来市场、政策、气候及宏观经济等各方面情况变化,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团队研制的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hina Agricultural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ystem,CAMES)对未来10年农业发展形势做出的基线预测。基期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农业部门的农产品市场监测数据,也包括相关研究机构多年积累的实地调研数据。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要与时俱进推进农业管理方式创新,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促进供求关系平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要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要加快建设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建立权威统一的数据监测、分析、发布和信息服务制度,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提升依靠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的现代农业管理能力。今年是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在这个时候开展中国农业展望活动,对“十三五”及未来十年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对主要农产品供需形势进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十三五”农业

展望“十三五”,中国农业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下,加快实现农业发展动力转化、结构优化和方式变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据介绍,基于国家最新政策与规划、宏观经济形势、气候变化、农业技术进步和国际市场等要素,《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从生产、消费、贸易、价格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2016年及“十三五”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将对新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发挥重要参考作用。根据报告,2016年及“十三五”中国农产品市场主要有6大特点。

稻、麦供需基本平衡,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中国粮食产能进一步提升,能够完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标。2016年,预计稻谷面积稳中略增,小麦面积稳中略减。“十三五”期间,以优化品种结构、品质水平和节本增效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取得明显成效,稻谷生产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消费持续增长,预计5年稻谷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分别为10.38亿吨、10.34亿吨;小麦将呈现种植面积稳中有降、供需形势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的状态,预计5年小麦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分别为6.59亿吨、6.55亿吨。

玉米种植面积大幅调减,库存压力有效释放。随着“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大力推进,未来5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大幅调减,阶段性供应过剩矛盾将有效解决,玉米去库存明显。2016年预计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3.1%,其中,“镰刀弯”地区相关省份调减玉米面积将超过1500万亩,这将是近10年来玉米面积首次下滑;“十三五”期间,玉米种植面积将大幅调减,预计年均减少1.8%;随着去库存措施相继落地,玉米工业消费和饲用消费将快速增长,预计年均增速达到3.0%,到2020年库存消费比将下降到70%以下,库存压力缓解,玉米价格回归市场。

油料产量恢复性增长,大豆进口明显放缓。受油菜籽收购政策调整影响,2016年油料生产数据较2015年预测数有所下调;其中花生和大豆面积、产量双双增长,油菜籽面积、产量显著缩减。预计2016年大豆面积将恢复性增长至10320万亩(688万公顷),产量为1203万吨,同比增长3.6%。“十三五”期间,由于技术进步、种植结构调整等原因,油料产量呈稳中有增态势,而大豆进口年均增长率将由“十二五”时期的11.6%降至“十三五”时期的1.0%。预计“十三五”油料产量将达到4970万吨;油籽进口量为9193万吨,其中大豆进口量为8556万吨。

棉花需求下降明显,食糖供求关系持续偏紧。受比较效益下降、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棉花面积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2016年,预计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5199万亩(346.6万公顷)、515.7万吨,比2015年分别下降8.8%和8.0%;消费量为715.8万吨,同比下降2.7%;进口量为100.1万吨,同比下降31.1%。“十三五”期间,中国棉花生产格局继续调整,进一步向新疆棉区集中,长江、黄河流域棉区继续缩减,消费量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预计到2020年,棉花消费量将降至707.9万吨,比2015年下降3.8%;进口量为112.1万吨,比2015年降22.8%。由于食糖价格持续走低,糖农收益连年下降,预计2016年中国糖料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同比分别减少8.2%和14.8%,“十三五”期间,甘蔗生产会向广西、云南等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甜菜会向新疆、内蒙古等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糖料种植面积有进一步缩减的趋势,消费量持续增加,进口量不断扩大,预计食糖总产量4893万吨,总需求量8013万吨,产需缺口为3120万吨。

菜、果、蛋、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国际贸易保持活跃。与过去10年相比,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的产量增速明显放缓,预计2016年产量分别为7.74亿吨、2.75亿吨、3022.20万吨和6805.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63%、1.4%、0.8%、1.7%;“十三五”期间,产量年均增速分别为0.44%、1.37%、0.9%、1.3%,预计到2020年将分别达到7.88亿吨、2.92亿吨、3142.66万吨、7180.09万吨。贸易方面,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地位,预计“十三五”末(2020年)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的出口量将分别达到1125万吨、560万吨、395.25万吨。

肉、奶消费快于产量增长,进口急剧增加。受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城镇化率加快等因素影响,中国城乡居民肉类、奶制品消费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6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为8460万吨,总消费量为8594万吨,进口量为20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07%、0.2%和6.9%;受中小散户退出、大规模牧场扩张放缓影响,预计奶制品产量为3879万吨,同比下降0.3%,消费量和进口量分别为5182万吨、129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4%、16.6%。“十三五”期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为43856万吨,总消费量为44256万吨,总进口量为1028万吨;奶产品总产量为20293万吨,总需求量为27376万吨,总进口量为7151万吨。

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指出,未来10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将继续稳步发展,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升,与全球农业的互动融合将显著加强,农产品消费结构将加快转型升级,中国农产品市场发展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农产品生产区域更加集中,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局部生产、全局供应的特点突出。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主产区将进一步向北方集中,2020年主产省粮食产量比重或将接近80%。棉花种植向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是新疆转移,生猪养殖加快向粮食主产区转移。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六大优势蔬菜生产区域将进一步巩固。另外,随着国家扶持规模经营力度的加大,202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的50%将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随着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和规模经营发展,再加上城镇化加快,农产品局部专业化生产、全局均衡供应的特点更加突出,对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引导提出更高要求。

农产品消费继续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多样化、品牌化需求更加明显。综合考虑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城镇化加快、农村扶贫攻坚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预计“十三五”期间的稻谷、小麦、食用油、食糖、肉类、奶制品、水产品消费总量将比“十二五”分别增加4300万吨、1600万吨、811万吨、955万吨、2728万吨、11000万吨、4400万吨。与此同时,收入水平提高拉动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呈现多样化、高档化、品牌化趋势。粮食消费更加重视品牌认知,对专用品种及其制品的需求呈增长趋势;畜禽水产品消费将更加重视营养、健康和安全,对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显著增长;水果、蔬菜消费量增加,质量认证产品消费量增多;纺织品消费方面,对高品质棉花需求明显增加。

农业生产成本结构变化、上涨因素增多,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相对弱势运行。“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将稳步上升,成本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除物质投入、人工和土地成本继续刚性上涨外,动植物病虫害防控、现代化种养设施维护、废弃物处理及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品牌建设等成本也将明显增加。未来5—10年全球经济仍将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仍将保持相对低迷,国内农产品价格总体弱势运行。稻米、小麦价格有望保持基本稳定,玉米价格可能在转方式、调结构和去库存压力下呈现先跌后涨走势;棉油糖价格与国际市场联系将更加紧密,食用植物油、棉花价格将跟随国际价格波动变化,国内外食糖价格有望步入缓慢回升通道;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价格将呈震荡中上涨态势,可能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牛羊肉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国内外农业融合互动加强,农产品进口可能呈现品种、来源“双增”格局。未来10年,中国将更加注重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期间,特别是随着中国与东盟、新加坡、新西兰、智利、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一系列多双边自贸区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油料、水果、肉类、乳制品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也将从传统的美洲、澳洲、东南亚国家逐步拓展到中亚、澳洲和欧洲国家,总体呈现品种、来源“双增”的格局。

猜你喜欢
消费量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2014年国际橡胶消费量增加6.7%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