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娟(辽宁省调兵山市兀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辽宁 调兵山 112700)
中药骨碎补促进下颌骨外伤缺损后骨修复的临床效果和美学研究
李艳娟
(辽宁省调兵山市兀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辽宁 调兵山 112700)
目的 观察骨碎补对下颌骨外伤缺损后骨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因外伤导致下颌骨出现缺损病人16例,全部病人均采用手术牵张成骨治疗下颌骨缺损,手术后随机将以上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即服骨碎补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术后治疗。两组病例牵张成骨结束后8周采用CBCT观察骨修复情况和修复外观情况比较。结果 试验组病例牵张成骨治疗结束后8周骨修复情况和修复外观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骨碎补具有促进骨修复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下颌骨缺损的辅助治疗,值得推广。
美观;下颌骨外伤缺损;骨碎补;骨修复
车祸、斗殴等原因导致颌面部外伤病例逐年增多,颌面部外伤严重时常会出现骨质破坏,影响病人面部美观和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牵张成骨治疗技术被大量应用于下颌骨缺损的骨修复治疗之中[1]。但由于下颌骨需进行咀嚼、语言等复杂功能,骨修复过程中下颌骨仍会不间断的发生多方向复杂的运动,严重影响下颌骨缺损骨修复的临床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于辽宁省调兵山市兀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因外伤导致下颌骨缺损需要骨修复治疗的病人16例,年龄为26岁至43岁之间,平均年龄32.31岁,男性病人12例,女性病人4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8例病人完成牵张成骨手术治疗后配合服用骨碎补水煎剂[2];B组8例病人完成牵张成骨手术治疗后单纯术后常规诊疗。全部入选病人均不具有糖尿病等影响骨形成的全身系统疾病,下颌骨缺损范围至少为20mm×20mm,均如实告知研究内容,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器械和设备
牵张成骨器、口腔CBCT机和常规手术用器械、设备等,均由辽宁省调兵山市兀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提供的自制骨碎补水煎剂。骨碎补水煎液的制备[3]如下:选取中药骨碎补进行研磨,制备成粉末状,称重取其粉末100g放入1000mL的水内浸泡1小时,所得溶液放置煎制炉上大火至沸腾,调节火力保持沸腾状态30分钟,撤火自然冷却后过滤所得溶液,滤出液态留存,过滤所得骨碎补粉末再次放入500mL水内混合得到溶液放置煎制炉上大火至沸腾,调节火力保持沸腾状态20分钟,撤火自然冷却后再次过滤所得溶液,两次过滤所得溶液混合,放置煎制炉上开盖煮沸混合的过滤液体,直至液体总量剩余100mL为止,此时所制药液含骨碎补浓度为每mL1g。 1.3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依据颌骨缺损传统牵张成骨手术技术进行[4],术前依据下颌骨缺损部位和范围设定手术方案,评估手术达到的效果,按照手术方案截骨,保证充足血液供应的前提下制作骨转移盘,选择适宜的内置牵张成骨器支架和滑动块,钛钉将其固定在截骨的两端,加力模块穿过颏部皮肤暴露于口腔外侧,利于术后旋转加力,缝合后结束。
保持牵张成骨器固定不动一周,等待手术组织愈合,旋转成骨器加力模块,牵拉下颌骨转移盘按照设计方向移动,留出一定新骨形成空间,刺激骨修复,每例病人依据骨形成量和速度设定牵拉距离,平均每人每日牵拉距离约为1.0mm左右,16例患者成骨器牵拉周期为11天-22天,牵拉周期结束后保持成骨器固定不移动。
16例病人进行成骨器植入手术以后,常规抗菌药物静脉滴注,防止感染类并发症的发生,骨肽静滴促进骨愈合。试验组8例病人术后服骨碎补,每日1g/ml水煎剂30ml;对照组8例病人术后以上治疗后,不服用骨碎补。
以上所有治疗设计和治疗的实施均由本文作者组织,本部门医疗团队共同完成。
1.4 评价方法
16例病人牵张成骨治疗8周后,分别完成口腔CBCT扫描,测量缺损牵开区骨密度值,评价下颌骨缺损骨修复情况。病人骨修复美观情况以治疗8周后口腔CBCT扫描测定的缺损牵开区骨修复量为依据:①缺损区骨修复量达到与周围正常骨质一致,即为修复外观理想;②缺损区骨修复量与周围正常骨质高度相差5mm范围以内,即为修复外观良好;③缺损区骨修复量与周围正常骨质高度相差大于5mm,小于10mm范围以内,即为修复外观一般;④缺损区骨修复量与周围正常骨质高度相差大于10mm,即为修复外观较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两样本间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影像学骨修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病例治疗结束8周后,CBCT扫描显示:骨修复区可见充分钙化的新形成骨质,新骨和周围正常骨的密度值接近,两者之间不能区分出明显界限,形成完整的骨皮质和完整骨髓腔形成。对照组病例治疗结束8周后,CBCT扫描显示:骨修复区可见尚未钙化完全的新生骨,新骨的密度值明显偏低,与周围正常骨之间可见明显界限,骨髓腔形成尚不完整。两组间新生骨的骨密度值比较,试验组骨密度值132.6±3.46明显高于对照组92.5±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修复外观美学情况比较
两组病人,经过治疗8周后,CBCT测定骨修复量显示,试验组病例下颌骨缺损牵开区骨修复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试验组外观美学效果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两组病人骨修复外观美学情况比较
中药骨碎补是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药用成分为总黄酮和柚皮甙[3],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伤愈合,防治骨质疏松等功效,在下颌骨缺损病人牵张成骨治疗过程中,骨碎补的使用可以促使牵开区域内成骨细胞的大量增殖,加速新骨形成的速度,缩短骨修复周期,在相同时间周期内是否辅助应用骨碎补,将改变牵张成骨区内骨修复的数量和质量。
牵张成骨技术主要用在四肢骨的延长治疗[5],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牵张成骨技术应用在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骨缺损,牵张成骨治疗后骨修复区为自身再形成的骨质,避免了异种排斥和自身移植供骨区二次损伤和缺损的出现[6],并且避免了下颌骨外伤缺损治疗时,采用自身骨移植的多个手术区的痛苦,避免显微血管吻合高难度手术,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7]。口腔专用CBCT图像精确,扫描时间短,射线伤害小不受金属材料影响等方面[8],下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使用,不可避免的存在金属牵张器,CBCT受金属影响小,适合作为牵张成骨治疗的评价手段。
本研究采用骨碎补水煎剂辅助治疗下颌骨外伤缺损和非骨碎补水煎剂辅助治疗病例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骨碎补水煎剂辅助治疗组8周后新形成的骨修复区密度值为132.6±3.46;而非骨碎补水煎剂辅助治疗组8周后新形成的骨修复区密度值为92.5±4.2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实验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骨碎补水煎剂辅助治疗下颌骨外伤缺损临床效果较好,经济费用较低,制作提取较为简单,值得广大口腔临床医务工作者使用和推广。
[1] 娄腾飞,韩培. 促进牵张成骨因素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6,37(4):242-246.
[2]李源静,刘文静,杨岚,等. 中药用于骨组织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4):523-525.
[3]李晋玉,金合,俞兴,等. 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大鼠颅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8): 1349-1353.
[4]刘得玺,窦志茜,牛玉明,等.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运用及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7): 442-444.
[5]彭早霞,李宁,滕蕊,等. 减阻牵张快速牙移动不同加力方式下骨改建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3):2288-2292.
[6]余丹,刘建华,朱慧勇,等. 3-D打印技术在颌面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3):292-295.
[7]米磊,刘怀勤.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8):87-90.
[8]陈曦,李宁,刘建林,等. 锥形束CT对Beagle犬减阻-牵张快速牙移动的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9):1280-1284.
李艳娟(1973-),女,辽宁调兵山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颌面部外伤导致瘢痕畸形等情况的美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