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耐褐变性和种质资源分类的研究进展

2016-06-14 15:35冯英娜巫建华颜志明王全智苏小俊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丝瓜

冯英娜+巫建华+颜志明+王全智+苏小俊+贾思振

摘要:论述丝瓜机械损伤后的褐变因素,即酶促褐变。酶促褐变分为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对褐变的影响。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类,醌聚合发生黑色或褐色沉淀,降低丝瓜的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论述前人对丝瓜褐变的研究,总结前人对丝瓜褐变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褐变的抑制研究,同时对丝瓜种质资源分类进行论述,从形态学标记、DNA分子标记两个方面阐述在丝瓜种质资源分类上的应用,对今后丝瓜种质资源分类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丝瓜;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种质资源分类

中图分类号: S642.4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199-02

丝瓜(Luffa cylindrica)是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丝瓜主要的栽培种分为2类,一类是普通丝瓜,另一类是有棱丝瓜。普通丝瓜在机械损伤、烹饪等加工过程中果肉和果汁会发生褐变,褐变可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2种类型。酶促褐变的原因主要是丝瓜的多酚氧化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类,醌聚合发生黑色或褐色沉淀,大大降低丝瓜的营养价值,严重影响丝瓜的商品价值[1-3]。不同品种的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程度相差较大,主要与不同品种普通丝瓜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含量、酚类物质种类和含量有关。

1 丝瓜酶促褐变特性

1.1 丝瓜多酚氧化酶特性

酶促褐变发生需要适当底物、酶和氧气3个基本条件。丝瓜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条件下将酚类物质氧化成醌类,醌聚合发生黑色或褐色沉淀。黄树苹等通过自行组配的8份杂交组合材料筛选出褐变程度最高的作为研究多酚氧化酶的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PO活性,发现PPO与底物反应得到的反应产物的最适应波长是410 nm;温度20 ℃时吸光度最大,此时酶的活性最强;pH值对丝瓜PPO活性也有影响,pH值3.6~6.8时PPO活性增强,pH值超过6.8时PPO活性逐渐降低,由此可知pH值为6.8时PPO活性最大[1]。维生素C和硫代硫酸钠对PPO抑制性很强,浓度为50 mg/L维生素C和100 mg/L硫代硫酸钠对丝瓜PPO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柠檬酸对其抑制性影响不大。陈铣等通过测定123份普通丝瓜种质资源PPO的活性变异,筛选出26份低活性的普通丝瓜材料,这26份材料可作为普通丝瓜品质改良的重要资源并加以利用[4]。

1.2 丝瓜过氧化物酶特性

周向军等以愈木创酚为底物,波长470 nm测定丝瓜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探讨了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发现丝瓜POD最适反应pH值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45 ℃,正交试验表明最佳抑制剂组合为6 mmol/L维生素C+6 mmol/L 半胱氨酸+6 mmol/L EDTA+6 mmol/L柠檬酸,在此条件下抑制率为58.89%,对POD酶促褐变均具有抑制作用[2]。

2 丝瓜果肉褐变性状的遗传

王辉等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构建的6个群体褐变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普通丝瓜果肉耐褐变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O)[5]。花秀凤等对123份普通丝瓜进行褐变度的测定,筛选出低褐变度的丝瓜材料,同时普通丝瓜褐变度的吸光度在0.115~0.647之间,变异系数为36.1%,表明变异差异较大,为丝瓜耐褐变的遗传改良提供有利条件[6]。王辉等对11份丝瓜材料进行耐褐变材料的筛选,极耐褐变资源的瓜形多为圆筒形,耐褐变材料作为亲本之一所组配的组合,其褐变指数均较低[7]。

褐变研究由来已久,但大多是围绕果实酚类物质发育生理、氧化作用和酶的适宜环境以及酚含量、酶活性变化与褐变发生的关系,乃至影响褐变发生的因素与防止其发生的技术措施展开的[8-12]。褐变在基因的调控中还未发现,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挖掘褐变基因。

3 形态标记在丝瓜种质资源分类上的进展

植物在长期的生长演化过程中,植株在形态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特征,依据这些表型特征对其进行分类,此方法在蔬菜分类中应用最早,也是最典型的方法之一。广义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借助简单的方法来识别某些特征,比如生理特征、抗病性、抗虫性等。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简单、明了、易操作,被广大育种者所接受。

丝瓜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包括瓜棱、叶片、第一雌花节位、瓜形、瓜色、瓜长等。丝瓜在我国主要分为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al (Linn.) Roxb.]和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l (Linn.) Roem. ]。有棱丝瓜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一带,其他地方主要以普通丝瓜为主。夏军辉等采用形态学标记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将26份丝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3]。在植物学性状的分类中将丝瓜分为2类,一类是有棱丝瓜,另一类是普通丝瓜。

4 DNA分子标记在丝瓜种质资源分类上的进展

分子标记作为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分类的有效工具,采用分子标记能够较准确地进行种质资源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子标记是从遗传物质DNA水平上研究遗传变异的规律,能够排除外界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干扰,结果更具可靠性,分子标记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多种分子标记被应用于丝瓜种质资源分类中,如SSR(简单重复序列)、RAPD(随机扩增序列)、I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SRA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CoT(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等。

4.1 SSR分子标记

SSR分子标记是以PCR为基础,DNA用量少,技术简便,易于操作,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由于SSR引物开发价格高,丝瓜研究又相对滞后,所以在丝瓜种质资源分类上报道有限。刘军等利用SSR和SRAP标记对30份丝瓜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30份丝瓜被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30份丝瓜种质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1,表明丝瓜种质间遗传背景较狭窄[14]。

4.2 SRAP分子标记

SRAP也是一种基于PCR的新型标记,由美国加州大学作物系Li等在芸薹属作物上开发出来[15]。崔俊杰等采用SRAP标记将来源不同的56份有棱丝瓜和8份普通丝瓜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系数为0.17处将64份丝瓜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是普通丝瓜,第二类是有棱丝瓜。有棱丝瓜群又被分为2个亚群,一类以常绿型丝瓜为主,另一类是短果型丝瓜[16]。从分子水平上来看丝瓜的分类与形态学较为一致,这与刘军等对30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的结果相似。

4.3 ISSR分子标记

ISSR分子标记用锚定的微卫星DNA为引物,即在SSR序列的 3′端或5′端加上2~4个随机核苷酸,在PCR反应中锚定引物可引起特定位点退火,导致与锚定引物互补的间隔不太大的重复序列间DNA片段进行PCR扩增。陈超文对30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ISSR分析,基于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的Neighbour-Joining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313处划分为2类,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此结果的划分与栽培上划分一致[17]。Prakash等对丝瓜栽培种和野生种进行多样性分析,将丝瓜分为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他认为这种分类的结果可能因为2种丝瓜开花的时间不同,有棱丝瓜在傍晚开花而普通丝瓜在白天开花。3种野生种被分为一类,可能是因为野生丝瓜具有天然的杂交性,而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需要人工辅助授粉[18]。苏小俊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搜集到国内地方品种43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的鉴定,聚类分析发现以大部分形态学和生物学性状类似的种质聚在一起,比如果形相似的聚在一起。多数来源相同地方的种质聚在一起,说明这些地方丝瓜种质间交流相对频繁,进一步说明种质分类与地域有一定关系[19]。

4.4 其他分子标记

除了以上列出的分子标记外,SCoT、RAPD、COS等分子标记在丝瓜种质资源分类上也见少量报道。蒋雅琴等运用SCoT分子标记分析81份丝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SCoT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收集到81份丝瓜栽培种之间的遗传背景较宽,多样性较丰富,同时说明有棱丝瓜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658 0,普通丝瓜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712 0,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种内的遗传变异较小,种内的遗传背景较狭窄[20],这与夏军辉的研究结果[13]一致。

参考文献:

[1]黄树苹,谈太明,徐长城,等. 丝瓜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初步研究[J]. 中国蔬菜,2009(10):17-22.

[2]周向军,高义霞,袁毅君,等. 丝瓜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和抑制作用研究[J]. 中国酿造,2011(10):81-85.

[3]王 成,王 辉,娄丽娜,等. 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的鉴定方法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137-138.

[4]陈 铣,花秀凤,黄斌斌. 不同基因型普通丝瓜PPO活性的变异及低活性品种的筛选[J]. 福建农业学报,2013,28(10):962-965.

[5]王 辉,娄丽娜,王 成,等. 普通丝瓜果肉褐变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14,30(3):607-611.

[6]花秀凤,陈 铣,黄斌斌. 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的变异及低褐变品种的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9):103-106.

[7]王 辉,王 成,娄丽娜. 丝瓜果肉耐褐变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初步应用[J]. 长江蔬菜,2013(14):20-22.

[8]Fabio C,Alessandra B,Anna G,et a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peels and pulps from cv. Golden Delicious apples as related to their phenolic compositio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2004,52(15):4684-4689.

[9]Amiot M J,Tacchini M,Aubert S,et al. Phenolic composition and browning susceptibility of various apple cultivars at maturity[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2,57(4):958-962.

[10]Cheng G W,Crisosto C H.Browning potential,phenolic composition,and polyphenoloxidase activity of buffer extracts of peach and nectarine skin tissu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ence,1995,120(5):835-838.

[11]Larrigaudiere C,Lentheric I,Vendrell M.Relationship between enzymatic browning and internal disorders in controlled-atmosphere stored pears[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 Agriculture,1998,78(2):232-236.

[12]田世平,徐 勇,姜爱丽,等. 冬雪蜜桃在气调冷藏期间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2001,34 (6):656-661.

[13]夏军辉,向长萍. 丝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和RAPD标记分析[J]. 中国蔬菜,2008(10):21-25.

[14]刘 军,许美荣,赵志伟,等. 丝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与SRAP分析[J]. 中国瓜菜,2010(2):1-4.

[15]Li G,Quiros C F.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a new marker system based on a simple PCR reaction:its application to mapping and gene tagging in Brossica[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1,103(2/3):455-461.

[16]崔俊杰,宋建文,汪国平,等. 丝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6):1061-1066.

[17]陈超文. 丝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18]Prakash K,Pati K,Arya L,et al.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 cultivated and wild Luffa species[J].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2014,56:165-170.

[19]苏小俊. 普通丝瓜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及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20]蒋雅琴,黎 炎,李文嘉,等. SCoT分子标记技术在丝瓜上的应用[J].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2):2117-2122.姜自红,刘中良. 嫁接对铜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201-203.

猜你喜欢
丝瓜
丝瓜
丝瓜花
夏季佳蔬——丝瓜
狡猾的丝瓜
一架丝瓜满院香
丝瓜娃
丝瓜就要这样种
丝瓜可治眩晕症
种植小丝瓜 敲开致富大门
丝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