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匠心

2016-06-14 02:22流沙
中国青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竹纸富阳匠心

文-流沙



纸上匠心

文-流沙

我是富阳人。

在各种场合介绍自己的故乡时,对方往往会“应和”:那里有富春江、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郁达夫。对富阳了解再深一点的,还会知道作家麦家、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等等。

说起富阳纸,有人会想起几十年前用机器大批量生产的“富阳白板纸”,这些纸是廉价的,浅陋的,也是没有文化的,或者说它们是没有“匠心”的。但在富阳的山村,还有一种“纸”代代相传着,也代代坚守着。

它就是竹纸,或者说宣纸。内敛的富阳人,私下里认为是他们的祖先创造了“宣纸”,而不是安徽宣城。“竹纸”,顾名思义,是用毛竹做的,纸工需要从山上砍伐毛竹、砸碎、提取纤维再制作成纸,有72道工序,每一道都异常艰辛。

富阳竹纸源于古老的汉族造纸工艺,纸薄,韧力似纺绸,品多质优。在全国多个造纸之乡中,富阳以延续1900年、空间和时间都不间断而让世人惊叹。

自汉代起,古书就记载“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宋代,一位名叫谢富春的大臣常用“富阳赤亭纸”呈书皇帝,皇帝见纸张洁白,墨迹清晰很是惊讶,问明出处后,立即将该纸御封为朝廷公文和科举考试用纸。到了清代,赤亭纸更是旺销京津沪杭,曾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

但是,富阳竹纸现在无限尴尬。在“眼球经济”、“品牌溢价”的浪潮中,老实巴交的纸工们无所适从。

富阳几万纸工虽然匠心独运,但无法收获硕果。他们一般身居偏僻,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也许会用苹果手机,通过手机上网,但不知道电商、网红是什么。他们每天早晨四五点就起床了,夫唱妇随,或是全家上阵,在简陋的房子里,制纸、晒干,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其一生。

但当我注视家乡的这些“工匠”,我怎么觉得心里隐隐生痛呢?

自本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从德国制造到日本的稻盛和夫,从瑞士手表到中国航天,朋友圈里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反思也有体会。

富阳的竹纸虽好,但是产品和市场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有很多人都说,他们尊重工匠,让世界更加美好,具有品质感。但是,我们不得不要面对事实:工匠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只能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创造出价值。

瑞士手表如果不在市场上流通,它不过是一块机械表。任何一个品牌的崛起,匠心独运地把产品做好,不过是做了建筑工序中“打基础”的一个环节。基础之上,你可以造中式大楼,西洋大楼;你可以造10层的大楼,也可以造20层的大楼……譬如日本智能马桶盖,原产地竟然是杭州的一家工厂。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路还漫长。家乡这样手艺精巧的“造纸工匠”,必须得到社会资本的承认和运作,才能成为众人皆识的品牌。工匠能够凭借手艺过上体面的日子,年轻人也会觉得他们的手艺是宝贵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才会一代代地传下去,甚至创新发扬光大。

只有这样,“工匠精神”这个话题才不会空谈一场,热闹一阵。

责任编辑:陈敏

但我总是向人介绍:“富阳是纸的故乡”。纸是中国的四大文化发明之一,而在富阳,一张纸已延续了近2000年,富阳人以它为生,靠它繁衍生息。我的祖辈、父辈都依靠做纸养活着一家人,一张薄薄的纸,里面有万般滋味,触摸它,是可以感受到温度的。

猜你喜欢
竹纸富阳匠心
富春回望
——纸帘灯系列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无声的蜕变
共绘“富春骑行图”,千名骑友完成环富阳挑战!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2017环浙自行车嘉年华富阳站圆满落幕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从拍卖古籍看竹纸古籍的种类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