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瑰宝 党项遗珍

2016-06-13 11:14俄军赵天英
读者欣赏 2016年6期
关键词:西夏甘肃文物

俄军+赵天英

《西夏文物·甘肃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夏学界的翘楚史金波先生为第一负责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夏文献文物”重大子课题的项目成果,于2015年7月正式出版。《甘肃编》共有6册,分为9卷,包括遗址卷、金属器卷、陶瓷器卷、石刻石器卷、木漆器卷、造像绘画卷、织物卷、文献卷、建筑构件卷。除了文献只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16件以外,其他文物基本全部收录,共计654件,对每一件文物逐一描述,以高清图片展示文物的各个面,另外对66处遗址做了详细描述。

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研究员担任《西夏文物·甘肃编》主编。俄军研究员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多年,尤其长于对甘肃藏西夏文物的研究。凭借在文博部门工作的丰富经验,他联系甘肃的西夏文物馆藏单位,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历经3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完成了《西夏文物·甘肃编》的编纂工作。

西夏的主体民族是党项族。甘肃是历史上党项族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早期的党项族主要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四川省西北部广袤的草原和山地间。唐中叶以后,拓跋氏已割据陕北,建立了地方政权。唐末,因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赐姓李,领有夏、银、绥、宥四州地,包括今陕北及内蒙古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002年李继迁攻占灵州,改称西平府。灵州不但富庶,而且自古为交通要地,是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接的一个区域中心。李继迁占领灵州在一定程度上隔断了北宋与河西吐蕃、回鹘及西域各国的往来,打开了进入河西走廊的大门。1028年,党项族首领、夏国王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攻打回鹘,占领了甘州,改为镇夷郡,并立宣化府。1032年攻河西吐蕃,得凉州,置西凉府,是西夏的高级行政区。1036年,李元昊攻回鹘,取瓜、沙、肃三州,消灭了归义军政权,这样,党项政权控制了整个河西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此后,李元昊又攻占兰州及诸羌,形成“南掠地至马衔山,筑城瓦川、凡川会,留兵镇守,绝西蕃与中国相通路”的局面。西夏时期,甘肃的党项部族主要分布在庆州(今甘肃庆阳西峰市)、环州(今甘肃环县)及河西走廊地区。西夏自立国至崇宗统治时期,与辽、宋、吐蕃之间时有领土争端,因而其疆域有所变化,涉及西夏在甘肃的属地。宋朝从治平四年(1067年)开始,逐步向北推进,1080年夺回兰州,1099年以后,夺回绥州、银州南部、原州、渭州(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会州(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大部及兰州黄河以南地区。金建国后,多次与西夏结盟,同时开辟对宋的西面战场,西夏借机扩张领土。1136年,西夏得到了金割让的西宁州、乐州、廓州、积石州外,又收复了会州北部和胜州。1146年,金又将德威城(今甘肃靖远县西南地区)、定边军(今甘肃环县西北地区)等地赐予西夏。

西夏在甘肃的活动区域西至玉门,东至庆阳,北至民勤,南达兰州。作为西夏故地的甘肃出土了不少西夏文物。除零星采集和征集的文物以外,大多数出自现存西夏遗址,主要有张掖大佛寺、武威亥母洞、武威小西沟岘修行洞、武威塔儿湾遗址、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和古浪县古丰乡西山堡村寺屲遗址。出土文物按类别分有文献、碑刻、瓷器、金器、银器、铜器、铁器、木器、石器、丝绸、钱币、雕塑造像、木版画、唐卡、砖瓦等,还有宗教用品、生活器具、文房用具、雕塑艺术品、石窟壁画、建筑材料、兵器、工具等。这些器物,直接反映了西夏人的生活状况、习俗文化、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等,同时也反映了西夏人高超的技术水平。

甘肃是最早发现西夏文物的地区。清嘉庆九年(1804年),著名学者张澍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发现西夏“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这次重大发现不仅开了西夏考古的先河,使西夏文字重现于世,而且为西夏文的解读、西夏历史的展现提供了重要材料,意义十分重大。就在张澍发现凉州碑的第二年,金石学家刘青又在凉州发现了西夏钱币窖藏,这是甘肃西夏考古的开端。20世纪初期,敦煌发现了不少西夏文献,只是大部分流失海外。到20世纪70年代,在甘肃陆续有西夏文物出土,以武威张义公社小西沟岘修行洞、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的发现最为重要,出土文物近百件,包括西夏文献、竹笔、木刮布刀、铜钱、瓦当木版画、木缘塔等文物。20世纪80年代以后,甘肃西夏文物考古蓬勃发展,除了考古发掘、大宗出土西夏文物外,在城区建设中陆陆续续也有文物出土。

甘肃的西夏文物馆藏单位遍布甘肃的各个地区,包括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以及兰州市等多个市州,最西到敦煌市,最东到达华池县,两地相距1700多公里。馆藏单位有30家。《西夏文物·甘肃编》把原来庋藏各家,分布零散的西夏文物集中在一起,分类刊布,既传播了信息,也避免直接查看文物,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

甘肃文物类型多,数量大,是西夏文物中重要而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西夏文物·甘肃编》的出版,将为西夏学界提供一份最原始、最珍贵的研究资料,必将嘉惠学林,推动西夏学、中国民族史、语言文字史、艺术史、佛教史和甘肃区域史的研究。也将增进全国乃至全世界对甘肃文化的了解。

穿镶绿松石金耳坠

长7厘米,宽1.7厘米,绿松石径1厘米,重11.4克。为金丝串绿松石、珍珠焊接金托组成。金丝两端细,中部粗,一端弯折为穿耳杆,另一端顶部焊接格状托,托下依次串珍珠2粒、绿松石1颗并珍珠3粒,末段缠绕作弹簧状,折回螺旋绕向坠体;托为3个格状托鼎足排列,顶端格状托略大,桃形,为3层,外壁及底沿各饰联珠纹一周,下并列二格状托较小,圆形,底沿饰联珠纹一周。

西夏文首领印

边长5.3厘米,高3.1厘米,印面厚0.9厘米,重183.1克。正方形。矩形钮,高2.2厘米,长2.6厘米,宽1.1厘米,钮底1孔,径0.7厘米。印文阴文西夏文篆书首领2字。钮两侧阴刻西夏文款。

西夏文医方残页

纸质。高20厘米,宽11.7厘米,单页,西夏文楷书书写。上部墨线单栏,下部残损。残存8行,行22字。各方以圆圈隔开,计3方。

刻花折枝牡丹纹金碗

口径9.7厘米,底径5.5厘米,高3.3厘米,重152.7克。侈口,平沿,直腹,平底。外口沿饰两圈细弦纹,中间捶楪一圈缠枝卷草纹;碗内底部外圈饰缠枝梅花,中间饰团花;团花以一朵折枝牡丹为中心,周绕莲花、莲蓬、梅花及花叶纹饰。

天盛元宝铜钱

直径2.4厘米,孔0.7×0.7厘米,厚0.1厘米,重3.7克。方孔圆钱。正面铸楷体汉文“天盛元宝”4字。平背。

西夏文福圣宝钱

直径2.4厘米,孔0.6×0.6厘米,厚0.1厘米,重4.5克。方孔圆钱。正面铸西夏文福圣宝钱4字。平背。

武士木板画

木质。残长16.6厘米,宽8.3厘米,厚1.5厘米,长方体。正面绘执剑武士,面左向,戴红顶结绶毡盔,着宽袖战袍,肩披掩膊,甲护臀胸腹,双手执剑,汉人脸型。顶端存墨线框。背面墨书汉文“□□人□北朽□”7字。

铜马牌饰

分别长6.5至6.6厘米,宽3.5至3.6厘米,厚0.3厘米,0.3至0.4厘米。范铸,铸痕明显。行进状。马首微倾,耳、鬃、尾较长,鬃须清晰,缰搭鞍前,鞍凹槽状。

白釉黑彩折枝花卉纹四系罐

口径22.2厘米,最大腹围117厘米,底径20厘米,高46厘米。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斜收,圈足,足底有旋凸。肩附4系,宽扁耳形,肩部绘褐彩卷草纹一周,腹部绘褐彩缠枝花卉纹一周,纹饰上下褐彩各绘弦纹1道。下腹近足1孔,径1厘米。器表施白釉,内壁施褐釉。下腹部、口沿内壁露胎,胎灰白色。

褐釉剔缠枝牡丹纹瓷罐

口径24厘米,腹围127厘米,底径16厘米,高48.5厘米。直口,圆唇,短直颈,溜肩,鼓腹,斜收,圈足。肩部剔刻卷草纹一周,腹部剔刻5朵衬叶缠枝牡丹,纹饰间弦纹相隔。内外施褐色釉,口沿内壁及腹部以下露胎,胎灰白色。

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

碑高2.6米,宽1.0米,厚0.3米,长方体,半圆形顶。座高0.6米,长1.0米,宽0.72米,长方体。两面碑额各线刻一对伎乐菩萨,上端为云头宝盖,碑面四周线刻卷草纹。碑座四周浮雕兽图、莲花纹、卷草纹。碑阳刻西夏文正文楷书28行,行65字,额刻西夏文篆书“敕感应塔之碑文”7字;碑阴刻汉文正文楷书26行,行70字,额刻汉文篆书“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12字。碑文记述建塔后感应故事及修塔经过。立于凉州大云寺内。

铭刻计量银锭

长15.5厘米,腰宽5.4厘米,两端宽9厘米,厚2.3厘米,重1940.1克。亚腰形。两端圆弧状,正面錾刻“真花银壹锭”并“重伍拾两一钱”汉文2行,左侧上下角各刻符记3个。背布蜂窝状洞孔。

西夏文金书《大方广佛华严经》

纸质。纵31厘米,横94厘米,紫青纸,经折装,西夏文楷书泥金抄本。存8面,页面高31厘米,宽11.5厘米。上下双栏,栏高23.7厘米,面6行,行14字,内容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五《贤首品第十二之二》部分偈语。

擦擦

泥质。高10厘米,底径5厘米,塔周身塑上下3段错落有致塔形纹饰,上下段横向4条凹凸纹,中段纵向凹凸纹,平底。周身绘金色。

猜你喜欢
西夏甘肃文物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宁夏西夏风情园
第17站甘肃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