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件奢华随葬品尽显大汉气派

2016-06-13 10:59
读者欣赏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昏侯屏风西汉

除了恢弘的墓葬,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还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竹简、木牍等珍贵文物约2万件,刷新了多项考古纪录。这不仅印证了汉代厚葬之风,也成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史书上和人们印象中的刘贺多是荒淫无度、昏庸无能的形象,而从这2万件左右的随葬品来看,跃然其上的则是一个生活优越、尊崇儒家文化、舞文弄墨、爱喝酒、好音律,甚至喜欢收藏的西汉贵族形象。上万件陪葬品包含了吃、住、行、文、娱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侧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的认知。

青铜器

青铜蒸馏器:或将蒸馏酒的历史提早千年

一件青铜蒸馏器的出土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因为有关蒸馏酒以及蒸馏器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元代文献《饮膳正要》中,而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也指出:“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如果汉代就用蒸馏器来做酒,那么科技史将就此改写,这无疑是一项重大发现。

这件青铜蒸馏器里面装满板栗、荸荠、菱角、花生等果实,还有保存完好的五谷杂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酿制果酒、白酒,还是炼丹?对此,考古队领队杨军表示:“这个青铜蒸馏器确实是出现在酒器库中,这表示该蒸馏器的确与酒有关。但至于是用来干什么的,尚需研究考证。”

据悉,考古人员将在后期工作中对蒸馏器内所盛过的物品进行成分提取等研究,一切的结论还要等待研究的结果。张仲立称,此前出土的制酒蒸馏器最早出现在元代古墓。如果后期研究结果证明该器具是用来蒸馏酒的,那么蒸馏酒的历史将提早千年。

鸟头铜盉造型有趣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各式各样的酒器可谓数不胜数,其中就有鸟头造型的铜盉。盉是古代汉族使用的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器物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连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铜盉下有三足,足上雕有精美的图案,流嘴还刻成鸟头的造型,甚是有趣。

提梁卣:为西周时期的文物

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酒器—提梁卣。据悉,这件提梁卣主要纹饰为凤鸟纹。经过仔细观察,这件凤鸟纹提梁卣的底纹制作技法、泥范铸造方式与西周早期无异。又由于石鼓山凤鸟纹铜器的年代非常清楚,所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凤鸟纹卣年代为西周早期无疑,并不是后代追摹西周器物的复古之作。这说明墓主人是个收藏爱好者。

根据发掘的大量酒器可以大胆猜测,海昏侯生前一定是个好酒爱酒之人,不仅自己酿酒、爱喝酒,还有收藏酒器的喜好。

金钱

五铢钱:10余吨钱币相当于现在50千克黄金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葬的主墓坐北朝南,其中远离墓道口的北藏阁最为隐秘,也最能体现墓主人的身份和财富。2015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北藏阁时发现了10余吨约200万枚的五铢钱堆,按汉制换算相当于现在的50千克黄金,这再次证明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和显赫。

也有专家指出,出土的10余吨五铢钱反映了西汉王朝的“赙赠”制度。据悉,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务助丧家办理丧事,这一习俗称为“赙赠”。这和汉代丧葬制度的健全以及盛行的厚葬风俗息息相关。

尽管有迹象表明,钱堆曾坍塌过几次,但经考古人员测量,钱堆最高处足足有1.35米。面对堆积如山的五铢钱,考古人员当务之急就是找出这堆汉代五铢钱的摆放规律,并尽可能寻找到一串完整的五铢钱,以解答西汉时期“一贯是多少文”的谜题。

用来串联铜钱的麻绳因为年代久远,早已腐朽成黑色的灰痕。考古队员只能通过绳结确定一串铜钱的起点,再寻找另一端的终点。但经常找到一半,钱串就坍塌了,或者被另一串铜钱压住了,无法分离。经过多日的摸索,考古人员终于清理出一串两端都有绳结的五铢钱。用纯净水清洗后细细数来,整整1000枚!随后,队员们又陆续找到10串完整的铜钱串,一个重大发现就此诞生。

对此,专家组组长信立祥表示:“中国古代‘千文一贯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西汉,这也意味着,这一发现将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千余年。”

马蹄金、麟趾金、金饼、金板:出土数量堪称汉墓之最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的床榻下,发现了一个“黄金堆”。这些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被均匀地放置在漆盒中,用清水稍微一冲洗,立刻一片金光闪烁,令人眼花缭乱。经清点,一盒马蹄金和麟趾金共25个,两盒金饼总共187个。之后墓中又陆续发现金饼、金板等金器。目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集中出土金器数量为378个,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最多的一次。

考古队领队杨军告诉记者,大量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以如此完整的摆放方式、集中的数量被发现,不仅在江西汉墓考古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也属罕见。不少专家在发掘现场感叹:保存如此完好、数量如此集中的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堪称“中国汉墓考古之最”。

在文物应急保护用房,文物保护专家用小毛刷蘸着水,小心翼翼地对马蹄金和麟趾金进行初步清洗和保护。细细一数,这个漆盒中有罕见的麟趾金10个、大马蹄金5个、小马蹄金10个。经称重,大的马蹄金约260克,小的马蹄金约40克。专家分析,由于马蹄金中还有些泥土等残留物,这与考古记载250克的马蹄金的规制是相吻合的。经过清理后,出土的金器光芒四射。

专家组成员、青铜器保护和修复专家杨小林介绍,马蹄金底部刻有一个“上”字,中空,上面还有麦穗等纹饰,是铸造成型后再进行二次加工,里面有4个像爪一样的挂钩,可能是用来镶嵌玉器一类的装饰。麟趾金底部也有一个“上”字,顶部还有一个小金珠的装饰,两者都十分精美。出土金器的具体工艺、成色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室考古研究。

根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太如二年(公元前95年)三月,诏曰:‘有司仪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豪蹄,以协祥瑞焉。”意思就是,汉武帝自称是得自上天的授意。据说他去祭拜上天的时候曾捕获白麟,水边又出现天马,白麟、天马都是罕见的祥瑞,所以下旨要铸造一批黄金。这批马蹄金、麟趾金是汉武帝“协祥瑞而制”,主要用来赏赐那些效忠于皇室、有军功的大臣,存世稀少。因此,王公贵族以拥有马蹄金、麟趾金为荣宠和身份的象征。

文娱

竹简、木牍: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重大发现

除了珠光宝气,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文字信息非常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在西藏阁内清理了数以千计的竹简和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还有大量写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这更是无价之宝。其中木牍文字墨书,属汉隶,在全国汉代考古中是最集中的一次发现,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从目前发掘情况看,椁室早年已坍塌,且有地下水,历次盗掘没有对墓葬造成大的破坏。这在全国汉代高等级墓葬的发掘中是十分少见的。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在2000多年后重见天日,这是江西考古历史上的首次发现,也是我国简牍考古极其重要的发现。”

如今,考古专家已成立两个课题组,一个是科学保护课题组,负责对竹简和木牍进行清理保护、编号和红外扫描摄影;而另一个是文献释读组,将对竹简和木牍的内容开展释读和深入研究。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简牍的总量必定超出人们想象。

经过研究,考古人员发现,出土的木牍开头部分写有“臣某”等字样,可能是海昏侯写给当时皇帝的奏章副本,至于具体内容,还需要古文字专家进一步考证。而大量的竹简中,可能包含了如医术、农书等多种古代文献,将丰富世人对西汉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认知。此外,竹简中还发现了《论语》,也再次证明了海昏侯对儒家思想的推崇。

孔子屏风:或为我国最早的孔子画像

在主椁室,考古队惊讶地发现了两扇孔子屏风。由于已经埋藏了2000多年,屏风已经裂成多块,按照相互关联拼接后,屏风整体宽50至80厘米。工作人员在用毛笔细细清理屏风表面时,发现上面竟然写有孔子生平,还有形如孔子的圣贤画像。

张仲立介绍,其中一块屏风内容丰富,上有题字,为墨写隶书,能识别出“孔子”字样。并且屏风上有上下两个人物像,上方的人物像只能看出一个类似剪影的轮廓,下方的人物像头部模糊不清,但衣领部分十分清晰。结合题字,可以初步判断漆屏风上所绘圣贤像中有孔子。

屏风的发现,令考古队领队杨军大为兴奋。杨军介绍,屏风的面积并不是很大,却非常漂亮,而且屏风上文字很多,初步观察,文字中记载了孔子的生平,孔子的祖父是谁,父亲是谁,他的母亲姓什么,还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及他的弟子如子贡、颜回的情况。另一扇屏风还记录着孔子和他弟子的生平及小故事。

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这将为研究孔子的实际形象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也印证了西汉时期统治阶层独尊儒术的主张。

编钟:再现西汉礼乐制度

大家可能永远也忘不了,1957年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宫人敲打编钟的情景。这种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在南昌西汉大墓中就出土了铜编钟等乐器,每个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钟架底座还有不同动物的造型,端庄大气,尽显气派。这套乐器包括两套编钟、一套编磬和琴、瑟、笙等,形象地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特别是两套编钟、一套编磬符合周朝历来“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的乐队组织及规定。

这套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无疑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是当时礼乐身份的重要标志。所谓“礼非乐不履”,就是说没有音乐的配合,礼就难以体现出来。达官贵人们就连平时吃饭也要列鼎而食,鸣钟佐餐,成语“钟鸣鼎食”形容的就是这种场面。并且,编钟如今依然能够准确地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

配饰漆奁:2000多年前的“梳妆匣”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中,大量精美的漆木器彰显了那个时代的大气风雅。其中,漆盘呈现出汉代时期“外黑内红”的样式,不仅扣了银边,上面还有文字,很可能是精湛稀罕的夹纻胎。大量漆器的出土为西汉手工艺情况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

专家表示,漆木器在汉代是比较精贵的东西,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只有身份比较高贵的人才能使用。马王堆出土了184件漆木器,而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已经发掘出超过2000件漆器,很多还镶嵌着金银饰品。这些漆木器的胎、造型、装饰及数量均反映了墓主人高贵的身份。

奁是古人盛放梳篦、脂粉的梳妆盒,多为木质漆盒。这次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内出土的三子奁和漆奁历经2000多年,却依然精美如新,有贴金,有镶金,也有扣银边的,相当于汉代的“梳妆匣”或“化妆盒”。

玉器:历经2000多年光彩如新

古人以玉比德,《礼记·玉藻》里就有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更堪称中国古代玉器流行的一个黄金时期,当时从王公贵族到官宦人家,甚至文人雅士都十分追捧玉器。自汉武帝时期打通与西域的商路后,大量质地优良的和田玉进入中原地区,为汉代玉器的制作提供了上好的原材料,与汉代精湛的玉器雕刻工艺相得益彰。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人员徜徉在一件件做工精湛的美玉之间不能自拔。

精美的玉器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屡见不鲜。之前,主墓藏阁中就出土了20多把各类佩剑和大量的玉器,佩剑的造型和玉器的纹理清晰可见,显示了主人不同寻常的身份和地位。这些玉器的发现也为大家认识那个时代,以及中原地区和西域一带的交流提供了佐证。

张仲立表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还出土了很多未成型的玉片,从这个迹象来看,海昏侯国可能有专门制作玉器的作坊。

专家指出,从材质上看,这些玉器饰品的原料主要来自新疆和田一带,这也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墓葬主人生活的年代,由于张骞出使西域,中原地区和西域一带的文化贸易交流已经非常频繁。

龟纽与印章:“大刘记印”彰显墓主皇族身份

玺印象征了个人身份与等级,因此,大家一直期盼能够在海昏侯墓中找到印章。2015年12月15日上午9点多,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发现了第一枚印章。这枚指甲盖大小的印章大约1.7厘米见方,上面清晰地篆刻有4个大字:“大刘印记”。虽然没有明确地指明墓主身份,但现场专家表示,这很可能是从主棺的缝隙中遗落出来的,是一枚彰显刘贺家族身份地位的私印。这枚白色玉印质地上乘,很有可能是和田玉,只有高级别贵族才能使用此种玉。

猜你喜欢
海昏侯屏风西汉
西汉
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房子里放置“屏风”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人必其自爱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发现海昏侯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
《马未都说屏风》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