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雄辩症”

2016-06-13 10:17徐贲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厚皮毒药口角

徐贲

王蒙先生有一个小小说,叫《雄辩症》,说的是一个患上“厚皮逻辑症”的人去看医生,医生对他外科手术后无效,改用内科治疗,给他配了《逻辑学》的药,不料服用后出现新的症状。病人又去看医生,于是有了下面这样的对话。

医生:“请坐!”

此公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无可奈何,知道此公曾有过的事情,于是倒了一杯水给他,说:“请喝水吧。”

此公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此公说:“谁说你放了毒药?难道我诬陷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的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更毒的毒药!”

医生毫无办法,便叹了一口气,换一个话题说:“今天天气不错。”

此公说:“纯粹是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吗?即使是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的天气不错,比如北极就在刮寒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王蒙先生描述的大概是不少中国人熟练运用“辩证法”的“厚皮逻辑”,这是一种很难治愈的恶疾,病根不在于缺乏逻辑,而在于滥用逻辑,当然是那一套可以让人无休无止“雄辩”下去,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诡辩逻辑。

虽说是“厚皮逻辑”,但其实“厚皮”的不是逻辑,而是无羞耻地运用谬误逻辑的人。厚皮的人格心理失调会妨碍一个人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也不能胜任人际正常交往所需要的理性清明的公共说理。有这种人格失调的人都会把被别人说服或者承认别人比自己说得在理看成是“丢脸”“失败”或“屈服”。运用厚皮逻辑的雄辩者往往不是不知道自己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因为有不适当的自我防卫心理需要,所以会不择手段地阻止他们想象中的丢脸或失败。

“雄辩症”和“厚皮逻辑”如今也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一些人群中继续蔓延,连当教授的也难以幸免。一般网民的此类雄辩更是随处可见,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恶疾。

“雄辩症”为什么是一种公共话语的恶疾呢?它的危害又在哪里呢?

首先,“雄辩症”混淆了说理和辩论的目的。它错误地认为雄辩不是为了明理,而只是为了在口角中争胜。哲学家洛克说:真正的说理用途和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区分出真与假,是与非,并依此行动。那么,切不可让您的儿子在争辩的技术和形式中长大……除非您真不想他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而是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口角者,在与人争辩中固执己见,以驳倒他人为荣,更有甚者,就是怀疑一切,认为在争辩中不可能找到真理之类的东西,找到的只能是胜利”。

其次,雄辩症使人思想阻滞,变得看不到也不愿服从明白的道理和清晰的论据,“不管别人已经给出了多么完善和令人满意的答复,只要能找出些含糊的语言,他便继续与人争辩,一方面挑起口角,另一方面一定要争出个高下来”。争论的一方患有雄辩症就已经非常糟糕,要是双方都患有此症,争论便成为一场必须战斗到底、消灭对方的口舌肉搏战。

再者,雄辩症的结果是越善辩越不文明,善辩成为一种对别人进行刁难和伤害的手段,成为“最不真诚、最不适当的行为”。雄辩症的不文明在于它的争辩总是对人不对事,而不是对事不对人,而且对人的态度还特别恶劣,尖酸刻薄,充满了敌意。

编辑提点:王冠婷

“事实胜于雄辩”,这句俗语在当下似乎快过时了。在雄辩越来越成为事实的一部分,甚至胜于事实的时代里,人们对没完没了的辩论具有极大的热情。在各种扑朔迷离的事件中,每个发言者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价值,展现了骁勇善战的英姿;每一个旁观者都在其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甚至是窥私欲。我们总以为有些争论是因为事实没有水落石出,却不知有些事实是因为争论还不够尽兴所以才没完没了,或许真相早就浮出水面,但沉浸于雄辩中的人们却不愿面对。公共话语信息和态度的聚少成多,使这些舆论对当事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开始警惕落入这种无节制的,具有恶意伤害的公共话语危机中。

猜你喜欢
厚皮毒药口角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早熟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浙甜401
——栽培注意事项
早熟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浙甜401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每日一口,肝病在手——良药为何变成“毒药”?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两代人的不同
婚姻毒药:猜忌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采后BTH处理对“玉金香”厚皮甜瓜生理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