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最近,高晓松作词曲、许巍演唱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攻陷”了朋友圈,也将舆论带入“苟且VS诗与远方”的社会争论。时评人佘宗明说:站在“现实”墙角过好柴米油盐浸入的生活,是务实,可我仍隐隐担心,在谈“诗跟远方”已然成了另一种猥琐和“苟且”的当下,很多人会轻易地从务实退到“将理想视作鸡汤统统倒掉”的角落,把星爷的“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都看成生活虚无主义,把对抗平庸的勇气都收束到犬儒的龟壳里,再轻易地把一切“意义”都视为鸡汤,将精神层面向上跃动的可能都视为虚妄。
在今天,很多人为潮流所焦虑,然而,你若细想,每一个对时代还有好奇的人,都不可能自居于潮流之外。
——吴晓波说潮流
文明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它代表的是一种高远的东西,远非电灯、电话之类的东西所能包括。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准确衡量的,它是对心智的热衷,是对美的喜爱,是荣誉,是温文尔雅,是礼貌周到,是微妙的感情。如果那些我们无法准确衡量其影响的事物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东西,那便是文明的最高境界。如果人没有因此而变得优柔寡断,人类的生活就达到了一个人们很少能够达到的、更没有人能够超越的高度。
——哲学学者周濂在《理念的力量》图书发布会上所作的演讲。他经常向他的学生推荐一本书,是著名的古典学家伊迪丝·汉密尔顿写的,书名叫《希腊精神》,里面有上面这一段话,他非常喜欢。
法律和公正的约束不应该仅限于人类,就像仁爱应该延伸到每一种生物身上一样;这种仁爱精神会从人心中真正流露,就如同泉水会从流动的喷泉中涌出一般。
——希腊哲学家布鲁达克
一个人只有一颗心,一颗心只能用在一个地方。
——一位40多年如一日从事乡村教育的老者,用毕生心血点亮了湖北恩施芭蕉侗族乡侗家山寨的“庠序灯光”,令人动容。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乡村教师的坚守,乡土文明的命脉才得以延续。丰盈农村教育的内核,守护均衡教育的希望,离不开基层教育从业者的推动。
编辑/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