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临床价值分析

2016-06-13 02:39向军章
当代医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薄层胸膜螺旋

向军章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临床价值分析

向军章

目的 探析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周围型小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周围型小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n=30)薄层扫描,而观察组(n=30)则运用CT重建技术扫描,对比分析2组的扫描结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胸膜凹陷、分叶征、空泡征以及细短毛刺征等征象的检出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增强对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以及分叶征的敏感性,还能提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周围型小肺癌、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临床价值

周围型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肺癌类型,比较常见的是腺癌,在临床上表现为胸痛、发热等症状,诱发该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吸烟、电离辐射、肺部慢性感染以及大气污染等[1],近年来,我国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周围型小肺癌发病早期缺乏典型性特征,到医院确诊已为中晚期,加大治疗难度。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9月~2014年4月期间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4.3±12.2)岁,肿瘤直径:4例2~3cm,26例<2cm。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4.5±12.4)岁,肿瘤直径:3例2~3cm,27例<2cm。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薄层扫描,即运用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CT扫描。扫描时,让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对全肺进行CT平扫,从胸廓扫描至膈平面,并对患者进行全胸容积增强和平面扫描,接着扫描病灶部位。扫描参数:旋转时间0.6s、120mA、120kV,层厚和层距都为5mm。薄层重建病灶部位,通常情况下,层厚控制在0.625mm左右。而观察组则运用MPR重建技术,具体操作如下:增强扫描时,通过高压注射器对肘前静脉进行药物注射,将欧乃派克作为对比剂,药物注射速度控制在3.0~4.0mL/s左右,药物剂量为80~100mL,然后向GE AW4.3影像工作站传递数据,并进行重建,首先显示多平面重建图像(MRR),显示表面遮盖(SSD),再展现遮盖容积(SVR)[2]。扫描结束后,由专业医师进行阅片,给出SVR、薄层图像、SSD以及SVR图像的诊断结果,如果诊断出现意见分歧,可再次进行同样操作,并对比分析横断位薄层图像、SSD、SVR以及MPR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PR与薄层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各种征象检出率对比 运用MPR重建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胸膜凹陷、分叶征、空泡征以及细短毛刺征等征象的检出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PR与薄层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各种征象检出率对比[n(%)]

2.2 SVR与薄层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各种征象检出率的对比 运用SVR重建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胸膜凹陷、分叶征、空泡征以及细短毛刺征等征象的检出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SVR与薄层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各种征象检出率的对比[n(%)]

3 讨论

周围型小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肺癌类型,主要指的是位于肺周边部位、三段支气管以下并且直径≤3cm的一种恶性肿瘤[3],由于该病具有病情凶险、病情发展迅速以及预后差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早诊断、早治疗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具有多样化特征,不容易与其它疾病区分开来,诊断难度较大[4]。所以,普通CT以及传统胸部平片对周围型小肺癌的检出率不高,往往等到确诊时,已经为晚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16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在临床上,并且已经成为当前临床上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比较可靠和重要的一种方法。MPR能够在任意平面、任意角度对图像进行重建,有效克服了常规CT横轴面观察图像的缺陷性,使分叶征假阴性现象得到很好地控制[5]。MPR在对图像进行重建时,可以与血管的走行方向相平行,使检查部位以及周围器官的细节清晰显示出来,从而使由于容积效应而导致的假阳性率得到有效降低[6]。MPR能够将牵拉征、胸膜凹陷征清晰的显示出来,与普通CT检查相比,其对空泡征、胸膜凹陷征以及细短毛刺征的检出率也较高。此外,SVR图像具有色彩逼真、分辨率高、适用范围广、解剖关系清晰以及角度可任意旋转等优点,能够将血管集束征清晰的显示出来,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后处理技术[7]。尤其是在肺癌的检查中,能够将肺门、血管、胸膜以及肿瘤之间的关系清晰显示出来,有助于临床判断[8]。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增强对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以及分叶征的敏感性,还能提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1] 易建红,苏良辉.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1(9):1797-1800.

[2] 张玲红,吕冬亮,祝莹.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2(8):1403-1405.

[3] 黄利波.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 2013,6(2):35-36.

[4] 卢邦卫.16层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2):132-134.

[5] 崔国成.16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信息, 2012(Z1):29-31.

[6] 王善军.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23(3):68-69.

[7] 王学廷,潘为领,毕玉波.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8(9):1056-1058.

[8] 王新会.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0(3):77-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4.051

湖南 418000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向军章)

猜你喜欢
薄层胸膜螺旋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维药芹菜根的薄层鉴别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