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栋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体系的健全,中小银行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所占份额不断加大,因此其发展状况应受到重视。目前,中小银行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最重要的首先是中小银行受大银行的压迫;其次是中小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理方面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另外是放贷过程中受到资本规模的约束。为了促进我国中小银行的快速健康发展,首先,中小银行应准确定位,以满足区域经济、中小企业、农户和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重点;其次,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需求,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小银行;面临问题;发展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际,中小企业以特有的优势得以迅猛发展,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体系中的中小银行以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所以,中小银行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在对多个中小地方性银行进行实地调研之后,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明确指出中小银行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究针对这些问题地方性银行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以促进中小银行健康地成长。
中小银行可以这样界定,除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控股的工农中建交商业银行之外的以股份制为组织形式、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商业银行,主要包括12家全股份制商业银行,10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数十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1中小银行迅猛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因
原来我国的银行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以及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后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对资金需求数量的日益增多,需求形式的多元化,银行体系的构成也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小银行迅速崛起,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地方性中小银行迅速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张有两种学说。
第一,“大而不倒”学说。在我国,银行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资金的主要供应渠道,因此,在银行体系建立与健全过程中,在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国家必然实施监管职能。政府在监管银行体系发展的过程中,对规模大小不同的银行采取的管理方法与态度有一定区别:规模巨大银行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为避免其出现大规模危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监管当局会对其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对于中小规模的银行,在其经营发展中则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规模不同的银行生存发展环境有一定区别,因此,它们的经营策略也会有所不同。中小银行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倒闭关门的命运,所以扩张资产规模,把小银行做大,以求在出现经营危机时能够获得政府的全力救助。
第二,银行成长说。导致中小银行成长的内部诱因主要来源于中小银行存在着剩余生产性服务、资源和特别的优势。当中小银行扩张到一定规模,就能够使用比当前赢利水平更高的方式来使用自有资源。因此,中小银行就具有扩张动力。
2中小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理论与社会现实需要的支撑,目前,中小银行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其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中小银行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题与困难。
2.1主观因素的限制
中小银行规模扩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遇到的一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自身主观因素引起的,这些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良资产的影响。中小银行的发展一般都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初创时期的走规模扩张的道路,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增设分支机构,增加资产规模、扩张业务范围;当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进行质量提升,以提升自身的品质和层次。它们之所以采取此发展道路,主要是由于中小银行初入市场时不仅有扩张的主观需求,而且有快速扩张的能力:一方面,此时的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高;另一方面,它们刚刚开始经营,时间短,还没有出现不良资产,经营负担很低,所以增长速度会很快。但是,随着其规模的扩张,业务的拓展,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多,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在其经营过程中不良资产开始出现,经营负担凸显,于是,它们开始逐渐减缓扩张速度。当前,各家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不低,不良资产总量也不断积累,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发展的因素,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以莱商银行菏泽分行为例,2009年也就是该分行成立一年之时,出现了第一笔潜在不良资产,该贷款原预计2009年还清,拖至2010年仍没有偿还,贷款担保人却以没有偿还能力拒绝偿还,最终,在地方政府和法院的协助下,分行才追回了这笔贷款,而这一番周折所花费的成本,已占据贷款利息很大的一部分。
第二,管理体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中小银行与国家控股的大银行相比,由于创立时间短、机构网点少、资本规模小、授信规模不足、国际融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难以获得大型客户的青睐,在发展中就较多地向中小客户倾斜,通过扩张客户数量来增大资产规模,以吸引客户。为此,在内部管理上出现一些问题:首先,中小银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绩效考核上偏重于吸储放贷规模,不少中小银行片面强调“存款论英雄”“规模排座次”,进而导致一些营销人员在业务营销中出现短视现象,不自觉地忽视风险。在业务拓展中不管企业是否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是否危害中小银行长期利益,只要暂时能盈利就与其建立业务关系,甚至被奉为上宾,只为能做大规模。其次,中小银行对分支机构的考核,主要以当年年终决算时账面利润和不良资产率为主,很少考虑资本成本问题,结果诱使分支机构积极放贷,以追求账面利润的提升和不良资产率的降低,结果造成了不计成本的资产规模扩张行为的发生。
2.2客观条件的限制
中小银行的发展在受到主观因素制约的同时,还面临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制约中小银行发展的客观条件中,政策的支持与否以及支持力度以及企业家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中小银行发展的速度和空间。
第一,政府政策供给的制约。企业的发展的高度和速度一方面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好的社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政策供给紧密相连。中小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也是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银行作为市场主体,其发展过程中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否与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发展水平。而制度支持对中小银行来说是稀缺资源。政府的制度供给存在规模偏好,政府通常愿意为大银行提供有利的制度。这种偏好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银行信用等级的划分。目前,我国对银行信用等级的划分是由政府主导的。信用等级划分的标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银行资产规模。五大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定性为国家信用,信用度很高,而中小商业银行则是企业信用,信用度较低。因此,由于政府的制度因素的影响,不同规模的银行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信用等级对银行的生存及业务开展至关重要,等级越高越容易得到客户的信赖,从而有利于业务的开展,相反,信用等级低就意味着风险大,社会信任度低,不利于业务拓展。其次,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我国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传统方法之一是不良资产剥离。大银行的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较高,而且有大量的政府持续注资,资金压力较小。随着中小银行规模的扩大,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已迫在眉睫。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明显偏低,而且是单纯从当年的利润中提取拨备资金,依靠自身积累核销呆账,资金压力很大。中小银行为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也需要来自外界尤其是政策面的支持; 最后,在存款和结算业务方面,面临很多限制性的甚至是歧视性的政策制约。例如,在证券资金清算、基金托管、期货保证金等大宗批发业务方面,多数中小银行几乎无法进入。按照现有的监管法规要求,中小银行远远不能满足大型客户的贷款需求。
第二,企业家的态度影响甚至阻碍中小银行的发展。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是工商企业。企业家对银行也有规模偏好。大银行有完善的保障机制和雄厚的资金支持,这是中小银行不可匹敌的。为保证自身利益,工商企业家更乐意与规模大的银行发生业务往来。工商企业在经营中由于诸多原因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暂时闲置资金,为保证资金的安全,企业家往往把这部分资金存入信用等级较高的大银行,相同的贷款金额,企业家会选择规模大的银行贷款,因为贷款保证金也需要存入该贷款银行。同时,大银行为保证自身利益往往愿意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建立业务关系,因为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财务体系健全、信息透明度相对较高,这样,由于工商企业家的规模偏好,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就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业务关系。而中小银行在拓展业务时,只能与中小企业联系。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透明、财务体系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的存活率是比较低的,这就会导致中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增加,为其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3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
诚然,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资本雄厚的大银行在大宗融资交易上有着小银行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中小银行有大规模银行所不具备的优势:经营灵活、业务有特色、效率高、速度快,这些优势为中小银行创造了发展空间。因此,中小银行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
3.1准确定位服务对象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既有起引领作用的大规模企业,同时也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家庭作坊和一般农户。他们在发展中不但需要资金支持,而且需要补充资金时,融资渠道狭窄,于是,中小银行就将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定位为主要的服务对象。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中小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中小银行将优势资源集中在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能够克服自身规模小的缺陷,通过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以质取胜的集中专营方式,深化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更细致地、有针对性地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各种需要,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育和积累自己的独特能力或核心竞争力。
3.2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
中小银行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而且在经营区域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经营理念上主要是服务当地中小企业,是当地百姓自己的银行,因此其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和信赖。另外,由于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及一般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当地人,他们能够主动与当地客户接近,因此在与当地客户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这种人缘地缘的优势是中小银行最大的无形资产。
3.3独特的风险识别能力
中小银行和本地区的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而且与当地政府沟通比较方便,这样就可以从当地有关部门获取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真实信息,另外,与当地百姓联系较多,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对中小企业最基层的信息,因此,中小银行有着比大银行更强的风险识别能力,这使中小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安全盈利空间。当然,贷款给小企业也有较大的风险,这需要政府对中小银行进行政策倾斜和建立类似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这样的贷款担保机构。
4结论
我国中小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有主观上的制度缺陷和不良资产的束缚,也有客观上相对于大银行的政府政策上的劣势,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小银行想要发展,必须准确定位客户群体,充分发挥地方性人脉优势,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减少不良资产,才能健康发展,稳中求胜。
参考文献:
[1]姚耀军,董钢锋.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4(1):105-115.
[2]殷孟波,许坤.银行贷款技术与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J].财经科学,2014(6):31-41.
[3]朱建武.中小银行规模扩张的动因与行为逻辑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4): 2-7.
[4]朱曙光,安军启.浅析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策略[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