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穴基本苗对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6-06-12 07:34赵金成陈光辉朱旭东周清明
耕作与栽培 2016年2期
关键词:基本苗农艺性状产量

赵金成,陈光辉,朱旭东,周清明,赵 菊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研究报告

密度和穴基本苗对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赵金成,陈光辉*,朱旭东,周清明,赵菊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摘要:研究以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基本苗为副区,对农香优676润湿育秧移栽的最适密度和基本苗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农香优移栽密度为16.7 cm×26.7 cm,基本苗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综合表现最好,实际产量最高。

关键词:农香优676;移栽密度;基本苗;产量;农艺性状

学者们对杂交稻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基本苗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杂交稻组合,最适宜的密度和基本苗不同[1-8]。其中,金传旭等[2]认为金香优830栽培密度为 26.67×16.67cm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唐茂艳等[9]以超级稻桂两优2号为材料,对桂两优2号的密度和基本进行了研究,认基本苗密度为54万苗/hm2最好。2013年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对农香676的高产栽培最佳移栽密度和基本苗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密度为16.7cm×26.7cm,基本苗分别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2014年在2013年的基础上,将密度的3个水平设为16.7cm×20cm、16.7cm×26.7cm和16.7cm×33.3cm 3个水平,基本苗设置为每穴插1粒谷秧、2粒谷秧和3粒谷秧3个水平,对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高产栽培的最适密度和基本苗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优质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

1.2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4年6月在衡山县和浏阳市进行。衡山县开云镇金龙村,该地地处湖南中部偏东、湘江中游,位于东经112°86′,北纬27°27′,试验田为潴育性水稻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气候温和,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季。浏阳市沿溪镇花园村,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位于东经113°84′,北纬 28°30′。试验田为潴育性水稻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1.3试验设计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基本苗为裂区,设16.7cm×20cm、16.7cm×26. 7cm和16.7cm×33.3cm 3个处理水平,设每蔸插1粒谷秧、2粒谷秧和3粒谷秧3个处理水平。共9个处理,3次重复,主区面积120m2。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1.4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DPS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条件对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三系杂交稻组合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在衡山和长沙两个试验点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衡山试验点产量及农艺性状衡山试验点的都优于浏阳;不同的密度间各处理间除千粒重性状外,其它7个性状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16.7cm×26.7cm的综合表现最好,实际产量最高;不同的基本苗间处理间除株高性状外,其它7个性状不同处理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每蔸插2粒谷秧表现最好,实际产量最高(表1)。说明不同地点、不同的密度和不同的基本苗间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差异。

表1不同试验地点、密度和基本苗对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test sites, density, basic seedlings per hill o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fo Nong-Xiangyou 676

2.2不同试验地点对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2.1同一基本苗不同地点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三系杂交稻组合农香优676基本苗的3个处理都表现出衡山试验点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均优于浏阳。其中,基本苗每蔸插1粒谷秧时,除衡山和浏阳两个试验点间除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穗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基本苗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除两个试验点间结实率性状差异不显著;基本苗为每蔸插3粒谷秧时,除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5个性状两个试验点间的差异不显著。其它性状两个试验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2)。

2.2.2同一密度不同地点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三系杂交稻组合农香优676密度的3种处理都表现出衡山试验点产量及农艺性状优于浏阳。当密度为16.7 cm×20 cm时,两个试验点间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三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密度为16.7 cm×26.7 cm时,千粒重性状两个试验点间差异不显著;密度为16.7 cm×33.3 cm时,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结实率性状两个试验点间的差异不显著;其它性状两个试验点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2)。

表2相同密度和基本苗下不同试验地点对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test sites o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Nong-Xiangyou 676 under same density and basic seedlings per hill

2.3密度对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3.1相同地点不同密度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衡山试验点当密度为16.7 cm×26.7 cm时,实际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单位面积有效穗也较多;密度为16.7 cm×20 cm时,实际产量最低,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多,千粒重最大,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太少;当密度为16.7 cm×33.3cm时,产量比密度为16.7 cm×26.7 cm时低,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太少 (表3)。上述结果表明,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在衡山大面积生产中移栽密度为16.7 cm×26.7 cm最为适宜。

浏阳试验当密度为16.7 cm×26.7 cm时,实际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多,千粒重最大,单位面积有效穗也较多;当密度为16.7 cm×33.3 cm时,结实率在3个处理中表现最好,但因单位面积有效穗太少,所以产量还是最低;当密度为16.7 cm×20 cm时,单位面积有效穗在3个处理中表现最好 ,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太少千粒重也不大,所以实际产量比密度为16.7cm×26.7cm低(表3)。上述结果表明,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在浏阳大面积生产中湿润育秧移栽最适宜密度为16.7 cm×26.7 cm。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衡山和浏阳两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实际产量最高的其密度处理都是16.7 cm×26.7 cm,因此在衡山和浏阳两地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的湿润育秧移栽密度以16.7 cm×26.7 cm最为适宜。

2.3.2相同基本苗不同移度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在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的湿润育秧移栽基本苗为每蔸插1粒谷秧,密度为16.7 cm×26.7 cm时,实际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单位面积有效穗也较多;密度为16.7 cm×33.3 cm时,虽然千粒重最大,但单位面积有效穗太少,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也不多,所以实际产量最低。密度为16.7 cm×20 cm时,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多,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少,千粒重也不大所以实际产量比16.7 cm×26.7 cm低 (表3)。上述结果表明,基本苗为每蔸插1粒谷秧时,以密度为16.7 cm×26.7 cm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基本苗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密度为16.7 cm×26.7 cm,实际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多,千粒重最大;密度为16.7 cm×33.3 cm时,虽然结实率最高,但也是因为单位面积有效穗太少,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也不多,所以实际产量最低;密度为16.7 cm×20 cm时,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多,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太少,千粒重最低,所以产量也比密度为16.7cm×26.7cm低(表3)。上述结果表明,基本苗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也是以密度为16.7 cm×26.7 cm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基本苗为每蔸插3粒谷秧时,密度为16.7 cm×26.7 cm时,虽然主要产量性状表现都不是最好的,但都表现得比较好,所以实际产量最高;密度为16.7 cm×33.3 cm时,虽然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但难以弥补单位面积有效穗太少造成的实际产量损失,所以实际产量最低;密度为16.7 cm×20 cm时,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多,千粒重在最大,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太少,所以实际产量比密度为16.7 cm×26.7 cm时低(表3)。上述结果表明,还是以密度为16.7 cm×26.7 cm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其次是密度为16.7 cm×20 cm。

综合上述分析,在3种不同的基本苗条件下,在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大面积生产中的湿润育秧移栽密度都是以密度为16.7 cm×26.7 cm为最佳。

表3相同试验地点和基本苗下不同密度对农香优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density o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Nong-Xiangyou 676 under same test sites and basic seedlings per hill

2.4不同基本苗对农香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4.1同一试验地点不同基本苗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在衡山试验点三系杂交中组合农香优676不同基本苗处理中,每蔸插2粒谷秧时实际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千粒重最大,单位面积有效穗也较多;每蔸插1粒谷秧时实际产量最低,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少,每穗实粒数较少,千粒重不大;每蔸插3粒秧时,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多,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少,千粒重最小,所以实际产量比每蔸插2粒谷秧低(表4)。

在浏阳点三系杂交稻组合农香优676不同的基本苗处理中,每蔸插2粒谷秧时实际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多,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最高;每蔸插1粒谷秧处理时,虽然每穗总粒数最多,但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少,千粒重最低,所以实际产量最低;每蔸插3粒谷秧时,虽然千粒重最大,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少,单位面积有效穗也不多,所以实际产量比每蔸插2粒谷秧低得多,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表4)。综合两个试验点的结果分析,三系杂交稻组合农香优676移栽的最适宜基本苗是每蔸插2粒秧。

2.4.2同一密度不同基本苗间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差异

在密度为16.7 cm×20 cm时,每蔸插2粒谷秧,虽然千粒重是最低的,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多,单位面积有效穗也比较多,所以实际产量最高;每蔸插1粒谷秧虽然结实率最高,但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结实率最低,千粒重也不大,所以实际产量最低;每蔸插3粒谷秧时,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多,结实率最高、千粒重是最大,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少,所以实际产量也比每蔸插2粒谷秧低(表4)。上述结果表明,三系杂交稻组合农香优676湿润育秧移栽密度为16.7 cm×20 cm时,基本苗为每蔸插2粒谷秧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在密度为16.7 cm×26.7 cm时,每蔸插2粒谷秧单位面积有效穗较多,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千粒重最大,所以实际产量最高;每蔸插1粒谷秧时,实际产量较低,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少,结实率最低,千粒重最小;每蔸插3粒谷秧时,虽然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多,但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都是最少的,所以实际产量也比每蔸插2粒谷秧低 (表4)。上述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6.7 cm×26.7 cm时,也是基本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当密度为16.7 cm×33.3 cm时,每蔸插2谷秧时,实际产量是最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多,每穗实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每蔸插1谷秧的虽然粒重最大,每穗总粒数最多,但每穗实粒数最少,结实率最低,单位面积有效穗也不多,所以实际产量最低;每蔸插3粒谷秧时,因单位面积有效穗最少,千粒重最低,其它产量主要性状表现也一般,所以实际产量比每蔸插2粒谷秧低(见表4)。上述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6.7cm×33.3cm时,同样也是基本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表现最好,实际产量最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不论在哪种密度条件下农香优676都是以每蔸插2粒谷秧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且当密度为16.7 cm×26.7 cm,基本苗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在所有处理中实际产量是的,达733.65Kg/667m2。

表4相同试验地点和密度下不同基本苗农香67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basic seedlings per hill o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Nong-Xiangyou 676 under same test sites and density

3结论与讨论

2014年试验结果表明,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润湿育秧移栽以密度为16.7cm×26.7cm,基本苗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其结果与2013年的结果相同,说明在系杂交中稻农香优676采用润

湿育秧移栽,在不同年份和不同试验地点最适宜的密度和基本苗分为16.7 cm×26.7 cm和每蔸插2粒谷秧。每蔸插1粒谷秧时,因基本苗太少,导致单位面积有效穗不足,所以难以获得高产;当每插3粒谷秧时,虽基本苗多,但同时也有可能造成无效分蘖多,成穗率较低,因此也不可能获得高产。当密度为16.7 cm×20 cm时,密度太大,不利于通风透光,水稻个体生长不良,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当密度为16.7 cm×33.3cm时,密度太小,单位面积有效穗不够,也难以获得高产。

参考文献

[1]朱静坚,陶丽萍,周慧卿.栽培密度对杂交稻浙优18产量的影响[J].浙江业种学2015,56(5):646-647.

[2]金传旭,杨秀琴,熊朝梅.水稻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5,32(1):29,30.

[3]罗春锦.超级稻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构成的影响[J].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4,154(5):24-26.

[4]熊杰.水稻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5,(7):18,39.

[5]王小琴,韩树林,蒋植宝,等.免耕套稻节水灌溉的基本苗与肥料运筹试验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4,(4):36-37.

[6]丁珊,刘晓成,吴昌兴,等.直播密度对淮稻5号和镇稻9424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4(7):988-990.

[7]杨武广,季陆鹰,葛胜,等.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对直播稻群体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7):9314-9316.

[8]卿国林.不同密度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87-6388.

Effect of Denstity And Basic Seedlings per Hill o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Nong-Xiangyou 676

ZHAO Jin-cheng, CHEN Guang-hui*,ZHU Xu-dong, ZHOU Qing-ming, ZHAO Ju

(SouthernRegional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GrainandOilCrops/CollegeofAgriculture,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128,China)

Abstract:Taking Nong-Xiangyou 676 as test material,using the split plot experiment design. The main plot was denstity, the split plot was basic seedings . There were three levels for transplanting denstity and basic seedings per hill,they were 16.7 cm×20 cm, 16.7 cm×26.7 cm,16.7 cm×33.3 cm and one, two, three seedlings per hil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were the best and the actual yield 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denstity and basic seedling per hill were 16.7 cm×26.7 cm and two seedlings.

Key words:Nong-Xingyou 676; transplanting denstity; basic seedling per hill; yield; agronomic trait

收稿日期:2016-04-02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2011 BAD16B01);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FJ1008);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作物抗逆与种质创新”(IRT1239)。

通讯作者:陈光辉,(1968-),男,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水稻栽培与遗传育种研究。

第一作者:赵金成,(1988-),男,种子科学与工程2013级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基本苗农艺性状产量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