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槽胀接与开槽胀接的应用比较
制冷装置用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通常为铜管,其与管板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机械胀接的方式。在使用机械胀接的基础上,根据管板管孔有无管槽结构又分为开槽胀接和无槽胀接。制冷装置用管壳式换热器行业内的强度胀接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在管板孔内开槽的方式,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及抗拉强度。后来出现的管板孔内不开槽的强度胀接工艺,其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密封性能及抗拉强度,在制冷装置用管壳式换热器领域更具有推广价值。
本文讨论的开槽胀接与无槽胀接,相同点是均以机械胀接及加胶胀接为基础。
开槽胀接是根据管板管孔结构形式定义的,如图1,即通过在管孔内表面加工有若干条胀管槽实现的。换热管在强度胀接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挤压力,首先使换热管产生弹性变形,然后进一步产生塑性变形,使换热管往外膨胀,嵌入密封槽。在GB/T151-2014《热交换器》中,提出了管板管孔的具体的槽宽及深度[1]。以上规定是人们多年来对机械胀管经验的总结。
后来出现了一种无槽胀接工艺。具体的变化是,取消了管孔开槽,如图2,经过多次模拟工艺试验和压力试验,使这一新工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最终成功应用于制造管壳式换热器钢制管板与铜换热管连接的生产过程中。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