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默竹
最近有一档十分火热的电视节目叫《客从何处来》,让我这个生长在城市、生活在追星赶潮的现代时尚里的孩子开始思考关于故乡和自己的生命底色与背景的话题。
《客从何处来》是一档真人寻根节目。众多明星从一个细小的线索开始,一步一步寻找挖掘自己祖辈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轨迹,追溯自己的生命源头。看着荧幕里明星们一个个漫步于田间,感受大地的敦厚,思索生命的传承,亲近身体里流动着的那份血脉,每一次都会引起一阵心灵的悸动。
可对于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里、缺乏阅历的孩子,对于“故乡”其实是很模糊的,更难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笔下的“乡愁”。不论是杜甫的“月是故乡明”,还是余光中笔下那枚小小的邮票,或是鲁迅笔下的“朝花夕拾”……它们只是整齐排列在白纸上的黑字,就像窗外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冰冷的,没有温度。是隔着厚厚的玻璃看到的模糊不清的时光影像。是的,年幼无知的我曾不解于作者们沉重的笔尖,迷茫着他们的忧愁。而这一切误解的结束,是在那个冬天。
“什么?今年在乡下过年?”把手上的遥控器一甩,我从沙发上跳了起来。一想到农村里没有WiFi,无线网络信号也不强,还有那满路的动物粪便,心里就有一百个不情愿。“为什么?在城市里过年不是挺好的吗?”虽然清楚没有反驳的机会,但还是努力想转变情况,说服父母,最终当然是不得不妥协。于是,我和一大堆年货挤在车后座,七八个小时后,我们到了乡下。
那是湘北的一个小村庄。听妈妈告诉我,我的曾外祖父母在那儿生活了一辈子,没有走出去过,但却培养了九个儿女,他们从家门前的小路走进了县城、省城。年前叔外公们把曾外祖留下的老房子翻修了,让家族所有的子孙都回老家过年,好不热闹。我看着长辈们喜气盈盈的笑脸,看着比我大的小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孩子无所顾忌地自由奔跑,还有在城市里看不到的蓝天白云,没有高楼大厦切割和阻挡的广阔世界,原本近似于死水的心湖里漾起了节日欢庆的涟漪,这样热情祥和的气氛感染了我,也震撼着我!
天色渐晚,乡村的宁静和天边绚烂的晚霞一起弥漫开来,我家的热闹却再次掀向高潮,开饭啦!跑进厅堂中,四张大圆桌,摆满了美味佳肴,心里吓了一跳,真是大阵势!吃饭是交流情感的最佳时机。男人们喝着酒,红通着脸大声谈笑,妇人们围坐一桌边吃饭边闲聊着,小孩子们则有的坐有的站边玩边吃了。认识不认识的姑姑婶婶们都往我碗里夹菜。家乡菜和城市里的菜不同,让我第一次尝到了浓浓的家的味道。农村的夜晚像一幅画,有着绚烂的星空;又像一首歌,是大自然的原创。不知是谁的建议,在大院的前坪放几根木柴,熊熊烈火燃烧起来,跳动的火焰尽情展现着舞姿。我试着把手伸近,一股暖意袭来。一大家人围坐在火堆前畅谈,身暖了,心更暖。
几天的老家乡村生活,让我感受到浓烈的亲情早已构成了我们血液里最具活力的细胞,成了我们生命中最无法抹去和更改的底色。
如同屋前沉睡了一冬的田地在春的召唤下泛出一片葱绿,荒废了十多年的老房子在亲情的呼唤下重焕了生机和青春。这里,是我们所有人的根;这里,有几代人童年的回忆;这里,有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的血脉亲情……这里,成了大人们的精神家园,这里,成了孩子们的游戏乐园。听祖父辈们聊聊那些老房子里的老故事,旧时光不仅散发出比年饭餐桌上的美酒还要浓郁的醇香,还是幸福的源泉。看兄弟姊妹们挖沙、骑电动车、玩滑板,欢乐和我们的笑声一起在空旷的田野里在辽阔的天地间徜徉。姑嫂、姐妹、叔侄、兄弟,拉拉家常,谈谈工作,聊聊生活,说说学习,大家庭的温暖触手可及。阳光下,外公和弟弟在放风筝,摇摇曳曳迎风而上的风筝和仰头张望的爷孙俩让我相信这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树梢上的麻雀成群结队,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和游戏中的我们的叫声笑声互相应和形成的交响绝不亚于莫扎特的音乐……这一切都将成为我珍贵的记忆。它们会连同我的祖辈和父辈的记忆一起一直传递下去,沿着生生不息的生命长河……
夜深人静。我躺在老式的木板床上,枕着外婆手缝的绣花枕头,突然之间明白我的故乡并不在鳞次栉比的大楼里,而在广阔无际的田地里,或者存在于家的亲情和那深藏在心底的思念里。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原来是那抹不去忘不掉的温暖和爱。不必再追寻,因为已铭记心底。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