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

2016-06-12 09:31黄晓丽
教师·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授老师孩子

黄晓丽

朱永新教授说过:“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怀着对教育的挚爱,那年初冬,我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的冬和湖南的冬终是不一样,有一种彻底的冬的感觉,尽管如此,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习却让我如沐春风,温暖无比。温文尔雅的钱志亮教授,幽默风趣的晏辉教授,学识渊博的李永瑞教授……他们的每一个独到的观点都深深地触及到我灵魂的深处,我浅悟到了“真实”的教育,彻头彻尾重新掂量了“教书育人”四个字的份量。

一、“真实”的教育就是心灵的对话

张楚廷先生在论坛中说过一句话:“如果站在人群中人家一眼看出你就是校长,你绝对不是真正的校长。”换言之,如果站在人群中,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你就是大师,也许你真的就不算真正的大师。是的,钱志亮教授的真切授课让我明白:大师修炼的是内功,只有紧贴人群才最真实。“将听课当作一种机遇,从看见的去理解看不见的”“每堂课都要育人”“教学是生命气息的传递”“心与心之间是有沟通的,思想与思想之间是有碰撞的,灵魂与灵魂之间是有沟通的”绝对原创的钱氏语录,让人惊叹,细细拜读,享受教育,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攮攮。

谈到“什么是有效课堂?”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教授阐述了自己的思考,给了我更多的启悟,课堂的前提条件是备课:备导入、备方法、备语言、备板书、备课件、备学生,这一切备课的结果即教案。可是放眼四望我们的教师,我们备课,我们的教案,不得不令人担忧,老师们每天埋头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留给自己备课的时间所剩无几,于是备流于形式,看教参,抄教案,甚至直接下载打印教案,一目十行浏览一遍,便直奔课堂,如此一来,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当今提倡的集体备课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备课模式,同事们互相研讨交流,集体商榷推敲,形成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然而,“一节好课应该做到有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的分层递进”,我们要让学生爱学、乐学、善学,愿表达、爱互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反映,让教学服务于每一个学生,让每一堂课都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

回顾,面对形形色色的教学流派、众说纷纭的教学模式、变化莫测的教育形式,使得我们在教育路上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灯火阑珊处,众里寻觅,终于找到了答案:当今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我们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应要选其精华,与新课改模式相结合,得“两条腿”走路,结合我在教学中的感悟:“以学定教,以探定教,以生为友”的教育教学观点,倡导生本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真真实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能够把课堂都当作人生美好的际遇,我们的课堂在生命的动态中会一次次蜕变,课堂一定会拥有有生命的温度,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二、“真实”的教育就是人格的唤醒

风靡全国的优秀影视作品《冰与火的青春》《神犬小七》《密战》的作者——梁振华教授,讲述了自己孩提时的一段经历,给他的心灵深处刻上了一道难以抚平的伤痕。那年他11岁,懵懂的年龄,并不是班上的优等生,生物课上不小心打碎了实验器材,老师把他的解释当作狡辩,罚他在教室里站了整整半个学期。说到这,这个已近四十不惑的教授低头久久不语,当他把满腹的委屈写在日记本里,渴望得到班主任老师的慰藉和关爱时,得到的确是八个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良久,他抬起头一字一顿轻轻地说:“我,不会原谅,那个生物老师!”

我能感受到,这件老师眼中不经意的小事带给他的伤害。我心里微微一振,记忆快速闪现,眼前浮现出孩子们张张笑脸,我扪心自问:不经意间,我曾伤害过他们么?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也有属于他自己的闪光点啊,教师要仔细揣测每一位学生,不要轻易打击孩子、放弃孩子。再者,孩子的勇气、创造性和耐力,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帮助孩子飞翔,那么不能将他们的翅膀折断!

另一个故事,一个调皮捣蛋差班中的年年倒数第一受尽歧视的孩子由于一句玩笑话,来到了李永瑞教授的班上,在李教授的鼓励下一路走来,最终成了清华大学的博士。

我既为那个生物老师粗暴的行为给一个11岁的孩子带来的终身伤害而唏嘘不已,又惊叹于李教授的博爱无私,改变了另一个孩子的命运!

老师身上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影响孩子最深的是什么?最无私、最宽厚的是爱!爱可以产生融化冰雪的力量,爱心所至,金石为开!关心热爱学生,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的人格的唤起,就没有“真实”的教育。审视一线教师的我,今后定将教育的目的规划为从培养“人才”到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基础。

三、“真实”的教育就是真诚的碰撞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一次数学教学上,我出示了这么一道题:一个农场里,有一群鸡和兔,共有32条腿,10个头,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话音刚落,教室里57双眼睛紧紧地盯住黑板,他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鼓着腮帮,有的稍翘昂着头,只见大多学生都在用“假设”的方法列表进行解答。我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方法,“还有其他解法吗?”几分钟过后,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发言了:“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用全部画兔子或鸡的腿的方法来解答问题。”接着又有一位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我给这群小动物喊口令:‘鸡不动,兔子起立!这样它们都只有两条腿在地面上了,就得到了20条腿,那么从中少了的12条腿,我们就可以知道兔子是6只……”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多么精彩的回答啊!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语言、学生的行为不正是透过“教育真诚”所产生的碰撞之产物吗?这不禁让我想起晏辉教授从专业的视角阐述的优质德育——在素养与素质之间,悉心回味,有意思的观点:有爱好就有兴趣、有兴趣就有乐趣;理论越简单越好。品德决定方向,知识决定方法,能力决定行为。好教师天真但不幼稚,严谨但不刻板,外表很规范内心很浪漫。字字句句,如同佳酿。

如果说昨天的我们如同井底之蛙,今天我们跳出井口的那一刹那,感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开阔,更是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作为教师,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认识自我灵魂结构,善于调整和提升适应不同语境而转换灵魂模型的能力,既讲究教师身份,又不失真性情,要善于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教育就是真诚的碰撞,真诚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需要真诚,师生交往不能没有真诚。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只有用真诚赢得真诚,孩子的心弦才会受到触动,教育也因此变得简单。

四、“真实”的教育就是不断的进取

细细梳理学习笔记,静静回顾众多教授名家的授课,久久凝望北京师范大学研修手册上的“精英”二字,我不禁沉思,我是名副其实的精英教师吗?不,我只是一直行进在精英名师之路上,在研修中学习教育方法,在反思中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改变教学模式,真诚教育,做真实的教育,方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

我带着暖暖的感动行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用智慧开启思维,以情感激发创造,以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引领着学生茁壮成长,我收获着,成长着,感动着,幸福着。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未来的我朝着“明”师——明心之师,明白之师,明事之师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锦溪小学)

猜你喜欢
教授老师孩子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六·一放假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