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2016-06-12 09:12郭熠
教师·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故都的秋秋蝉秋景

郭熠

一、教学目的

(1)把握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征,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眷恋的情感。

(2)了解课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品味课文简洁清雅、精到细腻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进行欣赏性阅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方法

尝试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实施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趣味填词,激发学生兴趣。

落霞与孤鹜齐飞,( )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长风万里送( ),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节。——柳永《雨霖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 )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 作者简介

3. 写作背景说明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4. 解题

(提问:标题的中心语是什么?本文的写作重点是什么?请学生回答并感受题目的意境与味道。)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确定描写的内容,因“故都”的修饰而被赋予了厚重的人文色彩。

“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心,亦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的旧都。 “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以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

5. 探讨并欣赏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1)默读整体感知课文。

(2)找出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以及具体描写北国之秋特点的段落(3—11段)。

(3)听录音(3—11段),跟随朗诵者一起神游故都,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

(4)赏析五幅秋景图、秋院图 : 庭院静观(第3段)。秋槐图 :落蕊轻扫(第4段)。秋蝉图 ; 秋蝉残鸣(第5段)。秋雨图 :秋雨话凉(第6—10段)。秋果图 :秋果将熟(第11段)。

教师活动

巡视,观察学生学习情况。

提问:①在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②这些特点又是在哪些段落具体描写的呢?

展示课件,放录音,布置任务:①圈出文中呈现色彩的词语。②标出文中描写的声音。

点拨:颜色是冷色调,突出“清”;声音没有热闹非凡,有的只是细小的声音,突出“静”。

(1)提问:作者绘声绘色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秋景图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请概括。

点拨:“一椽破屋” “破壁腰中” ——悲凉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清闲

“细数……日光” “静对……蓝朵”——落寞

点拨:“脚踏上去……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还觉得有点落寞” 环境的寂静衬托心境的宁静

点拨:“衰弱的残声” ——悲凉

点拨:“息列索落”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缓慢悠闲的问答声”

点拨:“淡绿微黄”,即使写“红”也是写“红完”

学生活动

默读或速读课文,标注段落。

思考,回答问题。

齐读第1自然段。

(1)聆听课文,感受秋色、秋声、秋味。

(2)完成任务。

讨论、交流、回答布置的任务。

(1)学生概括回答。

(2)学生与教师一同交流、探讨、赏析。

五幅秋景图

分析完每幅图之后,找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寓情于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品味课文简洁清雅、明白晓畅、精到细腻的语言

6. 小结

思考问题

(1)第三段开头写“陶然亭……钟声”这些平素让他魂牵梦萦的景色现在到了北平为什么不着力去写,而是匆匆地一笔带过,反而大写牵牛花等细小的东西呢?

学生:各抒已见,互相切磋,探究写作技巧。

教师点拨:这是围绕中心来选材,这样写叫不蔓不枝。

(2)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秋蝉衰弱的残声” “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问答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写作技巧。

教师点拨: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等,都是细小的声音,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以幽静的感觉,正是王藉诗所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7. 布置作业

(1)课后梳理文章结构,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

(2)学习作者寓情于景、以情显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有关“雨”的散文。

(作者单位:新乡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故都的秋秋蝉秋景
摄影·美好安徽
秋蝉礼赞
秋景
画秋天,写秋景
以《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羊艾茶园秋景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