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思维带来的教育思考

2016-06-12 16:15谢凌云
教师·上 2016年5期
关键词:成就供给学校

谢凌云

“世界的模样,在于你凝视它的目光”“没有航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教育要做的,就是帮助其改变“目光”,确立“航向”,以“和”的思想,引领师生都能自由呼吸、野蛮生长,共赴一场幸福的修行,成就彼此生命的美好,享受人生的幸福。借助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思维,以绵薄之力拨开教师培养策略的一丝光亮。

一、多元引路,点亮激情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和师生们亲切座谈,他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点亮孩子生命之光的引路人,肩上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近几年,湖南省娄底市第六小学(以下简称“我校”)通过教师招考,引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年轻有朝气、善于接受新事物是优势,但学识能力参差不齐,有大学刚毕业的,有之前在农村工作的,也有社会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的,且职业规划、职业认同也存在不确定性,这给教师专业成长加大了难度。同时,纵观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长期处在规模化生产状态,人力、资本、资源、信息等要素缺乏有效整合,导致成本高、见效慢,加之培养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导致“产品”规格整齐划一,完全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小学多样化、多元化需求。

我校1968年建校,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凝练了以“和”文化为引领的精神灯塔,一代又一代六小人秉承“求真适应”的校训,遵循“本真、平和、从容”的教育思想,以“打好身体的底子,埋下阅读的种子,培育习惯的苗子,丰富生命的底色”为育人标准,营造师生“健康、快乐、幸福”的绿色生态。如何在新形势下,让教师引领新课程改革,如何让教师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如何为教师搭建起一座从观念到行为的平台,如何让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内心变得温暖、开放、鲜活和阳光,激发其自发自觉性,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育始终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这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需要深度思考和探究实践的问题。

早在2010年国家颁布教育规划纲要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指出,改革的核心是放权,即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2013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强调要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其实也是调整教育的权力和利益结构。可以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国家早有认识,并已经迈出改革步伐,关键在于今后怎样去深入推动,而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国家出台的“供给侧改革”方案,直指国家经济领域,但将这种思维迁移至教育问题,也同样受用,且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能否适应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能否支撑教育发展速度和力度;教育供给侧改革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学校更有特色,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选择,必然带来对教师要求的多元化,等等。

二、彼此成就,创新思维

以“和”的思想,在新常态背景下,迁移经济领域的新思路进行大胆教育实践。

“新常态”:近几年出现的高频词。当下的教育备受关注也备受质疑,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更大了!信息化飞速发展,教育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育的权威受到挑战和冲击,面对如此新常态,我们要有深刻的认知:教育的新常态不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学生素养,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分数更重要。新常态的教学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供给侧改革”: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化解当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应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改变单一结构供给,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供给侧结构,从而为群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需要建立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战线,提高基础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尊重和贴近学生的消费习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必须努力改善基础教育供给结构,突破单一结构的课程供给、资源供给、考试评价供给,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实现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转变。

于教师而言,帮助教师有客观的自我认知,树立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在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里丰盈内心感受,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成就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于学校而言,我校“和合而生,和而不同,和而大同”的育人境界不断指导着行为,不断影响着发展,彼此成就,彼此共生共长,成就学生成人,成就教师成才,成就学校成事;于学生而言,学校是成长的乐园,是快乐的家园,开开心心上学、健健康康长大,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将是对教育最大的褒奖;于家庭、社会而言,树立了良好的教师队伍形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将收获更多的家长、社会的支持,发挥“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真正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同时,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价值。

三、丰盈生命,务实躬行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师既是供给侧,又是需求侧,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好教师的潜力,努力创建敞亮开放的“人”的校园,构建丰盈多元的“人”的教学,培养有价值追求的“人”。

(一)多方调研、理念提升、梳理脉络、制订规划

教师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研究初期,组织教师座谈、问卷、走访、撰写个人职业规划、分析制订研究实施方案,为每一个教师建立 “私人订制成长卡”。

(二)思想共识、过程共享、成长共进、幸福共生

1. 思想浸润,和风慧雨

研究中,对每一个在校任职的教师都会有“三问”(一问:你想成为一名怎样的教师?二问:你希望学校提供你怎样的帮助?三问:你理想中的校园是怎样的?),这“三问”也伴随着教师的成长,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一次比一次成熟、具体、负责任。在教师专业成长上,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浸润,将“七剑合璧”(树立一种思想:成就教师成“才”,成就学生成“人”,成就学校成“事”;传递一种信念:“我,很重要!”;养成一个习惯:阅读滋养心灵、润泽生命;表达一个观点:缺失职业幸福感的幸福是不完整的;营造一种氛围:“以和化人、以真育人、以善启人、以美悦人、自觉发展、自主提升”的成长氛围;构筑一个梦想:撰写个人三年发展规划;释放一种激情:心怀教育梦想,情系生命课堂,彰显人本精神)和风慧雨般播撒在校园的各个场域,不经意间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思维碰撞,和敏思考

长期禁锢在有限的空间,会让人也变得狭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会有新的视角、新的感悟。研究中,为了让老师们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实施“专家引进工程”“阅读工程”“外出游学工程”等,努力站在智者的肩膀,聘请专家、学者来校指导课堂教学,举办学术报告,使专家智力在基层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速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另外,利用网络远程培训,通过便捷、低成本的远程培训在静谧的人机对话中进行快速交流、高效探讨,提高素养。

我校将积极开展聚焦课堂、我行我思、登高望远等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激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内驱力,培养一批立足课堂,潜心钻研的教师队伍,营造校园学习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的精神品位。

3. 实践引路,和畅教研

行动是成长拔节时最艰苦的过程,只有在行动中、在体验中、一次一次实践中,才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拥有获得感。研究中,以“且行且思,渐行渐明”教师成长为引,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不断激发内在潜能,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培养兴趣爱好,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育实效。

体育组的六位帅哥美女们,朝气蓬勃,各怀绝技。在一次座谈中,他们抛出“如果能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中兼顾体能与特长训练,又能接触到多项运动就好了”的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个命题,学校马上组织研讨组,多方考证,确定了“小学生‘1+X体育运动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究”的课题研究命题,并成功申报湖南省级规划课题,经过几年的研究,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大幅提高,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特长,既注重体能训练又讲究运动技巧,从中磨砺出宝贵的体育精神。同时,以此思维,旁征博引推广至美术、音乐学科,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研究中,尊重教师的思考,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支持帮助教师的教育愿景实现,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也是教师自觉专业成长、学校工作创新推动的源泉,更是学校文化的最好诠释和充盈。

实践中,坚持面向个体、分层培训的原则,依托阶梯式成长模式,开展组内研修、学术沙龙、专家引领、校际交流、课题带动等丰富多彩的培养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定期举行课题交流会、召开课题组研究会,根据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开展多形式、多角度的研究活动,在研究中逐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行动策略,向研究型教师迈进,逐步形成学校教研特色,积淀校园特色文化。

每一次成长,都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成就;每一种自我完善的成就,又可以激发下一次精彩的成长。日积月累,成长和成就都会润化成一种自觉发展和自主提升的习惯;经年累月,自觉发展和自主提升都会铸造着一个团队的品牌,也会打造出一批优秀的教师。

4. 分享推广,和合而生

分享是一种学习和经验的内化与物化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自主学习过程,是一种和谐的精神交流过程。在研究中,抓住一切机会释放教师的表达欲望,或走廊、或办公室、或操场,或私聊、或三五成群、或小组,或写或说,不拘一格不受限制,在分享表达中增进情感、互促互进。校刊《我们》是一份关注教师发展、聚焦生命课堂、启迪教育智慧的内刊。刊名“我们”也体现了同伴互助,和谐共生的核心文化,个体的发展必定是在团队的熔炉里成就的,团队的发展依靠个体的付出,“我们,在一起;成长,在路上!”是校刊的宗旨。在这里,教师们以文抒怀、提笔寄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是我校教研教改的名片。

同时,不竭余力搭建展示平台,借助“省级国培基地校”优势承接培训任务,借助“网络联校”探讨专递课堂的魅力,借助各类竞赛推荐新秀等,让更多的老师用“自媒体”进行自我推介,在一次次蜕变、成长过程中收获自信和职业幸福感。

(三)归零态度、没有终点、只有启程、追梦生活

一个人就是一场战斗,一行人就是一种气象!对于学校教育,本研究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时刻以归零的心态,重新出发,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寻教育的幸福、最初的梦想,实现自我的价值!

四、润物有声,静待花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教育是人教育人、人影响人的过程,“人”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有着无穷的潜力。此研究是从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出发,遵循从善的根本,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不断思考:作为管理者就需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归零的心态、赏识的态度,积极而温暖地对待教师。

教育是瞬息万变的,在新常态下的教育也要顺应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思考与活力。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提出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摸索了适合我校的教育生态观:强大“供给侧”(学校)支持、调动“需求侧”(教师)需求、激发“供给侧”(教师)活力、提高“供给侧”(教师)质量、满足“需求测”(学生)选择。 自上而下是顺流,水到渠成;自下而上是逆流,顺势而上;不同的格局,不同的思考,收获的都是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成就供给学校
了不起的成就
失恋“成就”的CEO
学校推介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