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与超越

2016-06-12 14:02林韬
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更新书城城市文化

林韬

摘 要:书城作为一座城市展示其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建设的窗口,南京凤凰国际书城更新设计力图弘扬城市核心文化,彰显江苏独具的人文特质,并对建立南京特色城市形象有所担当。本文以原书城建筑与室内类型设计为研究案例,运用衍生超越的哲学设计思想:从江苏地域文化中提取建筑原型、从南京城市文化中构筑理想图景;在创作中把握空间的内涵及其形式、功能或精神层面的母题“原型”,对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书城 建筑 更新 城市文化

一、南京凤凰国际书城现状反思

书城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重要连接桥梁。从人、书、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建筑学与城市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交互关系,打造新型的城市综合文化空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项目现状

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位于繁华的湖南路商业区,人流较大,商业发达,是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1)。从书城的生存现状来看:一方面,来自于互联网通信工具的普及、网络APP客户端以及电子书店和书籍的快速更新,还有境外书店的入驻,迫使书城急需转型,打造自己的地域品牌与文化理念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于书店自身。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作为文化地标,从其书店所处环境与室内外装修水平来看,仍然脱离不了传统陈旧的运营理念,未将文化核心落于实处,这是关键问题。

2.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将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关于城市书城文化空间多拘泥于传统形式;二是对城市文化空间新解读和再利用的理论探索十分匮乏;三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战略多拘泥于经济效应和传统文化事业,城市书城文化空间开拓性、创新性以及人文情怀仍显不足。因此,文化城市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城市文化介入书城文化空间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精髓;是全面深化发展的动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城市形象的基础所在。然而文化产业则是城市的支柱性产业,书城又是文化产业的主体。因此,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作为城市文化地标式建筑仍需得到重视。

1.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

从传统观念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与经济相对立的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如今随着信息化与全球化的进程,文化已经突破传统认识范畴,其经济效应日趋明显。

城市文化的定义。本文主要从两个层次阐述:一是对文化定义推理、演绎,例如Edward Burnett Tylor. 的定义,城市文化是为人类存在于城市社会组织当中,所具备的知识、道德、法律、(宗教)信仰、艺术、风俗习惯等,和一切城市社会所获得的任何能力以及习惯;二是从城市文化自身特点进行定义,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刘合林博士在《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一书中,认为城市文化简单说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准、行为方式、精神特征的总体反映,是人们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城市之内涵。前文提及的“城市文化”是名词的概念,是指“已有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总和”;而“文化城市”则是动词概念,是指通过文治教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用文化“濡化”一座城。现代城市的核心是市;市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是文。城市的价值观,是城市文化的灵魂精髓;是“文化城市”的关键所在。

2.书城文化空间三要素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城市书城文化空间是强调认同的心理空间、经验空间或是意象空间,是人类意识形态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形象化能动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大量启发、联想、类比与推理等思维方法的运用,是人对城市物质空间,时空维度上的能动反映。

(1)市民——文化空间主体

书城文化空间的使用主体是市民,他们亦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向物质空间转换的主体媒介,是文化组成要素之一(图2)。大量不同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的市民,他们必需的日常社会生活构成了城市文化的基底。受到地区城市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在城市主流文化中得以整合,同时又反作用于主流文化以推动城市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物质文化不断出现新的亮点。这种交互作用,使得书城文化空间具有持久生命力。

(2)活动——时间结构节点

文化活动,是书城文化空间在时间维度上的结构性节点。它是城市文化形成历史继承性、获得可持续认可的关键所在。许多城市的老商业文化中心能够永驻活力,原因在于:除了其商品物美价廉之外,更因为它记载了大量的文化历史活动,具有较高的文化意义。人们有了对特定的事件、重大活动的回忆与感悟,会顿然觉得城市文化空间韵味十足。

(3)场所——空间结构节点

活动的发生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场所。凯文·林奇《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说明人们对物质空间的认识是通过大小各异的可意象城市空间形成的。同样,只有对书城文化空间进行实质性体验才会产生亲切感,从而对空间具有认同作用,产生归属感。凯文·林奇称此类空间为“领域”,本文将“邻域”转译为“场所”,即南京凤凰国际书城。

三、南京凤凰国际书城更新设计

1.衍生超越的设计思想

首先是尊重传统文化。当今,文化全球化盛行,受全球文化传播的影响,地方浓郁特色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部分的流失。因此,作为全球文化传播首要路径的城市书城文化空间,仍是掌控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尊重传统特色文化,有两种方法:一是实现文化传承与超越,实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科学保护传统的文化资源(继承),基于传统精粹文化资源基础之上通过国际交流、融全球文化之精华(衍生),从而实现整体创新(超越)。当然,在哲学意义上,这属于“扬弃”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深层研究与实验探索。

其次以文化作为手段,促进未来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实际上,城市经济的增长某一程度上,是城市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城市得以维系支撑的基础。

再次是促进城市居民日常交流,消减居民心理与情感的隔阂及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渐渐退化。因此城市书城文化空间的更新设计中,必须充分理解和重视城市居民的这一精神状态,运用文化手段缓解这一现状矛盾。理论上,缓解这一矛盾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建设文化生活空间环境重塑这一交流媒介以实现交流的顺畅;二是提供日常交往的场所以鼓励情感交流沟通。

综上所述,南京凤凰国际书城文化空间的更新设计,思想的核心在于:衍生与超越。让传统地域特色文化与全球文化共存、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进一步相协调、传统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世俗文化与高雅艺术共生等(衍生);最终实现城市文化创新、城市文化教化、城市文化全球范围传播等理想的图景(超越)。

2.设计研究的整体目标

从读者的视野出发,赋予书及其环境以情感,使其更贴近读者的精神需求。一是建筑形态,注重借鉴自然之景和融合江苏的地域文化特色;二是室外空间,依据优越的地理环境,将文化空间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实现旅游景观与商业空间的自然连接;三是室内空间,以文化为核心,将书城空间重新规划,功能分布进行合理的布局,以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休闲氛围。基于这三个方面,在南京凤凰国际书城的更新设计过程中不断寻找表皮、边界、内涵之间的平衡;着重强调人性化因素,处理好人、书、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3.更新设计的具体过程

(1)从地域文化中提取建筑原型

首先,对南京凤凰国际书城的建筑形态提取,一是通过对常见的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服饰元素以及表演者的动态进行抽象概括,二是从南京明国时期的建筑形态以及家具陈设进行元素提炼,如图所示(图3),三是通过对传统苏州园林的经典空间动线格局进行分析提炼,组合其中精彩的线性元素,如图所示(图4)。最终获得贯穿始终的三种形态元素,第一种是:时空隧道形态;第二种是:景深形态;第三种是:蜿蜒形态;其次,将抽象得到的几种形态作为支撑建筑的系统结构,呈现从底部到顶部四周扩散的特征;最后,融汇整合,获得建筑空间形态基调。

在大的建筑空间形态基调之上,进一步深化设计。首先,把以上形态结构并置,获得多个灰空间,分配空间层级;其次,处于不同层级的灰空间又以不同形式围合形成室内空间,并连接成茎状体系;再次,运用古典的造园手法:渗(穿插)、藏(下沉)、曲(盘绕)、露(上挑),将空间以不同方式线性延伸,如图所示(图5),这样通过对空间变形组合不仅隐喻了建筑改造的继承与超越之意,而且还可以满足书城文化空间的功能;最后,将变形组合成的不规则平面垂直立体化思考,界定内外界面,让空间形态既丰富,又符合透射规则。最终将整个南京凤凰国际书城的新空间形态确定下来(图6)。

当然更新设计过程中,融入当今较为前沿的实验性设计手法:参数化设计。在设计初期阶段,分析并制作参数化装置,进行装置模拟,用以探索研究“物理模拟异性结构的空间再现”,生成具有高度复杂性的有机空间形态,赋予形态、表皮全新的内涵(图7-9)。

(2)从城市文化中构筑理想图景

1961年,雅格布斯(Jane Jacobs)在发表的名为《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的文章中写道,对大规模城市重塑改造以及规划设计师们所主张的理念和手法,没有将城市引向具有人情味儿的居住环境。反而造成城市空间的无情、冷漠、资金浪费以及城市穷人区进一步恶化与扩张。他认为城市提供多样性的选择是基本要求,提出了“芭蕾街道”及“街道眼”等重要的设计概念。因此,在南京凤凰国际书城文化空间的更新设计中应加以重视。

一方面, 寻求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书城文化空间。城市的改造发展是现实的趋势,然而充满人情味的城市书城文化空间也是居民所共同追求的美好环境。因此理想图景需要融入文化城市这一概念。作为一个文化城市,书城文化空间既是街道芭蕾的上演空间,亦是各种各样文化共融的大舞台,还是城市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综合系统。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重新架构并长久维持城市居民的文化空间景观与社区邻里间深层的情感纽带,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城市各个阶层人群间感情交流的物质空间塑造,某一程度上也让城市的治安得以保障。

书城文化空间的理想图景,必须是将生活品质置于首位,可以支持城市文化多样性需求的且满足人情味儿的文化生活空间。也就是说,不是简单的建设为消费性文化空间,而是将重心置于重新塑造高质量的、充满人情味儿的文化生活空间环境之上;将城市居民的心理感受加以考虑,将营造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休闲娱乐环境与人文历史环境作为出发点(图10-11)。

另一方面,文化城市既回答了当前书城文化空间发展应选的理想图景,也诠释了实现该目标图景的基本途径。文化最初是用作动词,以文教化。然而,这里所体现的是第二层面含义即是利用文化这一手段来实现书城文化空间发展的理想图景。

最终以城市文化为核心,以文化城市为手段,组织文化空间形态与社会网络、城市经济活动;满足城市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且不断前进、发展的充满人情味的城市现代文化生活空间环境。更为宏观层面的理念,可以概括为用文化提升城市居民素养、用文化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以文化城”。

结语

本次项目的研究,根据预先的整体设计目标,结合江苏地域

猜你喜欢
更新书城城市文化
去逛书城吧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
四大书城2009年3月销售排行榜
四大书城2009年2月销售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