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雄,这位号称国民党历史上最“和气”的党主席,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传奇性:出身望族、从基层一步步做起;纵横台湾政坛40年,虽几起几落,但一直屹立不倒;六次赴京为人民谋福祉,为两岸和平贡献力量。
“二·二八受难家属”
年事已高的吴伯雄,和众多的老年人一样,谢顶而且有大肚子。不过,他从不忌讳谈论此事。他曾和摄影记者开玩笑称:“拍我还需要打灯么?”
1939年6月19日,吴伯雄出生于台湾桃园。他的先祖为福建永定人,与李登辉祖籍相同。百余年前,其先祖从福建迁台。吴伯雄的祖父吴荣隶为前清秀才,曾在台设立私塾,收养弟子,以文会友,在当时蔚为风气。
1962年,吴伯雄从成功大学工商系毕业,服预备军官役一年,还被指定为“国防部三民主义巡回教官”,锻炼了他日后面对群众演讲侃侃而谈的良好口才。
多年后,他作为台湾要员,去厦门参加台湾农产品推介会,在会上语出惊人:“40多年前,我就在这附近。”———那时的他正好在金门服役,手中的几个炮口就对着对岸的厦门。
吴伯雄早年不愿意参政。吴伯雄的伯父吴鸿麒,在台湾光复初期担任台湾高等法院推事(法官)。然而,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吴鸿麒被国民党军队逮捕。4天后,吴家人找到了吴鸿麒的遗体———其面目模糊,死状凄惨。从此,吴家被深深烙上了“二·二八”事件的印记。
29岁仍未踏入政坛
在台湾,“二·二八受难家属”的身份,几乎就是“反国民党”的同义词。“国民党二·二八屠杀台湾人”,一直是民进党与其他群体煽动民众对抗国民党的言论武器。这种身世让吴伯雄在早年不愿参与政治。他从台湾成功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后,很快就在商界、教育界闯出了名堂,先任信东化学制药公司董事长,后于南亚工业专科学校兼任副教授,直到29岁仍未踏入政坛。
改变他命运的人是蒋经国。上世纪60年代末,为获取更多台湾民众的支持,蒋经国开始推动“吹台青”政治运动。他试图通过让一批台籍年轻人加入国民党,使他们迅速跻身政坛,冲淡国民党“外省人”的标记。“二·二八受难家属”的身份、高学历、显赫的家世,让吴伯雄一举成为“吹台青”的典型。
1968年,台湾选举条例改变,规定“省议员”要高中以上学历。这给了29岁的吴伯雄一个参政的机会。
1968年7月,29岁的吴伯雄在家人的鼓励下,参选桃园县第四届“省议员”,凭借吴家在桃园县雄厚的家族实力,顺利当选,正式进入政坛,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议员”。
1972年,33岁的吴伯雄当选桃园县长,是当时最年轻的县市长。此时,他的父亲结束县长一职刚两届。桃园是台湾的“大县”,影响力极大。吴伯雄的当选,不但开创了其个人政治生涯的春天,更让吴家在桃园的政治影响力达到顶点。
作为客家望族,吴家实力雄厚。据统计,吴家的产业包括新竹多家银行和保险公司等企业。家产雄厚成为吴伯雄进军政坛的一大优势。
当选桃园县长后,吴伯雄出手不凡,尤其在工业发展和交通建设方面。当地的工业园区就在他的任内完成,桃园国际机场征地1000多公顷,他也能推动完成。
三起三落背后的淡定
由于步入政坛早,加上吴伯雄本身灵活的交际手腕,他的从政之路可谓平步青云,在当时被喻为“明日之星”。甚至有人认为,有朝一日他很可能会出任台湾的“行政院长”,甚至“总统”。但抱定“为国民党而奋斗”信念的吴伯雄肯定无法预料,自己未来20年的从政历程会如此曲折。
1976年8月,随着国民党中央一声令下,吴伯雄毅然辞去桃园县长这一地方大员的肥差,开始担任当时“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局长。在旁人眼里,这样一个公营事业负责人的职位不过是“养老”的位置,而吴伯雄一干就是4年。在1980年的“公卖局”“假酒案”后,尽管蒋经国一再挽留,吴伯雄还是坚决辞去公卖局长之职,回家担任新竹区中小企业银行董事长。生活变得逍遥,政治前景也似乎就此中止。
但两年后,峰回路转,吴伯雄再次被上层请回政坛,他接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主任,随后更被延揽入阁,担任台湾的“内政部长”。
在这样一个重要职位上,吴伯雄将自己大方、慷慨、豪爽的个性展露无遗。在各种政治聚会上,他以嘹亮的“小丑”歌声获得了媒体的青睐,也翻开了他从政以来最辉煌的一页。此后,吴伯雄历任台北市长、政务委员、“内政部长”,真正跻身台湾政坛的核心圈子之内。仕途的安逸却从未抹杀吴伯雄心中理想———他多次直率地表示,自己要当“台湾省主席”!
1994年,机会曾经出现在吴伯雄的面前。在国民党中委会内部举行“省长提名”时,他面对的是宋楚瑜。吴伯雄满场奔波,胖胖的脸上都是汗水与笑容;而宋楚瑜只是沉默地端坐会场,按兵不动。然而,当李登辉在众人的簇拥下慢慢走进会场时,他径直走向了宋楚瑜,并亲热地搂着宋楚瑜的腰以示支持。会场另一端的吴伯雄终于知道,胜负其实早已分晓,实力常常赌不过政治的倾轧,最后,他宣布放弃选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场选举成为吴伯雄与宋楚瑜的分野。胜者宋楚瑜,得到了“省长”的职务,俨然台湾第二号政治人物。尽管李登辉常说他与宋楚瑜“情同父子”,但宋楚瑜的政治野心,终于让李登辉使出了“废省废宋”的大动作;而败者吴伯雄,虽然放弃了台湾“省长”之位,其党内仕途却一帆风顺,由“总统府秘书长”转为“国民党秘书长”,成为李登辉身边最亲密的人。此后多年,他一直默默地以“秘书长”这一幕僚职务参与机要。当李登辉走向“台独倾向”而被逐出国民党后,吴伯雄仍留在国民党内,进而成为国民党副主席。
吴伯雄如此一个“隐忍”的人物,实际上却是一个极有雄心的人。2007年2月,时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因为特别费案,被台湾检察官以貪污罪起诉。马英九为了捍卫自己的清白,毅然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当时,民进党用“马英九将在选前被判刑,马英九无法参选”等传言不断打击蓝营的信心。原本对选战信心满满的国民党一举变得忧心忡忡、茫然彷徨,“代理党主席”之职成了烫手的山芋。但吴伯雄此时毅然站了出来,临危受命,接下这一职位。并在2007年4月,当选国民党主席,负起国民党选举的胜败之责。
没有人能预料到,在吴伯雄的领导下,境况低迷的国民党,随后能一连在“立委”选举、“总统”选举中势如破竹,不断获胜。2008年,马英九以58%的选票,夺回了国民党失去8年的政权,在马英九与竞选搭档携手欢庆的时刻,吴伯雄同样应为人们所铭记。
六赴北京话和平
吴伯雄纵横台湾政坛40余年,虽几起几落,但一直屹立不倒,这和他圆融的处世手法有着很大关系,台湾政坛上都尊称一声“伯公”。在不断震荡的政局中,国民党有过不少核心人物,但吴伯雄似乎与其他人不同。也许因为出身富裕家境、又是虔诚向佛之人,吴伯雄虽然也有竞争之意,却从不会不择手段,而总在关键转折处退让。这让他在台湾人心中赢得了“做事,不求位置”的美誉。
吴伯雄的宽容和退让,特别是为国亲两党合作所做的忍让与牺牲,为他在蓝营奠定了深厚的人际基础。自宋楚瑜在2000年脱离国民党,并成立亲民党之后,民进党一直运用国亲矛盾,保住其立法院最大党的优势,这使得台湾民众对“国亲合”有许多疑虑与不满。吴伯雄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完全抛开当年他与宋楚瑜的恩怨,主动大方地向宋楚瑜示好。他不但说动宋楚瑜不干涉亲民党立委的决定,更说服国亲两党立委,同意不分党派都由“国民党提名”,终于以不露痕迹的方式,达成了“国亲合”的目标。国民党两场选举大仗的胜利,最应感谢吴伯雄为“国亲合”所做的努力。
善于沟通和交流的吴伯雄,很快将才能用在两岸沟通上。2008年5月28日,吴伯雄以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的身份率团赴大陆进行国共论坛的协商,与胡锦涛确认立即恢复海基、海协两会的协商,促成两岸和解的一大步。回到台湾后,马英九对吴伯雄大加赞赏:“没有吴伯雄在国民党坐镇,就无法得到选举的胜利与两岸的沟通。”吴伯雄只是淡淡一句“成功不必在我”以应。其实,这句话,正是吴伯雄仕途数载沉浮、却始终如一地坚持“化独渐统”政治理念的心灵写照。这句话出自胡适先生,后半句是“功力必不唐捐”。吴伯雄今日在台湾岛内能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正应了这后半句话。
“两岸血脉相连”
2008年5月27日,吴伯雄以年近古稀之高龄,走过破例为他而打开的中山陵正门,沿着通往祭堂的392级台阶,拾阶而上,仅用了20分钟就登上了祭堂。祭祀完毕,吴伯雄挥毫写下8个大字:“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在中山陵下的博爱广场,他动情地说,如今国民党重新在岛内“执政”,此次谒陵就是为了禀告总理在天之灵,国民党会好自为之,为人民谋福祉,为两岸和平奉献力量。他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
吴伯雄的这番肺腑之言,源于他对大陆深厚的感情。从2000年11月首次造访大陆开始,吴伯雄已经先后10多次到访大陆,其政治家、佛教徒,台湾客家大佬的三重身份,早已成为他与大陆之间独一无二的黏合剂。
“回福建龙岩永定的老家去祭祖”,是吴家四代人的心愿。2000年9月,闽西客家联谊会访问台湾,他们向吴伯雄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回福建龙岩,参加客属恳亲大会。当年11月,吴伯雄终于得以实现父辈的遗愿,专程到祖籍永定县下洋镇的思贤村寻根祭祖。当他看到宗祠里那副“同宗同祖同心声,隔山隔水不隔情”的对联时,万分激动。“这是非常自然的激动,这是勉强不来的,这是血缘的关系,血比水浓,这是文化的熏陶。”他说,“我一生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这种同文同种的联系,在世界上其他地区都不可能感受得到。”
2002年2月,为了将西安法门寺所存的释迦牟尼在世间留下的唯一佛指舍利供奉到台湾,供信众膜拜祈求两岸和平,吴伯雄再度造访大陆。这场海峡两岸的佛门盛事引起了空前的轰动。3年后,吴伯雄再次以国民党副主席的身份造访大陆。而此次行程,是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划时代的“和平之旅”———国共两党领导人相隔60年后的首次面对面交流。吴伯雄与大陆的交流,由此上升到了政治的层面。
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国民党终于迎来在台湾再次执政的机会。吴伯雄成为执政党主席。两岸关系正常发展的历史机遇摆在了两岸人民面前,也摆在了吴伯雄的面前。2008年5月26日,吴伯雄应中共中央和胡锦涛的邀请率团访问大陆,两天后,他踏入了人民大会堂的北京厅。国共两党关系、两岸关系,都在这一天踏上了新的旅程。此后,两岸关系迅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包机直航、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两岸“三通”、陆资入台、定期航班、共同打击犯罪……吴伯雄对两岸关系的推动,可谓功不可没。
此后,吴伯雄多次与高层领导人会谈。分析人士称,吴伯雄每年会到大陆和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直接进行沟通、交流,这已经形成国共两党之间的“惯例”。
“习吴会”并非“初相逢”
2013年6月12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率团抵达北京。这是他第6次率团访京,但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却是第一次。
事实上,“习吴会”并非“初相逢”。媒体报道称,早在10多年前,吴伯雄便与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有过会面。媒体称,2000年,吴伯雄参加福建举办的客家活动时便与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相识。吴伯雄对此回忆称:“当时他(习总书记)是福建省的省长”,当时不仅会见还是宴会主人,“就坐在我隔壁”,态度非常谦和也非常能干。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有过长达17年的工作经验,因此对于台湾问题颇为了解。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亦曾称习近平“无论是与台湾人往来或处理台湾问题都充满经验”。而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会见过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以及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吴伯雄则是他会见的第3个国民党重要人士。
抵京后,吴伯雄透露称,“马主席一直对两岸的问题非常娴熟,他本身对两岸的事务也非常了解,这几天他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在跟我下指示。”
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特别强调,两岸关系交流的扩大深化一直是其非常重要的方向,台与大陆若有更多交流,基本上都是乐观其成,绝对能使双方更趋向和平。马英九称此访一方面检讨五年多来两岸关系发展,另一方面前瞻未来方向,意义非常重大。两岸还需要不断地有新的构想、视野、动力,让这个关系能持续创造。
对于“习吴会”商谈的内容,根据官方内部信息,此次会晤议题包括: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扩大深化经贸文化、教育交流,以及两岸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服务等内容,可望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
2013年6月13日下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吴伯雄和他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
吴伯雄在会见时表示,民族内部的内耗是非常不幸的事,这5年两岸关系的发展值得两岸安慰,“对得起子孙、对得起民族”。相信兩岸有足够智慧,让炮火相向的日子永远不要再来。习近平就两岸关系提出4点意见并指出:两岸应定路线图往前走。
吴伯雄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行一个中国原则,都用一个中国框架定位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摘自《环球人物》2009年8月4日,《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