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莉莎
摘 要:金融是政府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而金融運行状态构成了政府的政治约束,在利益的驱使下政府成为了决定金融安全状态的主导因素之一。政府既影响金融生存的环境,又直接作用金融体系、参与金融活动。本文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政府影响和维护金融安全的主要路径和方式,认为我国政府行为导致了很多金融风险但又通过实质担保提供了安全屏障,其中中央政府是安全维护的主导者,目前制度变迁手段在安全维护方面的作用正不断增大。
关键词:政府;金融安全;影响
近20多年我国金融体系中积聚了巨大的风险,但金融运行却一直处于安全状态。我们认为这种奇特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行为,转型背景下很多金融风险都与政府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同时政府又以多种方式和手段维护金融的安全。
一、金融安全的概念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经济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外学者通常都将金融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系统中来探讨。目前对金融安全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尚无统一的界定。
从金融的实质角度,金融安全就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凡是与货币流通以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一国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畴,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安全。从国际关系学角度,国家金融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即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本国金融及经济不受重大损害,如金融财富没有大量流失、金融制度与金融体系基本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王元龙先生在2004年对金融安全做了如下定义: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
二、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直接影响
(一) 政府的信用
我国政府的信用涉及到国债及其他债务、政府对某些企业在一些经营活动中所做出的承诺等。我国政府在发行国债时或是一些地方政府背负其他债务时,若政府长期拖欠,且难以弥补资金的空缺时,容易造成债务大量积累,并产生信用危机。当这一状况发生时,我国金融业将会进人不稳定状态。严重时将会引起金融危机,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来控制财政防止其达到赤字,以保证我国政府拥有良好的信用度。
(二)中央银行的控制作用
中央银行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对货币币值的控制,中央银行可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保证币值的稳定,不会被轻易干扰。若有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强制调控则是不被允许的。当然,中央银行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金融市场运行状态、国际势态等,经国家许可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当调控,以满足中国发展国情。
(三) 国家对金融运行的控制管理
国家对金融运行的控制管理直接关系到金融业的走向。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金融政策来维护金融行业的秩序,找准金融行业的发展核心,并在发展中认清方向、及时调控,维护金融安全。如果国家政策出現失误,必定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甚至于引起金融危机。因而,国家对金融运行的控制管理将直接影响到金融安全问题。
(四)政府对具体金融活动的干预
政策干预可以分为两类: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具体政策,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政策;确定某个时期某个方面的政策导向,如对证券市场的政策导向就曾在规范与发展之间不断变换。由于政策制定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定程序,利益、主观判断等因素会影响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无人对干预后果承担责任又导致政策的失误难以及时矫正。因此政策性的干预一旦失误就很可能给金融安全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保值储蓄的利息支出是农村信用社普遍亏损的原因之一,原来政策规定保值贴补利息部分由财政承担,取消该政策使农信社雪上加霜。
三、政府对我国金融安全的间接影响
政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宏观经济状况和基础制度条件,并由此形成对金融运行的间接影响,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特殊的转型背景使我国政府对金哨运行的间接影响更加显著。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赢得民众对转型过程支持的根本条件。对于中央政府来讲,只有较高的GDP增长率才有可能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才可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1998年中央政府就提出了确保GDP增长8%的目标。在政治体制尚未达到理想水平时,以GDP增长率为核心的经济指标是地方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而且由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滞后,地方官员常常可以通过本地经济的发展获得寻租机会。同时,政府自身的预算约束通常是软性,缺乏进行科学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研究的充足动力,经济决策失误的可能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地区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公共设施建设严重超前在我国非常普遍。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所具有难以抑制的扩张动能,成为了宏观经济波动和总体投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影响了金融业生存的宏观经济环境。虽然近年大银行的独立性显著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政府的经济扩张行为,但地方的扩张倾向仍然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2002年各级政府换届之后启动了大量的项目,这成为2003年贷款高增长的主要诱因。
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诱发金融危机。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巨大的增量往往能够掩盖既有的问题或者通过总量的增加使风险的累积度维持在较低水平。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相当高,但存款的快速增长使银行能够用新增的负债保持流动性,2003年GDP增长率创出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全国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和比例都显著下降。有学者提出,只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我国的银行不良资产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动解决,即给定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只要将坏债增长率控制在经济增长率之下,长期来看坏债的问题就不会趋于“爆炸”,而是会逐步得到缓解并随着改革的进展而逐步消除。
体制转轨的目标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明确,建立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一个长期过程,我国金融的发展必然会较长时间地缺乏完善的制度基础支持。就某项具体的政策或某个阶段而言,体制改革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政府补偿利益受损者或者对失衡的利益格局进行控制和调整是改革继续推进的保证。政府的这种利益动机不可避免地会干扰和扭曲市场机制,并影响制度基础的市场化演进。转轨初期国有经济占有极高比例,而国企的困境又与它们长期承担国家的战略负担有关,因此金融发展战略及很多制度安排都是为国企改革服务的,金融机构与客户间的平等信用关系,金融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都受到影响。由于各级政府赋予了国有企业特殊地位,因而经常做出偏向于国有企业的选择。
四、政府对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
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维护主要体现在国家对金融机构的担保、国家刊面临风险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以及国家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
(一) 国家对金融机构实行担保
当前,大多数金融企业都有国家控股,而且国家也会对其提供许多帮助。而且即使企业经营失败了,国家也会承担相当大的一部分责任,保证民众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而且随着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利民,民众对国家政府的信任大大超过了对金融企业的信任。因此,有国家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担保,人民群众就会更加放心,从而有效的抑制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二) 国家对面临风险的金融机构展开救助
当某些金融机构面临停业风险时,国家会对其采取一些救助措施。例如:国家对其进行注资,补充其资金量,然后采取补救措施以恢复其正常资金运转,或指定一些机构对其进行接管,将其纳为这些机构旗下以保证其能够持续运营等。国家的救助行为及时的避免了临近倒闭的金融机构将会对其他企业产生的一系列的恶劣影响,而且也维护了国家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 国家增大了对金融市场的监察力度
国家对金融业的监察是解决金融行业不稳定问题的关键。实行监察可以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金融业内部问题的发生。相较于国家对其进行担保和救助工作,这一方法更能维护金融安全。因而,国家还需不断的完善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管制度并加强监管,使金融风险无法乘虚而人。国家政府对金融安全的维护同样也体现出国家对金融安全的重视,当然,只有在重视中,我国金融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民众才会对国家金融业增加信心,共同抵御金融危机。
五、结语
总而言之,金融安全对一個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国家政府的一些行为措施会对金融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金融又是国家政府实现其目的的首要途径。因而,国家更应积极的重视和维护金融安全,同时也增强民众对国家和金融业的信任。通过本文对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和维护的分析,我们更加坚定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心,相信我国政府一定会给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曾令美. 我國银行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 黄叶金. 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冲击效应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 孙磊. 2002年证券市场理论综述.2002年中国金融研究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4] 蔡利. 政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机理及实现方式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