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官武
无缝式抢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黄官武
目的 探讨无缝式抢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分析急诊关键要点,以便提高早期救治水平。方法 选择16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无缝式抢救流程进行抢救治疗,观察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1.2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抢救、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采用无缝式抢救流程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无缝式抢救流程;严重创伤;抢救成功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达,交通事故的频发,导致严重创伤患者不断增加,这使急救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严重创伤具有病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救治工作稍有耽误就将导致残疾,甚至死亡[1]。建立合理的严重创伤抢救流程、疏通急救绿色通道管理、缩短急救时间,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要素,在创伤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特别是创伤“急救时效性”、“黄金1小时”对此类患者意义重大[2]。过去,一般采用分科会诊与分科诊治的模式来急救严重创伤的患者,耽误了抢救的黄金时间,从而影响救治的效果[3]。安徽广德县人民医院近年来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进行总结分析,通过以急诊科为主导、医务科为领导、全面协作多科室共同参与的无缝式抢救流程,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抢救时间,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5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6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2.3±7.9)岁。按照受伤原因可分为车祸伤83例,工伤46例,高处坠落17例,打架斗殴11例,其他3例。其中多发伤109例,单一伤5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8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抢救模式。而观察组80例患者在常规抢救模式基础上实施无缝式抢救流程,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 成立抢救小组 由医务科组织领导,医务科科长为组长,以急诊科为中心,急诊科主任为副组长,在医务科领导下急诊科统一协调、调度,同时采用多科协作,各科联动,各外科主干组成小组成员。明确小组各成员岗位职责,完善绿色通道管理。同时多次模拟演练,提高抢救技术水平。
1.2.2 院前急救 接诊医生接到市120急救中心指令后,通过急救信息网络平台,初步了解患者受伤情况,到达现场首先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场地,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症状等进行询问[4],快速进行现场评估。血压较低、有休克表现者,立刻建立2条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途中持续吸氧、心电监测,详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刻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有家属者,积极与其沟通,签订病危通知书。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次进行伤情评估,评估受伤部位、程度、大致出血量,做好详细登记,通过车载120信息平台上传到医院急诊科。
1.2.3 院内抢救 急诊科医生通过120信息网络平台,利用急救车上的GPRS定位子系统,准确查看急救车的位置和患者大致信息[5],提前了解患者大致伤情,及早做好抢救准备。抢救小组紧急待命,提前做好抢救各项安排,使得患者到达急诊科前就做好初步评估及治疗方案。缩短患者请临床科室会诊的时间。患者入院后启动绿色通道,再次评估伤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继续抗休克治疗。待休克好转给予相关辅助检查,收专科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放ICU监护。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通过无缝式抢救流程进行抢救,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n(%)]
2.2 2组患者抢救、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急诊确诊时间、急诊到手术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抢救、治疗时间对比(x±s)
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关键在于如何得到早期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只有及早的救治才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创伤患者往往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伤情严重来不及抢救和诊断、抢救不及时、以及检查时漏诊等延误了抢救时间[6]。所以,严重创伤的抢救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不能出现任何疏忽而导致不良后果[7]。建立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急诊抢救流程,进一步提高其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现代严重创伤急救要求建设一条快速、连续、高效的急救医疗无缝式抢救流程,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8]。
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抢救最终重症监护系统是创伤急救的3个重要环节,本院急救中心2009年并入市急救中心,市急救中心在全省率先使用急救网络一体化管理,使全市急救资源共享,全市统一调配。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本院配有7辆救护车,其中监护型救护车4辆,配备有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心脏按摩仪等高端仪器,所以救护车均配有车载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与院内急诊科、市急救中心保持急救信息畅通,做到院前、院内同步。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急救网络体系,是抢救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通过急救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急诊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严重创伤的病情,能够及早安排临床医生待命,为抢救早期做好准备。同时,以医务科为领导,急诊科为中心统一调度、调配,急救抢救小组的建立,通过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等多个环节相互配合,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给予绿色通道管理,整合医院急救资源,优化抢救流程,为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缩短了各环节的衔接时间[9],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中,采用无缝式抢救流程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1] 李利红.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5,28(2):449-450.
[2] 李美凤,马丽珍,陈荣建,等.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对抢救重型颅脑外伤的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5):38-39.
[3] 曾文莉.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应用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8):14,16.
[4] 杨云霞.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附48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60-61.
[5] 翟运开,孙东旭,蔡垚,等.医院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4):20-24.
[6] 戴领,胡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39-40.
[7] 杨波.加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养生, 2014,10(10):156.
[8] 盖延廷,王建清,贺子建.一体化急救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3,53(44):54-56.
[9] 陈轶强,孙婓予.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2):23-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2.043
安徽 242200 安徽广德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黄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