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庆华
21世纪是审美的世纪,它呼唤人类素质的全面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本身所蕴含的内涵是丰富的、美的、其味无穷的。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理解语言文字尚有一定的困难,感受语言的美就更难了。心理学表明,儿童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学生感性认知水平高于理性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宜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变理性为感性,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文包含的美。随着科学技术和科学改革的需要,多媒体因生动直观、具体形象、可操作性等优点,越来越为众多的语文老师所认同。运用多媒体可创造出文本所表达的特定的情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披文入境,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因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自然美的无限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反映大自然风光的文章俯拾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把图、文、音、像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情景化,从而增加教材的艺术感染力。如《迷人的张家界》这一课,作者饱含对张家界山水的热爱,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张家界的奇山多变、多情、多高、多险;张家界的秀水好清、好绿、好美,而且山有水的陪伴仿佛有了生命,水由于山的映衬显得更加秀美。当学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美景后,适时播放张家界风光的VCD,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拉近了学生与张家界的距离,他们如同置身其中,会情不自禁地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教师再巧妙地“推波助澜”,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在感受中惊叹文章的意境美,最终达到一个高效的审美氛围。
二、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其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很有力度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热爱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了解、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精华,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多媒体可创设浓郁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导入时,我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在以前的语文课上,我们欣赏过秀丽神奇的黄山,游览过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今天,让我们到享有盛名的浙江金华双龙洞去走一趟吧!”随后,把一段段精心剪辑的风光优美的双龙洞视频配以悠扬动听的音乐,课件出示双龙洞里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在充分感受双龙洞之美后,通过网络让学生点击其它美景,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文字介绍和教师精心剪辑的动听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不仅感受了作者的情怀,还感受到一次美的熏陶。就这样,通过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还进入了作者创作时的情境,体会了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感受到语言文字承载的美。多媒体情境教学给学生一个宁静而浓郁的情境,使他们的心脱离世俗的喧嚣,让音乐、图画如同纯净的水浸润学生的心田。
三、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美
在学生很好地感受到了教材中蕴含的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运用多媒体创设美感、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再想象,使学生对美的食物充满激情,领略美的情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教完《狼牙山五壮士》后,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让学生现场配音,学生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慷慨激昂,在生活中,学生融入了对课文的理解,对英雄的敬佩,这种对英雄形象的再创造深深地感染了所有的学生。再如教学古诗词《渔歌子》,为了使学生能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领略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及作者与世无争、胸怀若谷的情怀,教学中,我在学生理解了词义、诗句,弄清描绘了哪些景物后,把预先画好的青山、绿水、白鹭、桃花、流水……这样一幅图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根据这些画面再展开想象,添上自己认为能表现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让有创造、有美感的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就这样利用多媒体创设美境,给学生二次感悟创造美的无限空间。
总之,在教学中,美无处不在。可以说教师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板书,得体的教态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巧妙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所表达的情境,就会营造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的意境。通过一次次用美去感染学生,学生就会带着感悟去感悟语文,感受生活。日积月累,学生对美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的人文素养便得以提高,在人生成长旅途中他们就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生活,去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