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亚
1 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建设
教育实践和经验表明,一个真正的或者著名的大学有诸多的符号和标志。但是能够让大学屹然而立的或者傲视群雄的主要在于它的学科建设。当我们选择就读或者研究单位时,我们首先考量的是哪个大学的哪个学科在国内或者国际上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哪个专家是其中的大师级人物。这说明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灵魂和基石。
我们陕西中医药大学的灵魂和基石自然是中医药学科建设。作为一个大学,它所涵盖学科即是专业的,也是广泛的,即教与学有专攻,同时也博大多样。比如我们有人文学院、外语学院,还有体育学院以及社会科学部等部门。这也都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支撑着这个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楔子。
在我院更名之前,曾经有人传言,更名之后我们的英语系可能被取消或者与其他系合并。这些人有关大学的基本概念的认识我们不予评价,但是,作为一个大学,其标志之一就是学科众多,包括英语学科。而且在西方,有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好多著名的社会科学家都出自非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院系。如世界著名翻译理论家皮特*纽马克(纽马克:12~14)是英国Surrey(萨利)大学的教授。该大学的灵魂专业是自然科学、工程学、经济学和医学。可是并未仅仅局限于这些学科。相反他的大学的出名竟然得力于纽马克在翻译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在该大学建立了翻译中心,由于他的声望,他的大学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可以说他为风帆,借他之名,获得英国国家卫星研究的重大项目,而且集中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可见非基石学科与基石学科建设可以相得益彰。
2 大学英语学科建设与医药学专业学科建设
普遍的观点认为,它仅仅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在中医院校开设该课程有无必要。20年前,曾经听到某个省的中医院校的领导在一次国家教育部门会议上说中医院校能否取消英语课程,国家教育部门的回答是:可以,不过你先把你们的大学校牌摘掉。可见大学涵盖的知识门类和学科建设连某些领导也有如此观念,岂是一般人所理解。
大学英语本身的确属于工具性质,那么哪类知识又不是工具呢?大学英语学科之所以在全国所有大专院校得到广泛的重视,正是因为他的是一种普及型工具,任何门类的学科都与其紧密相连。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知识的引进无一不得益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成绩。大到一个国家和单位,小到个人的事业和发展,离开了大学英语,好的出不去,同时也进不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凸显了其重要性,其目的就在于让我们的科学研究走出去,而且在国际上让我们的形象光彩夺目。要达到如此的目标,就要加强而不是削弱大学英语学科建设,就要提高而不是降低大学英语学科的投资。
3 大学英语学科建设存的问题
一般大学的大学英语要进行两年的教学,包含听说读写译5个板块,这5个板块在我们大学内部和其他院校相差不大,读写为60个学时,听说12个学时(个别学校多少不等)。从这个数据上来讲,普遍的情况是偏重于读写译3个方面的训练,往往忽略听说的教学。比如在2006年前,我们学院听说是30学时,之后到现在被减少到12个学时,而国家实施的4~6级考试早在2006年之前,却提高了听说的成绩分值,相当于占总卷面成绩的40%。而且大学英语4~6级考试还开设了口语考试,颁布口语证书。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所用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它是按照30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设计的。因此我们在12学时内只能够上完该教材的的一半,既听的部分,而说的部分没有时间去涉及和实施。
尽管我们个别院系甚至我们的学生会和团委还开展了一些英语辩论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尽管有个别学生曾经表现优秀,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就是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对台上的他们说的什么听不懂。更别说与外教交流了。我们尽管鼓励各位教师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如交流法、提示法、互动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方法,但是课堂上学生对你说的听不懂,对你讲的知识点讲不出,就是由于害怕自己的水平有限而噤若寒蝉。因此听说成为我校大学英语教的瓶颈。
4 突破英语听说瓶颈,建设特色英语教学模式
我们认识到大学英语学科建设不仅仅是完成国家所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或者任务,而是要凸显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文秋芳:3)既交流和使用。由于我们中医药大学,现在处于国家高度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将中医药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的理念,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大学身处国家“一带一路”的起点带上,怎样发挥我们的作用势必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寻求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征途中,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为我们的外部形象和内涵建设贡献力量。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尽心努力:首先,增加听说课程的学时,或者说回复2006年之前的30课时。其次,高年级(第3~4年)开设的听说课程。设计24学时,可作为选修课。另外,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教师,采取志愿报名的办法,每年进行一次双语教学的竞赛活动(我校2013年曾经举行过,且成绩很理想),该类活动应该常规化。最后,鼓励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展灵活多样的口语教学活动,请学校给与资金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3,《中国外语教育》,2014,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陈浩.提高学习者口头报告参与程度与参与质量的行动研究,42,《中国外语教育》,2013,1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PeterNewmark:MoreParagraphsonTranslation(of TopicsinTranslation)12-14,MultilingualMattersLtd,1998年6月2日,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