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鑫鹏
世界上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而各种不同的语言又含有多姿多彩的内容,毫无例外,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含大量的习语。英语习语(idiom)在广义上不但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和谚语(proverb),并且也包括部分俚语(slang),它们之间往往没有明显的分解线,许多词语现在被看作是俗语,在不久以前却被看作俚语,将来也有可能再转化为习语。
汉语的习语,就其广义而论,包括汉语中的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占主要成分,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识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字组成。”俗语一般多通俗浅显,在口头语中使用较多,如“一个巴掌拍不响”、“知人知面不知心”等。谚语集中说明一定的的社会经验,比俗语更为精练,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瑞雪召丰年”等。
由于习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各种语言中的习语多极为鲜明地显示出该语言的特点,反映出一个民族或一个文化的特点。因此,习语往往在语言的学习和理解上造成很多误导和困难。现就英汉习语的起源,探讨一下导致两种语言习语差异的因素。
一、历史背景不同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英国十分喜好海洋,在英语习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航海事业,这些习语先是水手们的术语,由于表达力很强,语言形象生动,逐渐被陆地上人们所采用,在更广泛意义上比喻相类似的事件,成为家喻户晓的习语。例如:black and fill原指帆船在通过狭窄的水道时如果遇到顶风,旧的不断调整船帆,使其吃风张满,于是船只时进时退,时左时右,以后在习语引申为“动荡不定”、“出尔反尔”等。
Take aback其中aback在古英语中做“向后”解,帆船在遇到顶风时就会停止不前,甚至后退。由于逛风往往是突如其来,防不胜防地,aback的词义后来也引申为“突然的,不及防的”,aback总是和take搭配,而且多以被动出现,表示“吃一惊”或“被弄糊涂”。
而我国长期延续的封建社会,使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反动统治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对旧官僚深恶痛绝,由此产生了许多表现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反抗压迫,揭露黑暗封建社会的许多习语。例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充分概括说明了封建社会阶级的划分和地位的不平等。再如:“卖花姑娘插竹叶,卖线姑娘裙脚裂气“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另外,中国自古以来长期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于日常的农业劳作,是较为形象贴切的比喻。十分通俗易懂。例如:斩草除根;柴多火焰高;解甲归田;拔苗助长;枯木逢春。
二、风俗习惯不同
风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惯以及对待某些事件的一个固定看法。它在一个国家的语言发展中也留有深深的烙印,中英两国人民都有养狗的习惯。但汉英两族人民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狗,对于英国人来说,既可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可被视为人的伴侣或宠物,所以英国人对狗一般不报有恶感,倒反而有一种怜爱的感情。英语中有大批关于狗的习语,常以狗的形象采比喻人的普通生活、行为等,在口语中,dog也常指“人”。例如:Dog does not eat dog,同室不操戈;dog's life悲惨境况,不幸的日子; dog tired疲劳之至;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top dog重要人物;lucky dog幸运儿。中国民间虽然也有养狗的习惯,但一般人在心理上都鄙视厌恶这种动物,常用以比喻坏人坏事,指人就是骂人。例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腿子;狗崽子等。
三、文化背景不同
希腊罗马神话诞生于原始时代,流传数千年,具有永恒的魅力,它们力图解释开天辟地,宇宙与人类的起源,神的由来,宗教及其仪式,生与死的含义,各种自然现象等,同时也叙述了部族英雄的探险活动,是整个世界的文化遗产。它们通过罗马文化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在语言文字上也刻下了深深的印迹。在英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习语来源于希腊罗马文化。例如:apple and discord引起争论的根源。希腊神蒂斯(Thetis)和佩利斯(Peleus)结婚时未邀请女神艾利斯(Eris),她就在举行婚礼时,在诸神和女神之间投掷金苹果引起争论,间接引起特洛伊战争。
Under the rose保守秘密。爱神丘比特送给沉默之神哈比克雷特一枝玫瑰,要他为维纳斯保守秘密。 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箱子,罪恶和灾难的深渊。
除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外,欧洲的古代文化和作品也产生了大量的习语,不少是出自《伊索寓言》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例如:blow hot and cold朝三幕四,出尔反尔,出自《伊索寓言》,旅行者冬夜在林中迷了路,遇到森林之神,倍受款待,旅行者先呵吹手指以使缓和,继而又呵吹热汤以使冷却,后来常指反复无常,好恶不定。
四、宗教色彩不同
在西方社会,宗教势力强大,人们都确信有上帝、天堂、魔鬼、地狱等,因此遗留下来反映当时宗教信仰的习语.例如:bear one's cross背十字架,忍受苦难.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基督也曾受此刑,到达刑场后被剥光衣服钉在十字架上,受苦长达三小时。以后基督教就以十字架为主要标志,在西方文化中也常喻指苦难。
在中国,佛教对汉语的影响也源远流长,由此遗留下和佛教相关的许多习语,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习俗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佛要金装,人要衣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远看菩萨,近看泥巴。
总之,习语是语言海洋中一颗明亮的珍珠,正确把握和理解习语是语言学习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本文只是简单地在中英习语来源的四个方面: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文化起源,宗教色彩,作了粗浅的比较,希望有助于广大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得以借鉴。
以上是本人参加“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性课题”调查研究的活动心得。
指导教师:黄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