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英
(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分析
肖 英
(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左心房内径和心室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而同期对照组的为76.47%,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和心室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甲状腺功能低下、胃肠道不适、头晕头痛、心律失常、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为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两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维持心率平稳,提高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使患者增加了猝死的风险[1]。因此,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十分重视。利多卡因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但其不良反应明显,且可能引发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有限,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病死率[2]。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2.8±4.3)岁;对照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40~79岁,平均(60.5±4.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符合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检查显示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单源室性期收缩等;排除恶性心律失常、心衰、药物过敏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室性心律失常类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3812)50mg静脉注射,然后以1~4 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1 h的剂量≤300 mg,后可将速度调整为1~2 mg/min,24 h内的剂量≤1200 mg,持续静滴48~72 h。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盐酸胺碘酮(黑龙江迪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294)150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在10min内静脉推注,然后以1 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6 h后降为0.5 mg/min,待病情缓解后改为口服胺碘酮片(赛诺菲 (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254)200 mg/次,3次/d[3]。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90%;有效: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较治疗前减少60%~89%;无效: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较治疗前减少低于60%或有所增加[4]。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左心房内径和心室率,观察治疗后有无甲状腺功能低下、胃肠道不适、头晕头痛、心律失常、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而同期对照组的为76.47%,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和心室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心室率明显较对照组减慢,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和心室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和心室率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相比,P<0.05
组别 n 左心房内径(mm) 心室率(次/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1 30.56±5.09 43.41±5.34 152.45±20.69 86.65±15.37*对照组 51 30.67±5.11 31.88±5.08 155.74±21.33 150.16±20.2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甲状腺功能低下、胃肠道不适、头晕头痛、心律失常、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为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两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n,%)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且容易反复发作,若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损伤心肌,导致梗死面积扩大,恶化心功能,严重影响机体血流动力学,是病情恶化,病死率增高。利多卡因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高,临床应用效果不理想。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半衰期较长,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效果较强,能明显减慢传导速度,降低窦房结自律性,且不会对动作电位及静息膜电位高度产生影响,有利于降低舒张期除极斜率,增加电稳定性[5]。临床大量研究表明,胺碘酮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终止心室纤颤和室性心动过速方面有明显疗效,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降低病死率。因此,胺碘酮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同时对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一定疗效[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而同期对照组的为76.47%,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心室率明显较对照组减慢,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甲状腺功能低下、胃肠道不适、头晕头痛、心律失常、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为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两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充分证明了胺碘酮较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有确切临床疗效,且应用越早并发心律失常的几率越低,病死率也越低。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疗效效果,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李巧春,李巧华,肖景刚.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4):155.
[2] 毕立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2):1706-1707.
[3] 石洪文.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6):175-176.
[4] 孙 畅,曾 霞.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08-109.
[5] 罗耀明,邓玉花.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6):74-75.
[6] 蔡清亮.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12.
本文编辑:李 豆
R542.2
B
ISSN.2095-6681.2016.32.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