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课如何引导学生侧重学习写作手法

2016-06-07 14:56钱亚芳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表达能力阅读教学

钱亚芳

摘 要:以《姥姥的剪纸》为例,分析了阅读课如何引导学生侧重学习写作手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而对学生的写作也有比较直接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手法;表达能力

窦桂梅老师的《牛郎织女》一课,以“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为线索展开课堂学习,让无数语文教师脑洞大开。吴中豪老师对阅读课的几点看法正好对此作了注解:“理解内容是基础”“关注表达是重点”“归纳方法是关键”“设计训练是手段”“学会运用是目的”。

两位语文教育界英才的实践和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指点,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上,更要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即写作手法,而侧重于写法研究的阅读课,直接打通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在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教育中,笔者认为阅读课侧重写法的学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极有好处,甚至对学生的写作也能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从题目入手,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

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每篇课文当成习作的范例,先从题目入手:假如你是文章的作者,你会如何来写这篇课文?你准备确立什么样的中心?又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突出文章中心?……

面对《姥姥的剪纸》这个题目,作为读者应该想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姥姥?她的剪纸技艺如何?她为什么要剪纸?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这个思考有利于学生学会审题立意,比如学生首先必须思考本文的中心和选材,感悟作者分别运用哪些材料来突出文章的中心,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详略及过渡衔接的,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等,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审视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及写作方法,从而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师组织学习新课时围绕课题提问,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通过审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通过思考体味文章的中心和表达手法,摸索文章谋篇布局的方法。我们教学的每一步,常常紧扣写作,可以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有写作上的收获。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前,教师这样引导:如果让你介绍一处风景名胜,你准备怎么写?交流后就可以顺势引导:“同学们,你们各自说出了自己的写作思路,非常好,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在游览了双龙洞后,作者是怎样写的,他在选材上,表达方式上和我们有哪些不同?”这样,从学习课文一开始,就将阅读课文与写作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如果每堂新课都从审题立意入手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写作文就能把握好中心,在选材上能做到为中心服务。

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回顾最初审题时产生的疑问,对照课文看看是否把疑问都解决了,从中领会“文题一致”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那么,学生写作文取题目时就会懂得“唯一题目”的含义。

二、从内容入手,研究文章的写作手法

《姥姥的剪纸》写了三部分内容:剪纸赞人、剪纸寓理和剪纸传情。

剪纸赞人部分:研究怎么赞美姥姥的心灵手巧。首先是正面描写:“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从工具的简单、材料的简单和劳动成果的不简单,直接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另外,还从侧面进行烘托:“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通过描写旁人的语言和动作间接赞美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最经典的要数《黄河的主人》,这个艄公长什么样,说过什么惊人的话,没有半句描写,但是为什么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却深深刻在读者心里?让学生再次面对这篇课文,去探究这个问题,不难发现:侧面描写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你看,咆哮的黄河、小而危险的羊皮筏子、船客们的谈笑风生……都在侧面烘托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联系已学课文,把这个知识点学透,如果再配以适当的训练,学生把这个知识点扎根到心里去了,以后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再看剪纸寓理部分。先描写一个具体场景:“我”捂住姥姥的眼睛让姥姥摸着剪纸,姥姥居然“工夫不大”便完成了,而且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这段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腻刻画,将一个心灵手巧、宽容慈祥的姥姥和一个调皮天真的孙子刻画得栩栩如生,然后,课文概括叙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原因,原来姥姥是“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总之,这部分文字先写具体事例,然后概括叙述,极富条理地再现了一个心灵手巧的姥姥形象,并让我们从中悟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联系已学课文《梅兰芳学艺》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领悟就更深了。

最精彩的要数“剪纸传情”部分。一个“拴”字,将姥姥怕孙子出事而用剪纸吸引孙子的巧妙用心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有能耐的姥姥啊。这里一共写了姥姥的几幅剪纸呢?“牛驮小兔图”“牛兔食草图”以及后来“我”长大后姥姥寄来的“凝望”是具体写的,但更有无数的牛兔玩耍游戏图,这里是详略得当。而整个部分,从“我”小时候起到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很有条理地展现了祖孙之间的浓浓情意。

此部分的教学,可以联系很多写人的文章。比如《最后的姿势》《船长》等,都是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叙述来写人的,而叙述事件一般都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时间为线索有条理地叙述,本段文字也是如此。打通这些学习关节,学生就把知识学通了,心领神会了,那么学生就会把学到的东西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上,甚至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了。这就是对现有教材最有效的利用。

三、从文体入手,品得不同的语文味

每一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特点,抓住特点组织教学,学生往往学得更多,印象更深。学了《姥姥的剪纸》,可以和《钱学森》《詹天佑》等写人的记叙文进行综合学习,探讨写人文章的一般特点,学生一定可以从中习得通过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并且抓住动情点进行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从而突出人物主流性格;学习《梅兰芳学艺》这类叙事性的文章,就要让学生明白叙事的要素(起因、经过和结果)一定要有序并且有详略地交代清楚,以突出所叙之事的目的;学习《牛郎织女》,就能知道民间故事想象奇特、情节曲折、形象鲜明的特点,还明白了民间故事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前后照应、对比等手段,以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学生从中品到了散文多角度进行生动描写的特点,更领会了散文托物言志的特点……

学生阅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除了从文字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的过程,还存在一个从思想到文字、从内容到形式的逆向思维。所以,我们的教学,第一步先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反过来,引导孩子来琢磨文章是如何围绕写作意图进行表达的,即文章的写作技巧。这就像给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副拐杖一样,有了依靠,学生自己写起作文来就做到“胸中有丘壑”了。

总之,虽说教无定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抓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多从作者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会多多思考围绕中心谋篇布局,然后突出重点地进行描写刻画,这样离写出好文章就不远了。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多读经典作品,以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要提倡学生自主写作,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用文字、书籍对社会、自然及人生进行探索与理解,从而不断构建自身内在的精神涵养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表达能力阅读教学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论《在地铁车站》中的“意象”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