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观妹
小学阶段是语文知识的启蒙阶段,更加要注重人文教育,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真实是第一要素
教学任务中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能用通顺合理的语句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者自己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但这对小学生来说似乎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忽略身边发生的事情,头脑中极度缺乏作文素材。更深层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表达真情实感,要做到诉真情、说真话,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自己真实情感的标的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可以通过作文准确的表达看法、表现情感。
“唯有真实,才是最美的”,如何作文不强调真实,只说些没有真情实感的空话、套话,这样的作文写作是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的,学生无法体会到作文的真实美,作文写作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教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学生无法在作文写作中窥见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无法在作文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作文水平更不会得到实质上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强调真实写作,不要为了作文水平快速和表面上的提高,让学生去背一些作文模板,也不要限制学生该怎样怎样写,不要用大人世俗的眼光来评判学生的作文,要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写作,只有真实的写作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亲近自然,捕捉生活瞬间
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就是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这种生活范围的限制会降低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变得麻木和迟钝。
一次语文课上,窗外突然飘起了雪花,这是一场难得一见的春雪,学生们都开始心不在焉、往外扭头,本来这节课的计划是学习新课文,但是因为不想错过这次难得的让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笔者灵机一动:“窗外下起了美丽的春雪,同学们是不是都想看雪啊,现在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观察春雪,然后写一段文字来描述你看到的雪景。”这时学生马上来了精神,都开始认真的观察雪景,就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学生也写出了雪景的美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变,根据现实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到的场景进行情境教学,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观察的经历,那他怎么能写出好的文章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观察日记,这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
三、走向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畏惧写作的重要原因是脑子里缺乏写作的素材,素材的积累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从书籍中汲取,书读的多了,脑海里的故事就多了,生活积累丰富了,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倾诉和表达的欲望。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教学中的条件,为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比如可以布置一篇“我为妈妈洗脚”的作文,然后让学生亲自为妈妈洗一次脚,让学生仔细观察洗脚时妈妈的表情动作和妈妈脚的特点,妈妈的脚和自己的脚有什么区别,给妈妈洗脚时有何感想。通过任务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积累更多作文素材。
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展开阅读,给学生推荐优秀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定期写读书笔记,可以是对文章的欣赏解析,也可以摘抄优美的句子段落,或者是标新立异的素材。通过对素材的积累,让学生感受生活和作文的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只有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工作中去,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