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娅辰 农冬冬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乡村旅游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抚仙湖周边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带动了村农特产品的销售、“农家乐”收入的增加,以及道路交通的建设,这使得旅游市场不断成熟,有效的促进了周边村民的增收脱贫。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民收入与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将基于对云南省江川县的实地调研,了解其旅游现状以及所具备的优势,着重分析乡村旅游对当地农民收入和环境的影响,深入剖析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该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民收入;环境;影响
一、 问题的提出
在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门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的农村新兴产业,显现出了其强劲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然而,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所带来的农村环境负效应却不容小觑。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依靠抚仙湖的先天有利条件,玉溪市发展迅速,多年来,玉溪的GDP和人均收入居云南前列。抚仙湖周边区域经济的得到了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农产品的销售和“农家乐”的发展,以及道路交通的建设,这使得旅游市场不断成熟,有效的促进了周边村民的增收脱贫。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抚仙湖这块“蓝宝石”正在受到周边农村面源污染和旅游业污染的威胁。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抚仙湖水域的浮游生物量有所增加、有机营养物质逐年升高、湖水透明度出现了下降的迹象,水质正面临着从I类水质下降到Ⅱ类的危险趋势,抚仙湖优良的生态系统已渐渐处在失衡的状态。可见,在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迫在眉睫。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进度较快,研究成果丰富,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实践发展的速度快于对其的理论研究,并且发现研究通常是概括性的,还不够全面。研究的可操作性、实践应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对开发地旅游条件的宏观评价、优势分析、开发意义、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发展模式、开发策略、宏观规划等表层研究,应该在乡村旅游的本质、乡村旅游产品、服务质量、乡村旅游中的人(经营者,旅游者)、经营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乡村旅游减少负面影响等微观方面深入研究探讨,研究方法上也要从以定性研究占主导地位过渡到定性定量相结合,将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放在首位,以促进中国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方法对农户进行深入调查以获取实证分析数据。课题组于2015年7月对抚仙湖旅游景区和周边农户展开预调研。根据预调研情况,设计农户调查问卷,于 2015年8月在抚仙湖乡村旅游地和景区周边的村庄和农家乐展开为期三天的农户问卷调查,户均访谈时间大约为20分钟,调查对象主要为户主或经营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20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2 份,有效率达 93%。调查内容主要有:①农户家庭基本情况;②农户的生计方式;③农户对当地旅游影响效应的感知和态度;④垃圾及污水的处理问题等。
二、 抚仙湖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抚仙湖流域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通過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已逐步形成了以抚仙湖滨休闲度假为主体,包括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格局,成为云南旅游的热点区域。
从现有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上看,具有一定旅游开发规模、游客接待量较大的旅游产品和接待设施相对集中于抚仙湖的西岸和北岸沿湖区域。其中,形成了旅游景区(点)、旅游活动项目、旅游设施较为集中分布的五个旅游片区,包括抚仙湖北岸景区、禄充风景区、立昌风景区、明星风景区、孤山风景区。
乡村生态环境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共同组成的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且相当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在抚仙湖,数据显示,其径流区共有238个自然村,17.8万人,农务活动频繁,良田大水大肥,复种指数高,养殖业发达,生活污水70.6%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每年排放量达141.8万吨。乡村旅游经营企业往往无视超规模接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周期性的旅游超载,缺乏环保责任的随意排放,直接影响了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特别是对当地水体的污染,甚至会造成生态环境难以逆转的破坏,导致环境功能的衰退。
三、乡村旅游影响分析
(一)、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业常被看作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替代发展手段之一,它作为一种外力进入乡村社区,不可避免地会对农民、农业、农村产生综合的影响,而对农民的影响是核心的,农户是旅游影响的直接承担者,旅游开发促使当地农户的收入发生明显变化,从该方面看,被调查的农民普遍感知到以下几点:
(1)收入明显增加(表现为家庭年收入、银行存款),这与实地调查中旅游开发前后收入普遍增加的调查结果基本相符。数据显示,云南省江川县抚仙湖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有积极的影响,具体见表1。(2)收入渠道增多,开始由“传统农业生产”转为“经营农业旅游项目”;(3)收入用途变化:农民开始增加乡村旅游相关项目(承包农田、鱼塘、开办农家乐)的投入,由过去把钱全部存起来的观念逐渐转变为如何将获得的收入用于旅游再生产,为当地乡村旅游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4)收入效用改变: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日益成熟,城市旅游者的流入使得所在乡镇的农民生活成本增加,但从整体上看旅游开发并没有增加其日常生活花费,这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5)就业形势产生的积极影响为当地年轻劳动者创造了更多财富。
(二)环境负效应
乡村生态旅游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助器,它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有着积极带动作用。但盲目的发展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自开展乡村旅游旅游项目以来,抚仙湖的水质出现了明显变化,随着游客大批量的涌入,使得乡村地区的环境压力增大,对景区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据观测,抚仙湖周边餐饮机构,如野炊、烧烤等业务经营排放大量污染物及营养物输入,导致湖泊有机污染加重,富营养化进程加快。这些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处理堆放不当,可随雨水经地表径流污染水体。
(2)流域内生活污水排放、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在抚仙湖环湖公路以下的乡村居住着4170户、14215个居民,这些居民包括周边旅店年排放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流入抚仙湖,造成对抚仙湖水体的直接污染。
(3)抚仙湖滨岸区普遍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尤其是北部湖滨区,设有宾馆、农家乐饭店、度假村等旅游设施80余座,年排放污水约200万吨。据2010年抚仙湖全年的监测数据可知,全年的TN平均值为0.18mg/L,已经非常接近II类水质的限值,其中旅游旺季8月份的TN值已经达到0.199mg/L。这是湖泊自然因素敏感性和人类活动影响叠加的结果。
(4)在当地环保部门处了解到:抚仙湖80年代属于贫营养型,90年代初渐渐向贫营养末期发展,到了2000年抚仙湖已从贫营养型转化为贫—中营养型。70年代抚仙湖的透明度在10-12m、80年代7-10m、90年代4.3-7m,平均每年以30cm的速度下降,该段时间正是乡村旅游大力开发的这种速度比起自然演变是十分惊人的。详见图2,这表明人类活动通过叠加在自然变化的背景上,使影响程度日趋增强,并已上升为生态环境脆弱演变的主导因素。
尽管水利部门、环卫部门采取了大量治理措施,但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围湖垦殖、盲目垦荒等现象事实仍然存在。就具体而言,一般水流湍急的湖水水质较好,污染物能随着流水很快的漂走,相对自净能力也较强,污染程度低,而一些流水相对静止,污染程度就要高。
四、结论与建议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民收入与环境都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理论的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对指导我国欠发达的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是对环境的影响,即旅游发展要符合生态、资源、环境和人类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要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乡村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控制污水排放,进一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通过对农村污水、垃圾、粪便、作物秸秆的处置,农作物结构调整和平衡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发展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业,在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2)湖泊湖滨区的保护和生产发展相结合
推广坡改梯地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增加植被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以恢复植被。建设山地林业生态圈,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入湖口淤积、湖泊的水草遭受破坏而引起湖水透明度降低。
(3)提高当地经营者环境保护意识
落實污水净化措施,在今后的湿地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尽量用好周边原有的退塘还湖鱼塘和原有植物,提高污水净化能力,科学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经营者对抚仙湖周边餐饮机构、经营野炊、烧烤等业务进行经营的同时,应自觉严格遵守相关条例的规定、加强自我管理,深刻认识到在获得经济利益、提高收入的同时,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4)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以一年一度的“8·26”抚仙湖保护日活动的开展为依托,以广播、网络、广告为主要宣传手段,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共护仙湖碧水”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在沿湖村镇设置咨询点,接受群众关于抚仙湖保护政策、保护水生生物等方面的咨询,同时开展环保宣传展览。
参考文献:
[1]董萍.农家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模式—以浙江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农家乐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数据库,2010
[2]郭淳凡、梁明珠.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9(3)
[3]陈炳超.环境生态与生态旅游的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2(04)
[4]刘德谦.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一一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个人诊释[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2A ):1-5.
[5]幸岭.关于发展云南乡村旅游的思考[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2A):74-78.
[6]王嘉学、谢洪忠.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初步探讨[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2A):12-14.
[7]李波.从旅游地质资源谈云南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思考[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2A):20-24.
[8]陈红、张翠萍、温继良.旅游业对抚仙湖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29(4)
[9]王林、唐金焰、刘宇等.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
[10]玉溪市人民政府,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抚仙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R/OL]http://www.yxepb.gov.cn/news/html/565.html
[11]玉溪市环境保护网,抚仙湖污染现状http://www.yxepb.gov.cn/news/html/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