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坭兴陶制作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的一个古老的文化艺术,它历史悠久,原材料资源丰富、纯净、环保,产品功能独特。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它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将对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坭兴陶;广西钦州;文化;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类文化中“活的记忆”,它具有独特、唯一、稀缺等特质,通常以文字符号技艺等形式存在并逐渐形成文化产业。已经有不少具有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市场进行产业化营销,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既能够解决我国当前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中的问题,同时将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满足进一步开展实践的需要。近几年已经有不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开发并产业化发展的案例。
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说,尽管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有不少扶持政策,但仍然存在人力、财力等不足的困难。随着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项目的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化经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坭兴陶的研究,从它的起源、特点以及传承和发展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使人們更多的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奉献力量。
1.坭兴陶的起源
坭兴陶产于广西钦州,据广西美术研究所考证,广西钦州坭兴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属传统民间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钦州史记记载,坭兴陶发明于唐朝,在清朝咸丰年间达到鼎盛。
早在清朝时期,坭兴陶产品如烟斗、茶壶、花瓶等已驰名于各省。广西坭兴陶与江苏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和四川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当时钦州坭兴陶曾获得过国际展览会大奖,名噪一时。各类产品通过陆路和水运等方式远销欧美、东南亚,名扬四海。坭兴陶在历代的珍品被数十个国家博物馆珍藏。
2.坭兴陶的特点
2.1 原材料特点
钦州的坭兴陶,是以当地东西两岸的紫红色陶土为原材料,此土细腻柔软,可塑性强,因储于山腹内部,因此比较纯净,绿色环保,并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钙、铁、锶等金属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多种氧化物。生坯强度较高,韧而不粘,硬而不散,可任意揉捏,不易开裂;而炉内支撑度高,可根据需要烧制任意尺寸的陶制品,且耐高温。当前畅销产品有茶壶、茶杯、花瓶、茶叶罐等等。坭兴陶烧成后,成品色泽柔和,古朴淳厚,无毒无味,耐酸耐碱。其透气不渗水的结构透气性好,不易氧化,适合食物长久储存。
2.2进窑一色,出窑异彩万千
陶瓷是“火”加工出来的艺术,离开火不成陶器。坭兴陶在制作过程中,不用添加任何着色剂,其成分中丰富的金属和氧化物,使得在烧制过程中,进窑一色,出窑异彩万千。陶器表面会自然发生颜色变化,这是一种掺杂着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反应。是人工无法准确预测的。目前坭兴陶技艺的进步和烧制条件日趋成熟,使得窑变特色益加普遍,颜色更加变化万千。
3.坭兴陶的传承与发展
3.1 坭兴陶的工艺传承
二十年前,由于经济改革,经营不善等原因,坭兴陶一度濒临失传。幸运的是,一批有识之士意识到传承这项文化技艺的重要性,立志振兴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并为之努力。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属广西两件宝之一。
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批准授予钦州市“中国坭兴陶之都”称号。
在坭兴陶历史文化传承方面,钦州博物馆的老馆长李世川对其情有独钟,研究颇深,他长期为坭兴陶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坭兴陶的研究上升到新的高度。李世川老先生曾为国家领导人解说坭兴陶的文化发展史,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去了解和研究这门艺术。
3.2 坭兴陶的发展前景
现如今,广西一大批坭兴陶的设计、创作和生产的技术骨干人才,已经后继有人。钦州坭兴陶产业不仅与市场接轨,还集聚广西坭兴陶制作工艺一流贤才,并聘请专家亲临顾问。
坭兴陶艺术深入到高校中去,及大地促进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并从事到坭兴陶工艺中,坭兴陶的繁荣发展带动了钦州经济,产生许多大小企业,带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当代科技同古老艺术结合起来,对高校和企业来说是双赢。
在工艺传承上,坭兴陶刻陶工艺也有了新的发展,坭兴艺人们以刀代笔,将传统的绘画技法融入到坭兴雕刻中去,并与国内外艺术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图案诗文以线条、浮雕镂空等各种形式,表现在坭兴陶器之上,形成独特的观赏艺术,在中国陶类中非常罕有。现如今,完整的坭兴陶工艺已经集炼泥工艺、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和雕刻工艺于一体。将这些传统工艺发扬光大,加以创新,钦州坭兴陶工艺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4.结语
钦州坭兴陶艺术是广西自治区特有的财富,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坭兴陶工艺的发展,使之产业化,是民族情感的传承,是钦州人也是广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更多的有志之人投身到坭兴陶产业的发展中来,让这项古老的艺术代代相传,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刘锡诚.保护民间文化的迫切性[J].西北民族研究,2007,23(2):46—54.
[2]爱川纪子.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保护措施[M].关世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冯艺.千年文化—钦州坭兴[M].2007,1.
作者简介:赖盛琼(1983-),女,广西防城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