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卫平
摘要: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地质勘查工作,发现了一大批大-小型矿床。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寻找隐伏矿是现在和今后的主要任务。隐伏矿在地表矿化信息支离破碎,并有一定的隐蔽性,给找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公司在该地区遇到了找矿瓶颈,许多矿权成为食之无味丢之可惜的“鸡肋”项目。因此,加强矿床横向对比研究,总结成矿与找矿的概念模型,研究成矿规律,理清找矿方向,识别找矿标志,有利于找矿思路的突破。在此基础上,确立项目优选准则,对矿权进行梳理与排序,有重点的开展地质勘查。对于面积在20-50平方公里的矿权分层次按重点依次集中在几个小范围的点上有序的开展工作。
关键词:内蒙古大兴安岭;模式与找矿
1、对比研究:成矿与找矿的概念模型解剖
通过对大兴安岭南段诸多矿床的研究,按成矿部位、成矿方式、矿化规律、成矿作用,把大兴安岭南段矿床总结为6个矿床概念模型:布敦花式,大井式,孟恩式,好力宝式,白云诺-浩布高式,闹牛山式。
1.1 布敦花式铜矿:外接触带陡倾脉状矿
成矿部位:岩体内外接触带,以外接触带为主,受岩体形态控制。
成礦方式:成矿流体上升充填交代围岩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矿体。
矿化规律:即岩体内有浸染状矿化,近岩体内为网脉状矿化,远离岩体在围岩中表现为大脉状矿化。
成矿作用:构造-岩浆-热液-围岩的综合作用。
找矿启示:白音希那、十二吐、双山、西石匠山等。
该类型铜矿是大兴安岭南段主要的铜-铅锌-银矿成矿型式,如敖尔盖铜矿、安乐锡铜矿等,一般品位高,是公司地质勘查的重点类型。
布敦花分孔雀山和金鸡岭两类矿床,为热液脉状铜矿床。
孔雀山铜矿床主要产出在布敦化杂岩体外接触带的角岩化变质矿岩中,与侵入体关系密切,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本身也含黄铜矿,说明该侵入岩大矿床成矿母岩、矿体受南北向破裂带控制,主矿体与闪长玢岩等脉岩相伴生。成矿方式以裂隙充填为主,热液交代次之。矿石以不规则脉状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围岩蚀变以硅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为主。成矿深度小于1500m,成矿温度较高为300℃-400℃,属于浅成高温热液型铜矿床。
金鸡岭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内外接触带中,主要在外带,矿体围岩有含砾砂岩、砂岩、凝灰岩含砾砂岩,矿体受斜长花岗斑岩形态的控制,在其突出与凹陷部位的外接触带矿化较好,尤其是在岩体突出部位矿化富集。成矿方式为裂隙充填及热液交代,矿石以细脉状、细脉浸染状为主。蚀变以硅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等为普遍。说明成矿为高-中温。
敖尔盖、牙马吐、海苏坝、细毛羊场等都具有以上成矿特点,矿床主要产出在二叠系沉积岩内。
1.2 大井式多金属矿:远外围缓倾顺层-陡倾切层脉状矿
成矿部位:岩体远外围层间裂隙、断裂控制。
成矿方式:成矿流体上升与大气降水环流,萃取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在围岩中充填交代成矿。
矿化规律:受地层的层间裂隙、断裂控制,既有顺层也有穿层的脉状矿。
成矿作用:构造-热液-围岩-充填的综合作用。
找矿启示:代黄沟、德勒特乌拉、南大罕等。
该类型矿是大兴安岭地区最重要的铅锌-银-铜-锡成矿形式,一般形成大型-超大型铅锌银矿,是地质勘查的重点。
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床,其Sn,Ag,Zn达大型规模,Cu, Pb达中型规模。
矿区主要出露上二叠统林西组一套淡水湖泊相沉积的粉砂岩、细砂岩夹中粒杂砂岩及泥灰岩,其中碳质板岩、粉砂岩和细砂岩是主要容矿围岩。矿区广泛发育有侏罗纪英安斑岩、霏细斑岩、辉绿玢岩、玄武玢岩、煌斑岩等浅成、超浅成岩脉,但未见任何深成岩体。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W,NWW,NE、及近W- E向等4组,其中由多条NWW和NW向断裂组成平行密集的断裂带,为主要容矿构造。整个矿床由大小690余条矿脉组成,而实际可开采的主矿脉仅30多条,大部分为隐伏矿,多呈NW或NWW走向,北倾,倾角变化较大,多在25-75°,有沿层间裂隙充填的顺层矿体,一般与容矿地层斜交。主矿体一般长300-600 m , 厚 0. 2-2. 5 m、延伸300~ 400 m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楚,围岩蚀变不强,主要在矿脉两侧围岩中形成充填细脉,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
1.3 孟恩式:岩体中受断裂控制的高角度脉状矿
成矿部位:岩浆岩体内部断裂带控矿。
成矿方式:岩浆岩体沿断裂充填交代成矿。
矿化规律:岩体内断裂控矿,大岩体内发育晚期脉岩与矿体关系密切。并有成矿后期的脉岩。
成矿作用:在早期大岩体中下部断裂发育,晚期小岩体侵入,分异出含矿热液。沿小岩体外接触带充填交代成矿。
找矿启迪:西石匠山铅锌银矿、十二吐第三矿段、双山南矿段等。
这类矿床的共同特点是:中深成侵入的岩浆岩就是矿体的直接围岩,岩体规模较大,已剥蚀到了岩体的中偏下部位,矿体呈脉状,严格受岩体内断裂构造控制。由于该类矿床品位高,是地质勘查的重点。
孟恩陶勒盖矿区发育多期岩浆岩,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岩基主要由两种类型的花岗岩组成,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为岩基为主体,年龄为281 M a,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白云母斜长花岗岩侵入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中,年龄为212-251 Ma,它们是不同期次的侵入产物。两类花岗岩都含有较高的Pb,Zn,Ag,In,Sn等成矿元素。另外有少量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穿切两种花岗岩。成矿晚于花岗岩的侵入,矿体主要产在切穿岩体的东西向断裂中。全矿床44条矿体沿东西向断裂分布,单个矿体长400-2 000 m,延深250-500 m以上。矿床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现象。根据矿石物质组成,由深到浅分为下、中、上三个矿脉群。下脉群位于矿床西部,以Zn-Cu为主,主要矿物为闪锌矿和黄铜矿,向东依次为中脉群和上脉群。其中中脉群以Pb-Zn为主,主要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伴生银,上脉群以Pb-Ag为主,主要矿物为方铅矿和众多的独立银矿物,可以圈出银的独立矿体。该矿床除富银外,含金富锡、铟、镓、镉是其主要特点,构成银-铅-锌-铜-锡-铟-镓-镉-金组合的多金属矿床。
1.4 好力宝式:斑岩体内细脉浸染状斑岩型矿化
成矿部位:斑岩体顶部。
成矿方式:岩浆热液交代成矿。
矿化规律:岩体上部发育密集小裂隙,矿体面状硅化、钾化关系密切,外围发育青磐岩化带。
成矿作用:斑岩体晚期小岩体侵入,分异出高位侵入,分异出含矿热液,向上部渗滤-扩散交代成矿。
由于大兴安岭南段特殊的地质条件,斑岩型矿化铜品位比较低,找到典型的具工业价值的斑岩型矿的概率比较低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成矿地质条件,也应给予适量的关注。
好力宝矿床在成因、空间与时间上均受斑岩体的控制。斜长花岗斑岩侵位于二叠系大石寨组火山岩中,按岩体中金属矿物共生组合,可划分出三个矿化带,由强矿化的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铜铝矿化带-铜矿化带-磁铁矿化带。铜钼矿化带赋存于斜长花岗斑岩中心部位的角砾岩带中,矿化带长约-400m,宽约200m。矿带内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偶见闪锌矿。它们主要呈星散浸染状与细脉浸染状产出。铜矿化带分布在铜铝矿化带的外侧,宽约200m,长400m左右。带内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偶见辉钼矿。矿化以脉状、细脉状为主。磁铁矿化带出现在斑岩体的边部。矿带内主要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仅见星点状产出的黄铁矿。斑岩体内主要矿化类型有星散浸染状、细脉状、脉状和团块状。矿物共生组合可划分为黄铁矿+黄铜矿组合;黄铁矿+辉钼矿组合;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组合;磁铁矿+赤铁矿+钛铁矿组合。
1.5 闹牛山式:火山机构次火山岩相赋矿浅成低温矿
成矿部位:火山通道顶部,火山口相,次火山岩中及接触带。
成矿方式:次火山热液充填交代成矿。
矿化规律:发育中-酸性脉岩群并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矿体与放射状、环状断裂、线状硅化等蚀变有关。
成矿作用:火山活动晚期次火山岩侵入,分异出含矿热液,在火山通道相断裂中充填成矿。
莲花山铜矿、毛登锡铜矿等都为这一类型,一般品位较高,有一定的规模,因此是地质勘查的重点。
找矿启示:上要尔吐,宝力格等。
闹牛山矿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西乌珠穆沁旗组,为一套浅变质的变质砂岩、砂板岩、砾岩等浅海相碎屑沉积建造,它构成了本区中生代火山喷发的基底层。上覆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中基性一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类广布全区。主要为一套灰黑色一灰绿色玄武安山岩、安山玢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角砾安山岩流纹岩、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等火山岩建造。
突泉-白辛NE向斷裂与金字屯-永安NW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了区内的火山机构和侵入岩的分布。与之有关的环状、放射状断裂控制了次火山岩、隐爆角砾岩、脉岩及矿化的产出。
本区NW向一NE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了火山机构,范围约30km2。该火山机构由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次火山岩、环状及放射状断裂、隐爆角砾岩、脉岩、矿脉等构成。中生代火山岩类产状向四周缓倾斜,一般为20-25°,靠近火山部位产状较陡,一般为50-70°,说明在火山喷发的晚期、次火山岩侵入体在上侵过程中将上覆火山岩类顶起。这些次火山侵入杂岩与火山岩类组成了本区的火山穹隆。
主要铜矿化在空间上与斜长石英斑岩密切伴生,分布在斜长石英斑岩上下盘的隐爆震碎热液角砾岩中。斜长石英斑岩的产状及分布特征控制着铜矿体的展布特征。主矿体为3号矿体,产于NE、NW向两组斜长石英斑岩脉的交汇部位,该部位是隐爆发生的中心,斜长石英斑岩沿火山断裂侵入,在此形成岩柱体,而堵塞了热液通道,致使发生隐爆,在斜长石英斑岩中形成隐爆角砾岩,上下盘形成隐爆震碎热液角砾岩。正因为3号矿体产于隐爆中心,形成厚大的富矿体。由于受隐爆作用的影响,在斜长石英斑岩两侧围岩及顶部安山玢岩中产生隐爆破裂裂隙带,含矿热液也充填在裂隙带中形成另一种矿石类型的铜矿体及铜矿化体。由此看来,闹牛山铜矿化与斜长石英斑岩、隐爆震碎热液角砾岩关系十分密切。
1.6 白云诺-浩布高式: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化交代成矿
成矿部位:小岩体边部中及接触带。
成矿方式:热液交代为主,次为充填成矿。
矿化规律:矿体产在矽卡岩中,富矿体与矽卡化后期的绿帘石化、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
成矿作用:热液与灰岩、大理岩交代成矿。
白音诺矿区出露主要地层为下二叠统黄岗梁组砂质板岩、大理岩或结晶灰岩和泥质板岩。早二叠世地层在矿区构成轴向NE向SW倾伏的背斜构造。背斜两翼的层间张扭性断裂及次级褶曲的顶部虚脱部位是主要的赋矿部位。
矿区岩浆岩为一套时空关系密切的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其中燕山期超浅成-浅成小侵入体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等。它们常沿黄岗梁组地层层间破碎带上侵,为成矿提供热源及部分成矿物质。
燕山期侵入岩与二叠统大理岩的接触带发育大量钙矽卡岩,以辉石矽卡岩和石榴石矽卡岩为主。除矽卡岩外,还发育有绿泥石化、钠长石化、角岩化、绿帘石化和碳酸岩化等围岩蚀变。
2.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2.1、矿床类型
大兴安岭南段矿化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岩浆热液型:该类型为近成高角度脉状矿体,矿体产在紧临岩体的外接触带林西组、黄岗梁组、大石寨组地层中,倾角较陡。有分为围岩为沉积岩(布敦化式)和花岗岩(孟恩式)两种。
(2)斑岩型:矿体产在斑岩体顶部内接触带,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与硅化、钾化等蚀变关系密切,蚀变为面状蚀变。成矿元素以Cu、Mo、Sn为主。
(3)远成浅成低温裂隙充填脉状矿:离岩体较远,大气降水与岩浆热对流在岩体外一定范围内形成大规模流体活动,主要靠裂隙充填成矿。有顺层低角度和穿层陡倾两种矿体。如大井、代黄沟等。该类型矿的特点是矿体产状变化大,矿体多,但矿体一般厚度和长度较小,厚度变化大,很难找到主矿体,矿体连接困难。蚀变为线型蚀变,以硅化为主。成矿元素主要为Pb、Zn、Ag、Cu、Sn等。
(4)火山-次火山岩型:该类型矿主要产在沉积带火山盆地中的火山通道相、火山口相,常发育环状断裂与放射状断裂。矿体主要为脉状,以裂隙充填为主。蚀变为线型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碳酸岩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萤石化为主。成矿元素为Pb、Zn、Ag、Cu、Sn等。
(5)矽卡岩型:该类型矿主要产隆起区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内,矿体为脉状、透镜状。蚀变有面状和线状两种,成矿元素主要为Cu、Pb、Zn、Sn、Fe、Mo。
2.2、控矿因素
(1)边缘海槽控相
成矿环境背景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古生代时期是两大板块之间发育程度不尽相同的局部海盆。在新洋盆打开与早古生代板块消减作用下,分别形成沟-弧-盆体系。从构造环境上可以看出,早古生代该区的边缘海槽处子伸展一拉张环境,为海相火山喷发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多金属硫化物富集与矿床的形成。
(2)深大断裂控岩控带
西拉木伦河东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了全区的沉积作用,它对区域地层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具有长期的发生、发展演化历史。受深断裂影响矿带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为主,矿源层的展布方向及矿床成带出现受其严格控制。
该区在板块俯冲影响下,受构造挤压,地壳增厚,继而在隆起区背景上局部拉张,产生断块运动。由于中生代断裂大多承袭、改造先期的NE向和EW向基底断裂,因而形成NE-NNE向相间排列、斜列式产出的断陷带(火山喷发带)和断隆带(火山基底隆起带),并由此形成区内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具北东成行,东西成列的空间展布特征。
(3)次级断裂控位
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受中-新生代北西南东向挤亚,区域上广泛形成北西向与北东向为主的次级断裂,其次是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裂。这些密集的小断裂为热液充填交代成矿提供了有利构造空间。
(4)地层控源
与成矿成矿带内火山岩型与热液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生和分布与地层关系密切。晚古生代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与黄岗梁组、上二叠统林西组等是重要的矿源层与赋矿层位。地层中成矿元素浓集系数多数大于1。
成矿带二叠纪地层广泛发育,已发现的矿床与矿点均产于二叠纪地层分布区,它是大多数矿床的直接围岩,既是容矿岩石,又是矿源层。
(5)岩浆控热形成环流热液
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期岩体。矿床的成矿围岩为晚占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英安巖、凝灰质熔岩、流纹岩和凝灰岩等,属钙碱火山岩系列的中酸性岩,它们是地壳拉张变薄,软流圈上拱侵位-断裂拗陷带内岩浆活动的产物。岩浆活动除了本身提供一定的成矿物质外,他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热源,以岩体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大范围的热力场,加热层间水与大气降水在矿源层中环流,形成了含矿热液。
(6)火山构造控压
火山爆发,在喷发中心形成减压扩张区,是构造阔容带的中心,与火山管道相连直通岩浆房,并使深部周围的环流热液上升在火山喷发中心汇聚。
火山构造与多金属矿有密切关系,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矿点或矿化点集中区,与火山喷发断裂带及其火山机构的时、空关系密切,具内在直接成因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通过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深断裂复合构造控制的中心式火山构造、深源岩浆作用及其热液矿化综合体现出来。已知不同类型的矿床(矿点)与矿化集中区大多数围限于火山环形构造区带内。
2.3 成矿模式
大兴安岭有色金属矿是在燕山期火山-岩浆系列中在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系列有成生联系的一组矿床。这个成矿系列分为5个矿床类型,6个矿床型式是其典型代表。可以用统一的成矿模式来说明其成矿作用。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成矿因围岩条件不同、岩浆活动期次的不同,分为布敦花式和孟恩式,成矿是与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早期花岗岩只是围岩,只有空间关系,没有成生关系(图1)。
矽卡岩型矿是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在一定深度岩浆岩与灰岩发生双交代以交代为主形成的矿床(图2)
3、找矿方向、项目优选与排序
3.1 找矿标志
对找矿标志的总结,有助于筛选靶区和指导找矿。根据几次的野外地质调研,总结该区找矿标志如下:
(1)脉岩群:脉岩大量出现,可能指示深部有隐伏岩体。从基性到酸性,岩性越复杂越好。特别是脉岩成群出现,成环状放射状,可能指示火山喷发中心或火山通道,是有利的成矿部位。如果脉岩群走向一致,呈有规律的排列,指示该方向是主要的构造方向。岩浆能充填成岩,热液也可能会充填成矿。因此,有规律排列的脉岩可能指示主矿体的走向。
(2)边缘相:小岩体顶部和边缘是热液集中的地方,也是岩体中最容易成矿的地方。岩体的边缘相粒度较细,脉岩发育,常有面状或线状蚀变。其它如火山盆地的边缘、隆起区的边缘等。
(3)过渡带:成矿部位常与过渡带有关,如隆起与凹陷的过渡带,沉积岩性岩相的过渡带,火山岩相的过渡带等。
(4)构造转折点:如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的转折点,断层陡倾与缓倾的转折点等。构造特征的突然变化会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有利于成矿物质沉淀,品位变富。
(5)线状蚀变带:在岩体外接触带常发育线状蚀变,绿帘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呈密集的小裂隙,指示成热液活动中心,深部有大脉或面状蚀变的小岩体。
(6)岩体顶部面状蚀变:岩体顶部发育硅化、钾化,面状蚀变强烈,可能指示有浸染状矿化。
(7)褐铁矿化:矿体中常含磁铁矿、黄铁矿等含铁矿物,在次生作用下,会形成褐铁矿化,对矿体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要区分这与含角闪石、辉石等矿物的表生次生变化引起的褐铁矿化不同。
(8)铁帽:金属矿物在次生作用下会发生矿物成分的变化,常出现孔雀石、铜蓝、铅矾、黄钾铁矾等。银铅锌矿常出现黑色锰帽,有时呈裂隙状出现。
(9)角砾岩带:角砾岩带造成减压区,这个负压带是有利的容矿扩容带。有构造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侵入自碎角砾岩、液压致裂角砾岩等。经常发现有矿液胶结以上角砾的角砾状矿石。
(10)断裂、裂隙密集带:找矿必须先找主体构造,主构造除了明显的断裂外,常伴随密集的小断裂和裂隙。这些裂隙和小断裂常被脉岩和石英等热液矿物所充填。
(11)物探异常:低阻高激化异常一般会反映深部硫化物的存在,磁异常一般会反映深部含磁铁矿的闪长岩体。因此,低阻高激化异常和磁异常的边部是成矿的最佳部位。
3.2 找矿方向
(1)找矿类型以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的脉状矿、次火山岩型、远成大气降水环流脉状矿为主,主要是布敦花式、闹牛山式、孟恩式和大井式。
(2)主攻金属以铅锌银铜为主,综合评价镓、铟、镉、金等。
(3)地层以林西组、黄岗梁组、大石寨组为主,其次考虑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
(4)找矿构造主体是北西向和北东向密集裂隙及断裂带,火山机构环状、放射状构造及隐爆角砾岩。
3.3 项目优选排序准则
对公司项目进行有选排序,分层次按重点,轻重缓急的有次序安排工作。对项目进行优选排序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从公司发展角度考虑,哪种矿床形式最容易突破。
(2)找矿信息提取最大化,地质、物探、化探信息套和较好。
(3)反映找矿信息的深度,按坑道-钻孔-探槽-地表露头排序。
(4)构造发育程度,断裂裂隙的密集成带
(5)大范围强蚀变,密集的线状蚀变,特别是在面型蚀变的基础上叠加的线型蚀变。
(6)真铁帽及与矿化有关的褐铁矿化发育程度。
4、找矿思路与勘查部署
4.1 目的
(1)筛优选找矿靶区,迅速筛选出0.5 km2左右甚至0.1km2更具体的找矿靶区,快速实现从面到点、面中求点的转变。
(2)通过矿化信息填图研究与蚀变矿化带采样,快速圈定矿化体,将重点工程布设集中在0.01-0.1 km2以内。
(3)通过钻孔对矿化体进行深部验证与经济意义的评价。
4.2 指导思想
(1)、以岩浆-次火山热液成矿理论为指导,以热液充填交代脉状矿为重点,研究华力西-燕山期岩浆作用和火山作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2)根据多类型、多矿种矿床共生、复合的“六位一体”规律,对已知地表矿体明确深部找矿方向。
(3)根据地层及岩性与成矿的关系,围岩以林西组、大石寨组、黄岗梁组为主,其次是青凤山组、新民组、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等。研究东西向基底构造及北东向、北西向构造,特别注意层间断裂。直接追踪已知矿体的容矿地层或控矿构造向深部的延伸,并实施钻探验证。
(4)、通过模式(成矿模式、综合信息模式)类比,根据研究矿床分带与岩体岩相分带,及二者的空间关系,指导探矿工程的布设。
(5)、在已知矿体外围选取靶区和筛选类似模式异常,分析异常的成因,并实施钻探验证。
(6)通过成矿系统分析,综合探测、立体填图,系统查明矿区成矿系统的时空分布和三维精细结构,在此基础上优选深部成矿靶区,大胆实施科学钻探验证。
4.3 技术关键
(1)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的正确认识。
(2)矿床型式的正确对比与概念模式的建立。
(3)找矿信息的高度集成与靶区准确优选。
(4)工作的层次性与重点。
4.4 工作思路与工作层次
(1)在一个矿区优选1-3个0.5km2甚至更小面积的矿化蝕变带作为重点工作区,开展1:2000矿化信息填图,把褐铁矿化、各类型蚀变、铁帽、构造等信息表现在矿化信息图上。
(2)重点蚀变矿化带按20×5采样,分析Au、Ag、Cu、Pb、Zn等,圈定矿体。
(3)矿体内按10m间距采样,样长1m,或探槽控制,确定矿化体品位和厚度、产状变化。
(4)对矿体、矿化体见矿最好位置布设钻孔,同时设计预留钻孔。
4.5 重点工程布设
(1)第一批钻孔按线距100m,先打2-3条线2-3个钻孔,进行斜深100m深度的控制。
(2)第二批钻孔按线距100m,控制到5条线,进行斜深100m深度的控制。
(3)第三批钻孔控制以上3-5条线,进行斜深200m深度的控制。
以上是基于对大兴安岭南段诸多矿床一般成矿规律与找矿经验的总结以及区域成矿对比,对于某地区具体矿权地的找矿,还需要认真总结更具体的成矿规律,厘定出更具体的找矿思路,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