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萍 贾文毓
摘要: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名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通过统计法、分类归纳法等方法来对蚌埠市955个行政村名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我们解读地理现象,继承和发扬地名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蚌埠市;行政村名;自然环境要素
1.引言
地名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所给予的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代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说明地理事物。地名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名族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我国地名研究的历史悠久,我们最早可以在先秦时期找到对地名的解释。在《春秋·谷梁传》有“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地名命名原则,东汉初班固撰写的《汉书 地理志》、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均记载了大量的地名并对这些地名做了一定的解释。现代地名学书籍也有史为乐的《中国地名考证文集》、贾文毓等主编的《中国地名词源》等。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究地名标准化,并从整体上研究地名的产生、发展和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蚌埠市的自然环境要素与行政村名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地名命名规律,为研究其他地区的地名命名提供借鉴。
2.蚌埠市概况
蚌埠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北纬32°43′-33°30′,东经116°45′-118°04′,总面积5952km2。位于淮河中游,被称为“两淮重镇,沪宁咽喉”。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蚌埠市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三个县。
3.蚌埠市行政村名的分类与统计
据统计,蚌埠市共有955個行政村名单位,其中属于自然类地名的有529个,占到55.39%。
自然类地名可细分为地形、水文、天文、气候、季节、矿藏、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方位、颜色、声音、距离和形态和火。其中地形类行政村名的个数最多为201个,占到自然类地名总数的37.99%,其次为水文类行政村名123个,占23.25%,方位类行政村名112个,占21.17%,植物类行政村名61个,占11.53%。按颜色、动物等类命名的行政村名所占比重较小,所以本文不给予重点分析。由于各行政村名通常由多种命名方式组成,因此对地名进行归类时,会出现重复统计的情况,但这并不影响对地名整体分析的结果。
4.蚌埠市行政村民与自然环境要素
4.1 水文与行政村名
中国古代风水讲究“山环水抱”,以水文命名的地名也很多。蚌埠市的行政村名按水文细分之有“湖、河、湾、淮、滩”等亚类。其中以“湖”和“河”命名的最多。
蚌埠市的水系发达,淮河为主干河流,从西部进入蚌埠市,向北穿过涂山,荆山两丘陵后,呈90°转弯,向东横贯全区。淮河的支流,北部有淝河、涡河,南部有天河、龙子河。淮河以北,水渠纵横交错,淮河以南,水塘星罗棋布。由于发达的水系,故蚌埠市的行政村名在命名时明显的体现出这一特点,例如“沱河集”,兴集于嘉靖年间,因临沱河而得名。
4.2 地形与行政村名
蚌埠市的行政村名细分之有“圩、沟、山、岗、湾”等亚类。其中,以“圩”命名者最多,有79个,约占39.30%。“圩”的语意为“中国江淮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土堤”,这与蚌埠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吻合。
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属于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的交界处。淮河以北为淮北平原区,淮河以南为江淮丘陵区。蚌埠市内淮北平原区宽11公里,呈东西向展布,地势由西向东微有倾斜,其分布面积约占蚌埠市的36%。蚌埠市区内的江淮丘陵区地势相对高起,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蚌埠市的中、南部即位于此地带,其分布面积约占蚌埠市区面积的59%。蚌埠市内地形平坦,加之发达的水系,在多雨季节,河水水位上涨,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当地的居民修建防水的圩,来保卫他们的土地。
4.3 方位与行政村名
蚌埠市的行政村名按方位命名的有112个,占21.17%。方位的使用范围很广,方位词包括半、前、后、上、下、东、南、西、北、脚、头、左、右、中、内、外、里、中等。对于使用方位要素进行命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该地相对于某一特定地物的空间相对位置,例如“上洪”,有两处洪姓聚居村落,此村居上,故名。第二种是基于该地的自然空间布局,如“市东村”,由于处于市区的东面得名。
4.4 植物与行政村名
蚌埠市的行政村名按植物命名的共有61个,细分之有“杨、林、柳、花、梨、”等亚类。其中以“杨”命名的最多,有19个,占31.14%,其次为“柳”,有6个。蚌埠市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过渡的交界地带,主要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其中,以杨树、柳树最为多见,也有其他的一些植被,如梧桐、中槐等。蚌埠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加之处于季风区,雨热同期,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决定了该地适于各类瓜果植物的生长。蚌埠市的梨树种植面积广,因此在蚌埠市的行政村名中,有“梨朱村”、“梨园村”等。
5.结语
地名不是一个随意的字词语言,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蚌埠市的行政村名与其自然环境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蚌埠市行政村名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了蚌埠市地名命名的一般规律,为当地政府地名更改或对其他地方地名命名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蚌埠市的自然地理状况。可见,继承发扬地名文化对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文毓.人文地理新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贾文毓,李引.中国地名辞源[Z].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M].山东:齐鲁书社,2006.
[4]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邹逸鳞.中国历史地理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