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杰出的画家刘彦冲

2016-06-06 11:54邹绵绵
大观(书画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吴门刘氏苏州

邹绵绵

晚清杰出的画家刘彦冲

邹绵绵

著画有名,贫不为利市之行。

清嘉庆、道光年间苏州刘泳之(字彦冲),是朱昂之的学生,画笔秀润,可谓青出于蓝。刘氏未享大年,所以作品传世亦较少。解放前,上海、苏州等地鉴藏家,不惜重价收购,一轴(刘)临王石谷画,可与王石谷真本同价。但名不远传,北京等地,就不大有人知道他。

——徐邦达

画家刘彦冲其人其艺

画家刘彦冲(1809—1847)初名荣,又名泳之,字彦冲,改字梁壑,又字巨源,原籍四川梁山县,故别号梁壑子,室名归实斋、操缦堂。他的曾祖父士伟,是乾隆乙丑(1745)武进士,官参将。祖父维五,官江苏某县县丞。父致敬,监生,从宦来苏州,娶苏州王氏,嘉庆十四年(1809)二月二十九日彦冲生。在他四岁时,父亲故世后,与母亲王氏相依为命。由于从他祖父起,到他的父亲,死后都权葬在江苏丹徒夹山,才未改隶户籍。因此他虽生长在苏州,而按例也就不能参加苏城的科考,“故君以布衣终。君虽不事举子业而好读书,浏览载籍,喜为诗古文辞”(汪献玗《刘君梁壑墓志铭》②)。家贫,他为孝养母亲,终生未娶。母亲王氏长病,他精心服侍,加上生活的困苦而致疾。其母死后不久,他于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四月十八日因贫病而死在苏城,终年仅三十九岁。由于他在苏城鲜有亲族,而无法指认刘氏在丹徒夹山的祖坟,其身后由生前故交、弟子姚耕一、杨元洁(白)、汪月生(献玗)、顾大昌(子长)等为之请旌孝子(旧制,凡忠孝节义之人,得向朝廷请求表扬),③并于其年六月七日将其与母王氏同葬于吴县福寿山万青字圩之马家村(在今苏州石湖风景区)。并由生前故交汪献玗、杨白等将其诗文词章整理并编刊为《归实斋遗集》(十卷,道光二十八年刊本)。另有《操缦堂诗》手稿二、三两卷,现藏苏州博物馆。

有关刘氏其人,汪献玗称他“著画有名,贫不为利市之行”,“至贫困以病死而不悔”④,可见他秉性的狷介。杨元洁(白)《刘梁壑先生事略》中称他“好读书,工诗词古文,自少以画名,进益深造山水人物花卉之属。靡不抗心师古,俯视一切,知者谓近百年来所未有也。然极矜贵,非其人不与;又耻以是术利,故生平所作半,皆与古人友善者。他以货术,必视其人品礼意以为报。”⑤可知他于文学有着很高的修养,自少就以画著名,从师画家朱昂之学画进益深造后,他的山水、花卉画得师门指授,能传师法。复肆力于古,临摹各家,无不得其精髓而画名益著。但正是由于他秉性的狷介,和对于自己的绘画十分看重,作品才非相知者不与,即使鬻画,必须根据求画者的人品为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但名不远传,北京等地,就不大有人知道他”(徐邦达)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刘氏虽为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介寒士,但他把写诗、填词、作画成为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寄托,并将自己的性情挥洒于文字泼墨之间。这是他受自宋元以来,文人画家作画强调主观性和非功利性,标榜“聊写胸中逸气”,画作“非其人不与”,如元画家倪云林,到明代吴门画家沈周、文徵明等无不如此的影响,而坚守着一种自我独立不随时俗的操守。

有关他的诗艺,为当时诗坛词苑名家如吴县董国华、吴江董兆熊、嘉兴沈涛、吴县戈载诸家都为《归实斋遗集》题序称赏。⑥又如:潘曾莹《墨缘小录》述刘氏小传并录其诗作。画家刘彦冲乃一介寒士,他的诗画能受到当时士大夫的如此称赏,殊属难得。读他的诗作,如《连雨喜晴》云:“清明寒食连朝雨,吹落春红漫如许。晓来檐日却穿窗,已有山禽隔花语。”⑦词作如《相见欢·柳絮》:“绿天一抹如烟,草芊芊。不道水花落尽,日如年。(下片)才眼底、吹又起、到谁边?怎信伤春几夜未曾眠。”可见他诗笔信手拈来,写景状情,无不清新自然,且诗情中充满着画意,这也直接影响着他绘画的艺术风貌。

图一

画家刘彦冲与诗人江湜

诗人江湜(1818—1866),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室名伏敔堂。长洲(今苏州)人。他生逢乱世,一生贫穷困厄,四十岁后虽为小吏,身在官场,然多格格不入,自感不合时宜。他死后八弟梅生在挽诗中有句:“吾兄不尽误儒冠,误在家贫买一官。”说得很是贴切。他的诗为近代诗界所重,并为当代学术界称之为兼具诗人心史和时代诗史的双重价值。如当代作家、学者钱钟书评称:“余于晚清诗家,推江弢叔与黄公度如使君与操。弢叔或失之剽野,公度或失之甜俗,皆无妨二人之为霸才健笔。”⑧因此,《辞海·江湜》:“江湜,清代诗人。字弢叔,江苏长洲(今吴县)人。诸生,道光间【案:应为咸丰间】官浙江候补县丞。其诗不用典故,以白描瘦折取胜。有《伏敔堂诗录、续录》。”

有关刘、江二人的生死交谊。由于两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士人,他们的交谊纯缘于相互对诗画才艺的赏识而结为同道。当1843年江始游京师,刘有《自叙此作诗与江弢叔》其中写道:“弢叔每得拙诗,辄有所许,或讽咏再三……今束装北游,索鄙人稿,将载之行旅,其意盖有足多者。嗟夫,同志之好,有此吾弢叔者乎?”从中可见二人的“同志之好”和交情之笃。

1847年,江湜在福建,尚作《次韵寄答元洁(杨白)并怀彦冲四首》。不久即闻至友刘彦冲死讯,江有《得元洁书知彦冲已葬为诗哭之凡五首》诸作,诗中有“君以药言攻我疾,昔之镜诫从今休”等出于肺腑的诗语来悼念这位因贫病而死的道义之交。又如江有诗《彦冲画柳燕》:“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无本质不上笔,巧借柳叶相形容。笔端造化有如此,真宰应嗔被驱使。君不见昔年三月春风时,杨柳方荣彦冲死,寿不若图中双燕子?”诗人借以有形的柳叶,写出无形的风这一巧思,正是对亡友刘彦冲“笔意超逸,神韵悠长”画艺特色的诗化概括,又以此赞叹亡友于绘画天分的奇绝和画艺的高超,同时可反映两人的生死交情。

图二

刘彦冲画学渊源和画艺特色

徐邦达《刘泳之生卒年岁考订》中写道:“刘氏山水花卉画一般面貌,还近朱昂之中年之笔,山水以仿王叔明一派为最多。”⑨据画史记载:“朱昂之(1764—1840,字立青,江苏武进人。侨居苏州)于画染濡家学,尤得力于恽南田、王石谷。中年临古之作,有笔有墨,深得古人神髓。晚年纵笔挥毫,未免失之尖薄。即邱壑位置亦太刻露,无浑融沉古之气。尝自言每一运腕,即为三王、吴、恽所缚,不能脱其范围。一艺之成,固非易事。”⑩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刘氏二十七岁作《松风山馆图》(图一),是图写峰峦连叠,其间楼台隐现于苍松白云之间,山下曲径迂回,平坡上有馆舍数楹,主人静坐其间,庭前有白鹤理羽,清流围绕,画面全为左下部耸立的长松掩映,是图布置巧妙,意境超逸幽静而引人入胜。画笔峭秀细润,所写峰峦的结构体貌虽尚有其师朱昂之“邱壑位置亦太刻露”的影子,然该图系小青绿体格,加上所写松树全以细笔精勾细染,又山石的设色填染取法于文徵明,而文氏此法直接元代赵孟。即清人方薰《山静居画论》所谓:“衡山太史,书画瓣香松雪,笔法到格,骎骎乎入吴兴(赵孟)之室矣。”而是图布置妥帖,意境超逸秀美而引人入胜。诚如刘氏在是图上有“右录古风一首”其中有句:“少年爱山水,未行意先留。但恨守户庭,何暇穷遨游。兴来写峰峦,狂率不自谋。此山岂能名,秀出东南邱。”即其诗友江弢叔所谓“等闲写出胸中山”是也。

而再从所见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刘氏《仿黄鹤山樵设色山水》《虎丘图(卷)》来看,前者作于三十二岁,是图中山峰巍峨,远山以色笔染出,远处台阁隐现于树杪,近处四周松桧杂树蓊郁,草堂中有宾主清话,屋后云气弥漫,前有溪流,树岸边有钓艇,意境清逸幽雅。是图的山石结构较诸王叔明略显疏秀,而树木则点染细润,画笔峭秀清苍,设色清淡秀雅,是图虽称仿王叔明,画却有着自己面貌。后者《虎丘图(卷)》作于三十七岁,据图左下款题“仿衡山、古农(明画家杨补)两家本意。乙巳夏日彦冲”,是图中的山石多用干笔皴擦,远树用攒笔点写,近树则精勾细染,画笔工细秀逸,确有文徵明细笔一路风貌,而以其中的山石的结构体貌来看,与文徵明、杨补均有所不同,也有着他自己面貌。

图三

又如上海博物馆藏刘氏《临恽(南田)、王(石谷)山水册》,苏州博物馆藏刘氏《仿陆治山水人物册》《仿古山水册》,和南京博物院藏刘氏《花卉、山水、人物》其中有题为“仿白阳山人”“仿文太史真迹”“背临宋人本”等作品来看,所谓刘氏“抗心师古,深造自得”于此也可见一斑。

纵观上述,可以见得刘氏山水画的取法师承,能跳出其师朱昂之“为三王、吴、恽所缚”藩篱,主要是由明代文徵明上溯元代赵孟、王蒙诸家。

又如刘氏三十四岁作《〈松荫高士图〉仿文徵仲本》(图二),图上有今人吴湖帆题识一则:“刘孝子彦冲,天赋画苑奇才,秉笔峭劲直入文、唐堂奥,惜未享大年,殁仅三十许。所存遗稿得其至友江弢叔为之理传。孝子初名荣,字泳之,后以字行,号彦冲,所居曰‘归实斋’,有诗稿行世,即弢叔所梓也。此图虽仿徵仲,实具六如、十州(洲)诸家之精华而出,非汤(贻汾)、戴(熙)诸公可到也。孝子精英,当有吉祥云随处呵护。壬午(1942)冬日,后学吴湖帆谨识。”⑪从中可见堪称手眼两高的吴湖帆对刘氏画艺的推重如此,同时也可见刘氏画笔确是直接明代吴门文徵明、唐寅、仇英诸家。

有关刘氏的人物画,从所见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刘氏三十七岁所作《听阮图》(图三),所写人物、仕女的笔线细劲,设色妍丽,形象生动优美,实脱胎于吴门画家唐寅人物、仕女画法中“线条细劲,设色妍丽”之遗范。再从是图所作衬景来看,所写湖石以线勾后染出,形体堪称玲珑剔透;所写蕉竹,或以淡墨勾勒后填彩而成,或纯以水墨写出;所写梧桐五株,全用淡墨双钩法,唯于主干略施淡彩,以与大面积以花青渲染的铺地相呼应,又铺地中以细笔勾写的杂卉细草,茂密自然,使得画面益见清新明丽。再从所写人物抱膝而坐的石坛的石体的笔墨构成来看,其勾皴之画笔来看当出于南宋体格,并能与图中玲珑剔透的湖石形成对照。由于画家文艺修养全面,构思巧妙,笔墨表现手法多样,才使全图意境生动,清丽优雅,堪为其人物、仕女画代表作品之一。

图四

图五

图七

再有必要对刘氏花鸟画也略作考察。从所见刘氏《柳燕图》和他二十七岁所作《拟古花鸟十帧》⑫来看,从《湖石水仙》所作衬景的湖石的结构形式来看,仍有朱昂之的影子。然其所作禽鸟,笔墨洒脱精劲,能见秀润,而且造型准确生动,其画笔骨子里实是继承了“吴门画派”从沈周、唐寅,到陈道复等开创的水墨写意画法,和周之冕、陆包山等小写意画格。(图四、五、六、七)

从上可知刘氏绘画的取法多端,和艺术造诣确实不同凡响。奈何天妒奇才!他年未四十就夭折了。但从他传世画迹中所反映的艺术特色来看,他无愧为“晚清杰出的画家”(徐邦达),同是位清代中晚期“吴门画派”的薪传者。因此,他的绘画艺术也直接影响了晚清吴门画苑,如晚清书画鉴藏世家吴门“过云楼”传人、画家顾鹤逸,与善画的夫人谢慧之对刘彦冲的画艺钦挹有加,还特地刻有“私淑梁壑先生”小印钤于自己的画作上。⑬

注释:

①“吴门画派”,此指“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以及随后的明季吴门画家群体而言。而由于在当代画学界,如:1990年10月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明代吴门绘画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多有学者认为由于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绘画的师承、风格不同,而不能归属为一派。此可从会标“吴门绘画”之称,便可见得。

②汪献玗《刘君梁壑墓志铭》,见于《归实斋遗集》(道光本附录)。汪献玗,字月生、彦石,长洲(今苏州)人。系陈奂弟子,著有《禹贡锥指节本》《景无斋诗录》等。汪系江湜本师,而与刘泳之谊在师友间。

③清冯桂芬同治纂《苏州府志·艺文四》载有《刘泳之传》。

④见刘氏《归实斋遗集》道光刊本。有关刘氏死后由生前故交汪献玗、杨白等为之殓葬,并将其诗文词章整理编刊为《遗集》事,杨白《事略》:“殁之曰囊无铢累,仅积抚古人手迹一簏,货之得如千金。凡先生殓葬祠屋及遗集刊版其资悉取给于是。”一代画人,死后竟以画自葬,令人嘘唏!特注之。⑤见于言敦源选刊《伏敔堂诗选》附刊《归实斋遗集》附录。杨白,字元洁,号独石,吴县人。布衣,工诗文,精擅古琴,著有《独石轩诗抄》等。刘泳之与江湜之结识即在杨氏处。

⑥见于《归实斋遗集》(道光本)董国华(1773—1850),字琴南,号绿溪渔隐,吴县人。嘉庆进士,官至广东雷琼道。曾主紫阳书院讲习,工诗文倚声,词风婉约。有《香影庵词》《云寿堂文集》《绿溪笔谈》《海南笔记》等。

董兆熊(1806—1858),字敦临,苏州吴江人,咸丰举人,好骈文。著有《味无味斋稿》,另辑有《明遗民录》二十卷、《孝子传》二卷等。

沈涛(约1792—1855),字西雍,号匏庐,浙江嘉兴人。曾任正定府知府等职。有神童之称。曾从段玉裁游,生平专尚考订,兼嗜金石,著述精富,有《十经斋文集》《匏庐诗话》《瑟榭丛谈》等。

戈载(1786—1856),字孟博、弢甫,号顺卿,吴县人。诸生。著有《翠薇花馆词》,撰有《词林正韵》四卷,编有《宋七家词选》等。工书,画善写意花卉,尤善写梅。

⑦潘曾莹(1808—1878),字申甫,号星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道光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长于史学,工书画。著有《小鸥波馆文钞、诗钞、词钞、题画诗、画识、画品、画寄、墨缘小录》等。

⑧评语、诗录均见于江湜《伏敔堂诗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⑨见于徐邦达《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⑩见《中国美术辞典·朱昂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猜你喜欢
吴门刘氏苏州
古物晨列所: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往顶上跑
学诗3
后母
端 砚
回望雁峰天一涯——雁峰刘氏《沁园春》的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