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家口市“张杂谷”推广限制因素的思考
摘要:目前“张杂谷”在张家口市的推广进入高原期,文章采用德尔菲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研究限制其在张家口市推广的因素。德尔菲法即通过匿名调查问卷,征求谷子行业各个相关专家关于限制张家口市“张杂谷”推广因素的意见,并通过几次反复征求,使其意见趋于统一。张家口市“张杂谷”推广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种植收入少、机械化程度低。
关键字:张杂谷;推广限制因素
“张杂谷”是由张家口市农科院选育的谷子新品种,其产量高,耐旱耐瘠薄,但目前在张家口市种植面积并不大。本文采用德尔菲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研究限制“张杂谷”在张家口市推广的因素。德尔菲法即通过匿名调查问卷,征求谷子行业相关专家关于限制张家口市“张杂谷”推广因素的意见,并通过几次反复征求,使其意见趋于统一。征求意见的专家均为长期从事谷子研究或是在种子推广方面有经验的“张杂谷”经销商(见表1)。
表1 张家口市“张杂谷”推广限制因素分析专家组成员
在调查中,从适宜推广种植“张杂谷”的地区选择了最早种植“张杂谷”的下花园区定方水乡武家庄村、蔚县陈家洼乡营子堡村、宣化县李家堡乡李家堡村、宣化区庞家堡镇杨家山村这些典型地区,对“张杂谷”在该地区的推广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种植谷子的农民。调查表回收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农民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蔚县和下花园区的问卷回收率及问卷的有效率均达到80%以上,而宣化区及宣化县的问卷回收率、问卷有效率则都在80%以下,这主要是由于在蔚县和下花园区谷子种植历史更悠久、民众的基础也更广泛,农民对于“张杂谷”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
为了全面了解这些地区农民种植“张杂谷”的情况,主要调查种植农民的基本情况、户主是否为农业职高毕业生、住址距乡镇的距离、种植业是否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采用“张杂谷”是否比对照作物增产、农户是否与“张杂谷”推广人员接触、主要劳动力年龄、“张杂谷”小米是否有销售途径、接受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分析张家口市“张杂谷”推广限制因素的主要数据来源。
调查的主体农民为男性,这一点主要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有关,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经济不太发达的一些农村地区,这一观念更是成为了当地主导观念,本次调查的密切值较小的这四个地区便是属于这种情况。本次调查的农民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以上。在227份有效问卷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98份,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103份,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农村大多数年轻人均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主要为五六十岁的老人。从表3可以看出,这四个地区种植“张杂谷”的农民年龄为50~60岁。
表3 本次调查农民的年龄分布情况(单位:人,%)
本次调查的农民学历以中小学文化为主。从表4看出,这四个地区种植“张杂谷”的农民主要为中小学文化程度。生产力的诸多组成要素当中,人的因素为具有决定性的一大因素。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是导致山区贫穷落后、科技发展滞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地农民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导致了当地长时间落后贫穷。笔者在做调查时,当问到农民“你们平时参加专业的张杂谷种植栽培培训班吗”,被调查到的农民中有70%反映不参加此类的培训班,当问及其不参加培训班的原因时农民反映农闲时大多出去找临时工作赚取额外收入,而不出去找临时工的往往也不愿意参加培训班,而愿意和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玩纸牌或者玩麻将。可见,缺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观愿望导致科学文化知识更加缺乏,而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又进一步导致不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要改变这一恶性循环就必须要首先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通过实例使农民树立知识有用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激发起农民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也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在最普通的农民中的推广普及。
表4 本次调查农民的学历情况
调查发现,种植谷子收入较少。从表5可以看张家口市的推广也是如此。在对“张杂谷”的初步认识阶段,传统观念影响阻力大、动力不足,所以农民对“张杂谷”并没有多少好感。少数大胆的农民尝试种植“张杂谷”,并且确实获得了高产,“张杂谷”平均亩产300 kg,而常规谷子平均亩产只有150 kg,“张杂谷”的产量是常规谷子产量的2倍,而且谷子价格高,2015年谷子市场价达到了3.5元。另外,由于“张杂谷”种植中配备专用的除草剂,省去了间苗的环节,所以农民逐渐感觉到种植“张杂谷”并不比玉米费工,还能在旱地和贫瘠的地块种植,而且比玉米在旱地和贫瘠地块种植的产量和收益还要高。这样,“张杂谷”的新技术出,在调查的这四个典型地区中,种植谷子的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较小。
表5 本次调查农民年家庭收入情况 (单位:元,%)
调查农民种植结构情况。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四个区域的耕地主要为旱地,没有或很少有水浇条件,户均耕地面积为6.3亩。就2014年粮食种植面积来看,在这四个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谷子的种植面积最小,分别为4.5亩和2.1亩。当问农民“你们为什么不选择种植谷子”时,45%的农民反映费工,这部分农民反映种植玉米1人1 d可以锄1亩地,而种植谷子1人1 d只能锄0.3亩地,而且种植玉米还不用间苗,而且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高,这就更加省工,99%的农民反映种植谷子用工是种植玉米用工的3倍;35%的农民反映种植谷子收入低;20%的农民反映谷子产量不及玉米高。
根据这一结果,进一步分别调查种植“张杂谷”和种植传统谷子的农民,发现在种植谷子的农户中有65%种植“张杂谷”。“张杂谷”推广初期农民不愿意种植,当问农民原因时,89%农民反映因为“张杂谷”种植需要采用稀植技术,而稀植技术与张家口市农民几千年来采用的密植高产技术正好是相反的,故此张家口市坝下谷子种植区的大多数农民不愿意采用这种技术,担心采用这种技术无法获得高产。成果预期可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些效益必须是由用户评价而不是由专家评价,王慧军、刘秀艳的“中国农业推广发展与创新研究”中提到,一项全新的农业技术被其推广对象也就是农民采用是需要过程的,“张杂谷”在解决了种植谷子需要间苗、收入低、产量低的问题,这就使得大多数农民由观望态度转到感兴趣并且尝试着开始种植。大多数农民从种植“张杂谷”中受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张杂谷”。这个阶段,农民采用“张杂谷”新技术的动力大于了阻力,“张杂谷”得以迅速推广。但是根据对种植“张杂谷”的农民的调查发现,90%的农民反映目前“张杂谷”机械化程度低仍然是制约农民进一步扩大“张杂谷”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
根据谷子相关专家及农民调查结果得出:张家口市“张杂谷”发展的限制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种植收入少、机械化程度低。
075000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刘晓婕奚玉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