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后

2016-06-06 05:06章缘
小说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疗养院妹妹姐姐

章缘

明天就是中秋了。友兰下了车,站在铁门前,拎着一盒月饼,没有马上揿铃。月饼是香港荣华的蛋黄白莲蓉,黄金色的铁盒,盒盖是蓝天一轮明月,并开两朵艳丽的红牡丹。

过去妹妹友竹总是拎着大包小包,精心准备了妈妈喜欢的吃食,什么话梅、蟹壳黄、核桃酥、削好的苹果和梨,妈妈喜欢什么,她心里明明白白一本账。其实根本不必要的,疗养院里包吃包住,何况那个什么话梅,看护也说了,老人家容易噎到,危险。后来话梅不带了,改带咖哩酥。咖哩酥也不那么合适,一咬一身屑。友竹不管,还是照常张罗了各种妈妈可能爱吃的食物,每次变着花头,像一个殷勤的情人。其实妈妈哪晓得这些?连来的人是谁都不认得了。这些食物带去,有时妈妈并不马上吃,或只尝一点,临走时就交给看护。那个看护,小黄还是小王,安徽还是江苏的,接过时笑得合不拢嘴,这些点心最后会进到谁的肚里很难讲。无用功呀,友兰常在心里嘀咕,但不敢说出来。她一直有点忌惮这个妹妹。

从小,妹妹友竹样样比她强,学习好,当干部,还比她高三公分。别小看这三公分,从小学六年级,她就一直多了这三公分,两个人走出去,别人都以为友竹是姐姐,何况她又能说善道,得理不饶人。友兰本来也不想当姐姐,当姐姐要礼让妹妹,当妹妹的榜样,而这个倔强的妹妹早就骑到她头上。她唯一胜过妹妹的,就是得了妈妈的瓜子脸,一双长而如燕尾向上飞的凤眼,薄唇轮廓分明,左边嘴角上一个浅浅的梨涡,笑起来颇有几分妩媚。美中不足的是眉毛疏淡,不描画就几乎没有,神情显得淡漠,一种还没开张或即将打烊的模样。友竹像爸爸,方脸高颧骨,浓眉大眼,皮肤黑,不怒自威。男生喜欢招惹友兰,拿她的铅笔,从后面一把扯掉她的发带,她只会哭,总是妹妹替她讨回公道。长大了,那些欺负她的男孩倒过来追求她,写诗传话,在门口站岗或堵在半路上。她很早就结婚了,一直没生育。过了几年开小学同学会,跟那个最爱欺负她的同桌小赤佬好上,还怀上了,老公气不过也在外头玩,但是该办的手续都没办。友竹看不过去,出面硬是押着姐姐姐夫签了字,又自作主张让她跟男朋友去领证,赶在女儿落地前名正言顺。

友竹习惯替姐姐善后,她看姐姐的眼色常是圆眼怒睁,里头有不屑、不耐和不可置信:你就这么捣糨糊下去?友兰不懂妹妹担心什么,事情总是能解决的,不是这么解决,就是那么解决,即使一直无解,到最后不也就解决了。你越是风风火火跟命运对着干,命运就越是起伏落差大,这道理友竹不懂。

疗养院有两道门。人走的铁门森严,一条条只容伸出细手臂的间缝,二十四小时铁将军看守,防止院里的住户不小心游荡出去。车走的是自动铁门。这里收的多是重症病患不良于行的人,有的失去自主能力,失忆或痴呆,既然住进了这里,也只有救护车才能送他们出去。亲友可以来探看,但鲜有带病人出院的。当初就是没法照看才送来的,何况病人们走不动吃不了,万事不关心,外头的花花世界早跟他们无干。

妈妈住在这儿也有三四年了吧,一年总有那么几次,逢年过节,她不得不上这儿来探望,不来的话交代不过去。说白了,就是没法跟友竹交代。除了友竹,这世上再没有人会在意。爸爸走后两年,妈妈确诊为老年痴呆,这时女儿小敏正紧锣密鼓准备高考,家里气氛比较紧张。友竹还是单身,有没有对象不知道,四十岁的未婚上海女人,在婚姻市场上竟比离了婚的还不吃香。理所当然,友竹把妈妈接去一起住了,这么一安排,在婚姻市场上就更掉价了。这样过了三年,各忙各的,直到妈妈第一次走失,友竹慌得打电话给她,她向来不跟姐姐求救的。友兰哪有方向,上海这么大,谁知道妈妈走去哪里了,也许一会儿就回来了。她这么一说,友竹就炸开锅了,说妈妈已经认不得路,哪能自己回家?说她把妈妈丢给她,不闻不问,她已经好累好累……友兰无法争辩,把那炸开沸腾的电话拿远一点,再远一点,只听得含含糊糊时大时小时快时慢的语声,笃笃笃笃,至于控诉的内容,她并不想知道。

妈妈找回来了,谢天谢地。后来类似的紧急事件又发生了几次,请的看护不给力,友竹几乎没法上班。谁受得了一个老女人跟前跟后,千百次叨念着谁偷了她的钱?刚吃过一转身又闹着一天没吃饭,抹得看护一身的鼻涕泪水,有时是屎尿。痴笑时没心没肺,扯开嗓子骂山门时邻居都要报警了。小女孩般无知,却不那么无邪。等到妈妈完全不认得女儿,友竹便开始找疗养院。上海市远远近近看了好几家,考虑公共设施和病房、护理人员素质、膳食调理、探视规定和交通便利等等,当然还有费用。

要把妈妈送到疗养院的事,友竹第一次表现出犹豫,几次打电话来商量,但友兰没意见可给,疗养院是那么遥远且令人厌恶的名词。当妹妹焦虑地比较着这家和那家的利弊时,她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回过神来时,只是说你看着办吧,但是你晓得的哦,我没钱。友兰的工资本来就不高,因为做事态度不积极,从姑娘做到人称大姐,只混了个小主管,积极等退休。老公赚得多一点,但要付房贷,还要留给小敏办嫁妆。妹妹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手头自然宽裕许多,妈妈既然住在她那里,她怎么样也得想出个法子来。友竹果然是个有主张的,断然把妈妈的房子卖了,到手的钱分作三份,姐妹各拿一份,另一份用作妈妈的疗养院费。这一来,解决了妈妈的问题,姐妹手头也多了一笔现款,友兰觉得这方法不要太灵噢。至于疗养院她是不看的,妹妹决定的总不会错,何况这些地方让人沮丧,想到有朝一日老去的景况,能不忌讳吗?

友竹选定的这家疗养院,说是跟什么国外医疗研究机构合作试办,对照顾失智病患特别有经验,不像别的地方把失智患者和其他行动不便的患者全关在一起。这里应该是妈妈可以安妥走完最后一程的地方。友竹这么说,这事也就定了,择日便一起把妈妈送过来。

铁门向右滑开,出租车开进疗养院的前庭,灰白水泥地,一条窄窄的花圃作点缀,开着金橙紫红的万寿菊,前头就是患者住的大楼,共有五层,底层是交谊厅和餐厅,还有办公室和接待室。上下各层的电梯都要输密码,五楼是有自主行动能力但失智的病患区,从病房到公共区域间设了防盗门,要从外头开启,只有工作人员和家属能出入。妈妈住的就是五楼。二楼是不良于行坐轮椅的人,三四楼是需要照料但还有自主能力的老人。

九月中,蓝天上有棉絮般扯散的云,三四楼靠东边的阳台上站满了人,那些灰白短发、早早穿上棉衣的老人,个子都不高,也许是佝偻着身躯,也许是人老骨架缩了,一个挨着一个,手抓着栏杆往这里看。他们死盯着这个无事早晨开进来的白色大众出租车,这个早晨第一件值得关注的事。车上慌慌张张下来两个女人,一个拿行李,一个扶着一名跟他们一样的老人。拿行李的那个一抬头,脸上一惊,旋即转开眼去,嘴里咕哝一声:要死了,全是女的,女人真是太长寿了。扶老人的那个也抬头,脸上也是一惊,死盯住她们,眼光来来去去,好像在认亲人。老人们早就习惯了陌生访客的眼光,访客们逡巡的眼光想在老人们身上找到答案:这里好不好?习惯吗?开心吗?想家吗?恨吗?

那里是通往外界唯一的窗口,每日除了在房间和大楼的公共区域活动,阳台是唯一能看到外界的地方,可以看天空,长年灰白色的天际线,如果遇上蓝天白云,那真像中了头奖。这里是郊区,可以望远,几栋灰色大楼,高低略有变化,姿色十分平常的一家姊妹,不像城中区那里一栋高过一栋的摩天大楼,美女如云争奇斗艳,雄伟的老建筑有历史,新建的大楼逞新奇,不是注射针筒似的高插入云,就是开瓶器似的楼顶,有倾斜如醉酒的,也有联排如裤衩。这些建筑物和各种城市雕塑,一入夜便活过来,闪着各种耀眼灯火,让夜空无法黑得彻底。俗世热闹都在那边,疗养院这边看过去,最醒目的便是那栋白色大楼,是离这里最近的医院,病友们有时也得去那里,总有那么一天,去了就不再回来。建筑物静默矗立,老人们还是更喜欢看活动的街景,街景里才有故事,而他们彼此的故事,精彩部分已演过,结局也都知道了。幸而这里可以看到外面的人和车,他们就那样一字排开,占着自己的位置,像在剧院里耐心等着好戏上场,有一整个白天可以等。出租车开走了,友竹还凝望着阳台上的老人,良久才收回视线,自言自语说: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所有手续都是友竹去办的,签合同,交费用,主任解说着什么,护理人员介绍着什么,话语滔滔流过,她只是跟着友竹,手里提着妈妈的一件行李,有点讶异竟然是这么小的一件。想必是只带了这一季的衣物吧,换季或有什么需要,友竹自然可以捎过来。主任姓余,看上去五十多,戴顶鸭舌帽,估计头发秃了。他讲起话来声音出乎意料地微弱,说是气管炎两个多星期了,友竹关心地问候,大概为了妈妈的事,两人打过几次交道。这家疗养院床位很紧张,友兰记起妹妹提过送红包的事,后来到底有没有送,她却不甚了了。但至少现在两方表现出一种熟人的亲昵,一切顺利进行。

余主任一路走,一路点名走廊上遇见的老人,邱阿婆、王阿婆、林奶奶,有的扶着助步器慢慢踱步,嘴巴内缩假牙满出,一路噘着嘴,有的就坐在房门口发呆,眼睛半睁半闭,鼻水和口涎流下来。余主任招呼着他们,老人从白日梦状态里突然被唤醒,一时还来不及有反应,一行人早就走过去了。偶尔一间关着的门突然打开了,一个看护匆匆走出来,看到余主任愣一下,堆起笑,余主任便推开门探一眼,里头传出来的有时是一股恶臭,有时是一阵哀号。

到了,就是这间。房门是开着的,人来人往,反正司空见惯。友兰闻到不知是尿臊还是饭菜的怪味。这房间里的病人是不到楼下用餐的,食物全由看护送上来。房间里有浴室和厕所,五张床,看护跟她们睡。最里靠墙床上卧着人,一动不动,邻床上坐着一个老婆婆,头也不抬,拿着一包饼,咂巴咂巴吃得津津有味。最中央是看护的床位,紧挨着的一张空床收拾干净了,应该就是妈妈的床。靠窗还有张床,床尾摆张轮椅,上头坐着一个女人,看起来挺年轻,四十上下吧,皮肤白皙,容颜端丽,头发跟其他病人一样剪得很短,看护正一口一口喂她饭,她机械性地咀嚼,大眼睛里不是呆滞,是冷漠。

这个是周小姐,漂亮吧?她妈妈原来也住这里,上个月走了,周小姐几年前车祸,瘫痪了,家里没人,就把她跟她妈妈放在一个房。她应该是住二楼的,二楼现在没空床,有了床就要移下去。余主任一口气说完周小姐的余生安排,周小姐眼睛眨也不眨。身体瘫痪,脑子应该是清楚的,妈妈走了,自己残了,困在这个人人半死的地方等死,还被公然地谈论,没有一点隐私,一点人的尊严。友兰早就调转眼光,把行李在手上换来换去,友竹则显得手足无措,仿佛周小姐坐在轮椅里她也有责任。同在一个空间里,对照着彼此的福祸,却帮不上忙。

妈妈终于在她的床位上安顿下来了,衣服放在属于她的柜子里,靠床的小桌上摆了全家福,爸妈和一双女儿。阿婆,照片里是谁啊?看护笑着问,妈妈乖巧地答:我不知道,没有人告诉我。友竹刚想说什么,看护笑容一收,快步上前一把夺走左边阿婆的饼干袋:黄阿婆,你怎么把包装纸都吃掉了?

终于,她们要走了,友竹搓搓妈妈的手背,摸摸妈妈的脸颊,哽咽依依说着再见,妈妈只是呆呆看着她。友竹转过身对看护再三拜托:请好好照顾我妈,请好好地,耐心地……吃好饭的周小姐,仰头闭目在轮椅里养神,对外界一切动静充耳不闻。

那一天的事,友兰没跟老公或小敏提起,只说外婆搬到疗养院了,蛮好。她什么都不去想,赶紧扑回原来的生活里,蜷缩在自己的洞穴,让习惯带着她一天天过下去,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再没有想起那一天。逢年过节她碍着友竹,勉强自己走个过场,心不在焉行礼如仪。但现在,当她不得不独自回到这里,站在铁门前,那天的情景一幕幕闪现,仿佛过去它只是被卷起来收到柜子里,此刻一展幅,所有的细节栩栩如生历历在目。那个坐轮椅的周小姐的眼神,此刻想来,不是冷漠,是绝望。她不禁抬头去看那阳台,十月了,天冷风大,阳台上一个人也没有。

余主任正在会客室里讲手机,一看她进来就把手机挂了,笑眯眯起身迎接。友兰不由自主就把手里拎的月饼递过去,心里直怪自己糊涂,怎么没想到给余主任带一盒,人家可是帮了大忙的。

“喔唷,还带啥月饼,谢谢谢谢!”

荣华月饼也算高档,同枝争艳的两朵红牡丹啊!余主任看来挺高兴,友兰心安了,也就微笑着在沙发上坐下。

余主任清清嗓子,把刚才的笑颜收敛了,正色说起正事:“去看过了吗?”

“还没,待会儿去。我想先过来,谢谢余主任。”

“谢什么呢,你妈妈在我们这里这么多年了,你姐姐也都是老朋友了,她三天两头来,有时我们也要聊聊的。”余主任沉默了几秒钟,“唉,谁想得到!”

友兰当妹妹也习惯了,尤其年纪一过四十,作小卖乖更是理所当然,她没去更正。“想不到的。谁想得到?”接了这句后就无以为继。向来拙于口舌,需要讲话时,自然有像友竹这样的人出头。她的沉默,余主任理解是伤感和痛苦。家属这种情感,他很熟悉,也懂得排解。他相信只要说出来,多说几次,再怎么可怖的事,也就见了阳光,不那么骇人了。于是他从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始。这些他都跟友兰说过,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他觉得至少要跟友兰好好地说上三遍,才能让这事情不那么奇特,才能安心归入疗养院的档案。

母亲节前一天,余主任接到友竹打来的电话,说母亲节想把妈妈接出去玩一天。“当时我想,失智的病人,尤其像你妈妈都这么严重了,出去有什么玩头?但是你姐姐那么孝顺,看得出她对送你妈妈来这里住,心里是放不下的,可能母亲节想要特别孝顺一下。这我们没有理由不同意的,对吧?”

友兰忙点头。她知道余主仼怕家属责怪,但她是不会去责怪的,这是友竹的决定。

“母亲节那天早上十点不到,你姐姐就来了,挺高兴的,跟大家打招呼,从包里拿出一套新衣裳给妈妈换上,还替她梳好头发……”那天妈妈精神不错,听说要带她出去玩,她说不玩,要回家。友竹当时就应了,是回家。走前,友竹特别跟小黄道了谢,给了她一袋子东西,里头有一包进口糖,几双新袜子,一个小钱包。小黄问什么时候送阿婆回来,来得及吃晚饭吧?友竹说看情形吧,摆手说再见。

“下午五点多,警察局电话来了。你妈妈手上戴了环,上头有她的身份编号,一查就查到我们这里了。”

友兰点头不语。他们在崇明岛西沙附近发现友竹和妈妈。崇明岛多少年没去了。姨妈住在崇明岛,小时候放暑假时,妈妈总带着她们姐妹俩,坐车乘船,去姨妈家玩上十天半个月。姨妈自己种菜,养了鸡鸭,厕所在外头,她看过粪上的肥白蛆虫。她记得西沙湿地,海边一大片沙地,长满了芦苇水草,潮涨潮退,有很多螃蜞躲在沙洞里,沙地被它们挖得千疮百孔。友竹跟着表弟一起钓螃蜞,把姨妈准备的蚯蚓挂在竿头上,垂在洞口耐心守候,额头汗津津,鞋袜和小腿肚上都是泥。她记得自己戴着顶草帽,干干净净,倚着妈妈啃青白色的甜芦栗,红红的太阳在芦苇尽头大海的那边。

在西沙湿地的童年,连张照片也没有留下,姨妈一家后来去了香港,表弟几年前来过上海,友竹请客,找了家小巷弄里本帮菜馆,门脸小,台子寥寥几张,她觉得有点坍台,表弟是见过世面的。友竹圆眼一睁教训她,你懂啥,西餐大菜他都吃过,就是吃不到正宗的上海菜,别看这店小,没有提早两天预订是吃不到的,而且一个半小时就翻台。见面时聊起往事,表弟说友兰现在看起来温柔多了,小时候可是很凶的。她们都笑表弟记错了,谁不知道友竹才是母老虎。表弟却言之凿凿说有一次友竹钓上了一只赭红色的大螃蜞,个头有一般的三倍大,将军似的舞着大螯特别神气,友竹得意扬扬,装在小瓶里到处献宝,友兰趁妹妹不注意,倒出螃蜞,一脚踩扁了。友竹朝姐姐扑过去,两人扯头发吐口水撕衣服,姨妈好不容易才拉开来,友竹脸上一条指甲划破的血痕,好吓人。姐妹俩听得面面相觑。

半晌,友兰笑:“听他瞎讲八讲。”

“我只记得钓螃蜞,还有,我迷路了。”友竹说。

友兰也记得。友竹那时大概六七岁,她记得大人们突然叫起来,喊着友竹的名字,妈妈紧紧抓住她双手,像螃蜞夹住肉,质问她,妹妹去哪里了?大人们这里那里找着喊着,有人往入口处去,有人往滩边去,游客如潮水般涌上又后退,只要身边有小女孩身影的,他们都要仔细多看几眼。她突然害怕起来,妹妹不见了,她一个人怎么办,她能取代友竹吗?她能又是姐姐又是妹妹吗?妈妈急得抬头纹数条,鼻翼一耸一耸,一迭声地问:真的没有看到妹妹去哪里了?她没有告诉你?友兰开始哭起来,泪眼模糊,世界在泪花里颤动,比人高的芦苇被风吹得往一边倒去,一波小浪远远自起自落,一个小女孩的啼哭声被送了过来,妈妈飞奔过去,沙沙横扫开路,从芦苇丛里抱出了友竹。友竹一被抱起,立刻就不哭了,沾着泥巴的脏脸蛋儿闪着劫后余生的光辉,手里挥动着一截枯枝有如宝剑,挫败已经变成胜利。只有她还觉得委屈,觉得害怕,继续抹着泪哭个不停。

友竹为什么把妈妈带到崇明岛去呢?隧道修好后,去崇明岛不用再乘船了,高速公路一路直达,但是上海人得空喜欢往北往南到处玩,北京青岛,厦门三亚,更流行的是出境游,近的东南亚、日本、韩国,远的美国、欧洲,去南半球的也很多,谁还去崇明岛呢?除了怀旧的人。

年轻、健康美丽的妈妈,带着一对姊妹花,去找最亲的妹妹一家避暑,田野海滨,远离尘嚣,那想必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没听友竹谈起崇明岛,从不知她怀念那里。又或许,她没有其他的地方可去。那似乎是挺合适的一个地方,远离尘嚣,靠近海。生命从海洋来,不是吗?海葬也曾是热门的话题。

友兰并不想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也没有问过细节。她只是接受警方的说法,看来是车子失控,是不是有人干扰驾驶呢?比方说,突然去抓方向盘,打司机,或做出让司机分心的行为……在一个废弃的农舍附近,车子冲下桥去,水不深,但车子损坏得很严重。妈妈当场就走了,友竹半身在水里,乍看没什么外伤,背脊骨却是撞断了,也有脑震荡。不知是什么时候出的事,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才有人经过。也许友竹已经几次痛昏了过去,也许她一直都是昏迷的。

友兰没多问,也不想谈论。她到友竹的家里去收拾善后,发现所有东西都理得井井有条,善后需要的文件和证明,房产证和银行卡,全都放在一个大纸袋里,摆在餐桌上,还有一封给她的信。信上友竹跟她道别,说对妈妈有责任,不忍看妈妈失去尊严受尽折磨,决定带妈妈一起走。

友竹就是个傻瓜,从小专会制造麻烦!友兰恨恨想着,什么责任,什么义务,有必要吗?难道不能顺其自然?她风风火火拖着别人跑,却从未想过别人只想安静过日子。

“作孽,老作孽噢!”余主任摇头叹气。上海人说作孽是可怜的意思,但别地方有别的意思,自作孽不可活,是这么说的吧?她打断余主任的喟叹:“不好意思,还有件事要麻烦余主任,我很快要出国了,友竹,友竹就要请你们多关照了。费用方面……”

“哦,这样啊,没问题的,你费用预缴了五年,不是还留了一笔钱吗,有什么紧急事情,我们会照你的意思处理……”余主任什么样的家属没见过,虽然这个妹妹相较于姐姐冷淡许多,而且自从把姐姐送来后就再也没出现,他还是带着笑容起身送客,“你对姐姐也是尽心尽力了,这年头,能这样为家人出钱出力的不多了。我还有事,就不陪你过去了,先去前台做访客登记,二楼,你晓得的。”

友兰做好访客登记,往电梯走去。带给妹妹的月饼,转手给了余主任,两手空空很不踏实,只好抓紧自己的手提包。她几乎可以听到余主任会怎么跟访客介绍友竹:这个小姐可怜啊,以前她妈妈住在这里,她常来探望,很孝顺的,有一年母亲节,把妈妈接出去玩,没想到出了车祸,作孽噢……他会当着好强的友竹的面,几句话交代友竹的不幸和她的余生。把友竹安排在这里度余生,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她还能怎么办呢?一想起这些事,头就一阵阵痛起来,还要不要过日子?幸好友竹现在连句话都说不清,不能再对她瞪眼睛了。

友兰一到二楼,脚突然有点软,心扑通扑通急跳。她给自己打气,先熬过今朝,其他的,船到桥头自然直。

姐姐,我们去里头玩躲猫猫。

妈妈会骂的。

不会的!

衣服会弄脏的。

不会的!

芦苇这么高,进去找不到路出来的。

来寻我呀,姐姐!

你这个傻瓜……

猜你喜欢
疗养院妹妹姐姐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我的妹妹不爱我
加拿大一疗养院31名老人被饿死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认识“黑”字
《福尔摩斯》
巧手姐姐
娜子姐姐信箱
全国可治病温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