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控制的关键措施

2016-06-06 04:40保红安
湖北畜牧兽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诊断

保红安

摘要:对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预防猪伪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3-0031-02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几乎在世界所有主要养猪生产地区都有发现。在我国多地都有该病的发生,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大部分猪场对该病采取了各种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其大面积暴发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然有部分猪场对该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典型性猪伪狂犬病仍然可见。

在没有进行过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的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后,猪群在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的猪伪狂犬病症状,0~4周龄哺乳仔猪感染后发病最为严重,为最急性型,表现体温升高、水样腹泻(黄色稀便)、呕吐、发抖、流涎、颈部肌肉僵硬、运动不协调、四肢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初生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4周龄仔猪的死亡率下降到40%~60%;断奶后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哺乳仔猪低,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腹泻和严重的呼吸困难;育肥猪感染后大多伴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一般不发生死亡,耐过后呈长期隐性感染带毒或排毒;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严重的繁殖障碍综合征,母猪群中重新发情、复配的比例高,有相当一部分母猪发生流产,部分母猪产死胎或木乃伊胎,或者产出弱仔和死仔。

在进行过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的猪场,由于所选择的疫苗不合适、免疫程序安排不恰当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有部分猪场的猪群在野毒感染后出现零星的猪伪狂犬病病例。哺乳仔猪有零星发病,经常可见严重水样腹泻,偶尔可见特征性神经症状病猪,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最高可达15%;断奶后仔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腹泻和呼吸困难;育肥猪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猪群整齐度较差;母猪群中有一定比例的母猪重新发情、复配,有少数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或者产出弱仔和死仔。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猪伪狂犬病的控制。

1 全场猪群都必须进行猪伪狂犬病疫苗接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猪场在进行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时只对母猪免疫,其免疫时间大多安排在母猪分娩前3~4周,而对仔猪尤其是用作育肥的仔猪不进行该疫苗的免疫。其理由是母猪产前3~4周免疫后可以产生很高的抗体水平,抗体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仔猪,仔猪可以获得8~12周的被动免疫保护。

然而,实际情况是母猪的母源抗体对仔猪的免疫保护是有限的,其免疫保护作用不全面。另外,理论上母源抗体只在体内循环,而猪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因此,也不能阻止病毒在鼻咽内的定殖,发展成病毒血症,继而产生病变。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猪伪狂犬病,必须对全场猪特别是日龄较小的猪进行免疫接种,因为日龄较小的猪对伪狂犬病毒更易感。通过疫苗接种,一方面可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易感猪,切断传染链;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感染猪向外排放野毒的数量和缩短野毒排放的时间。

2 必须选择安全的基因缺失活疫苗

用于控制伪狂犬病的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三大类。在这些疫苗中亚单位疫苗较少用。

灭活疫苗免疫时必须进行两次接种,两次接种间隔时间为4周。按此免疫的母猪可获得长达一年的主动免疫力,其后代可获得9~10周龄的体液免疫保护,可减少仔猪感染。但由于接种灭活疫苗所获得的免疫保护不全,其主动免疫只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不强,不能有效预防野毒感染,不能减少感染猪野毒的排放,其后裔仍可感染伪狂犬病。因此,灭活疫苗的应用逐渐减少。

基因缺失活疫苗是使用较多的一类疫苗。它能快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免疫力维持时间久。育肥猪一般一次免疫即可。可降低仔猪死亡和母猪流产导致的经济损失。基因缺失活疫苗有缺失一个或多个基因,选择何种疫苗取决于猪场对猪伪犬病的控制要求。

3 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场疾病感染压力制定,注意避免母乳抗体干扰

母猪分娩前3~4周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部分母猪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问题。因为生产中有部分母猪不发情,也不能怀孕和分娩,因此,这些母猪也就没有进行免疫。这些未经免疫的母猪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免疫力下降到保护水平以下,此时,感染母猪就开始排放病毒,非感染猪则可能被感染。此外,还有一部分母猪重复返情,错过一个或几个情期,当按规定进行免疫时,与上一次免疫时间相隔太长,免疫前妊娠母猪就可能感染,或感染母猪就已经排放野毒。

对母猪群来说,比较有效、实用、方便的免疫时间是集中统一免疫。具体做法是根据本地区、本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感染压力以及生物安全措施实施情况,每年对母猪进行3~4次免疫(即免疫间隔为3~4个月),不管母猪处在怀孕期还是哺乳期。采用这种方法免疫过的母猪群,整体免疫水平较高、整齐且稳定,非感染母猪可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感染能力,仔猪则可以从免疫母猪获得一定的被动免疫保护,感染母猪的野毒排毒量降至最低水平。

实践证明,在有母乳抗体的存在下,仔猪鼻内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可以成功避免母乳抗体的干扰,且接种的时间越早越好,最早可在初生仔猪采食初乳后进行。由于鼻内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一般为3~4周),因此,在猪伪狂病感染压力比较大的地区,仔猪鼻内免疫后3~4周最好再进行一次肌肉注射加强免疫。

一般来说,3日龄前第一次鼻内接种主要以减少哺乳仔猪感染猪伪狂犬病而引起的腹泻、神经症状及死亡为目的;4~5周龄仔猪肌肉注射免疫主要以减少断奶仔猪感染伪狂犬病而引起的腹泻、呼吸道疾病和生长不均为目的;8~10周龄仔猪肌肉注射免疫主要以减少仔猪感染伪狂犬病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和生长不均为目的。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