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清澜
中国火箭军九大“重器”:战略铁拳振国威
文/陈清澜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授予军旗并致辞。他指出,成立火箭军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新命名的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经过50年的建设,已形成核常兼备、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成为具有双重威慑双重打击能力的战略力量。盘点火箭军现役“重器”,让我们一起领略其强大威慑力。
被誉为大国利剑的东风-5B是改良后的东风5导弹的最新产品,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洲际导弹。该导弹射程1.3至1.5万公里,涵盖美国本土,能携带多枚核弹头,命中精度500米左右。
去年在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分列式中,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自1984年在建国35周年阅兵上亮相以后,东风5这种液体燃料的两级洲际导弹在1999年和2009年的阅兵上都没有出现。尽管是一款“老家伙”,但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东风-5家族在绝大多数时间一直是中国惟一具备实战能力的洲际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的杀手锏导弹。当年邓小平讲到中国有两弹一星,其中两弹就是洲际战略导弹,指的是东风5B和东风5E,在东风5基础上改进型,已经试射了,携带分导式多弹头。具有远程突击能力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包括固体发射的东风-31,都是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重要力量,也是中国保证国民安全、国家安全,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撑之一。
东风五号(东风-5)洲际导弹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战略导弹,可以将当量数百万吨级的热核弹头投掷到一万公里以外,构成了有效的战略威慑能力,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基石。只有掌握了这个强大的二次核反击力量,我国才能一心的去发展经济和工业,不必再担心他国的核讹诈。此外,东风-5洲际导弹还衍生出CZ-2、CZ-4和CZ-3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基础,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东风-5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令我国在多个领域获得了进步,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东风-3 1 A洲际导弹(D F-31A),又称东风-31甲导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战略核导弹武器,是中国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基石,射程可覆盖中国主要潜在对手。东风-31A是一款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三级导弹,可携带多枚分导弹头及诱饵,能够最大限度阻碍敌方反导系统的拦截。东风31A最大射程超过12000公里,采用公路机动,结合山地洞库部署,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使用固体燃料的东风31A在机动性和发射准备时间等方面比上一代的使用液体燃料的东风5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首次展示了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在导弹通过天安门时,解说词中提到,该型导弹为核常兼备导弹,且具备打击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这意味着东太平洋上的敌对大型水面舰艇的“安全范围”将进一步后退。这是中国东风-21D导弹之后的第二代反舰弹道导弹。
我国的东风-26导弹最早在国外媒体上出现是在2014年3月。当时《华盛顿自由灯塔报》引用美国国防部官员提供的消息称,美国方面在当时几年前就已经了解到东风-26导弹,当时认为这是一种射程超过4000公里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主要设计目的是取代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主要携带核武器,可以攻击关岛。2014年时则首次确认了东风-26导弹具备精确制导能力。美方参照此前中国将东风-21的精确制导改进型称为东风-21C型的“惯例”,认为这种精确制导的东风-26应该是一种改进型导弹,称之为东风-26C型。
然而,从通过天安门广场的东风-26导弹来看,东风-26导弹从一开始就具备精确制导能力。
对于“核常兼备”能力而言,精确制导其实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当需要使用核武器攻击坚固地面目标的时候,精度越高所需要的核弹头当量就可以越小,对提高导弹射程、突防能力都有益处。
中国2009年开始具备作战能力的东风-21D导弹射程约2000公里,主要使命是利用天基、海基、空中的侦察系统提供的海上目标位置信息,实施打击大型水面舰艇的任务,具体而言,就是攻击航空母舰编队。
在东风-21D导弹形成作战能力后,美国海军重新制定了“台海有事”情况下“驰援台湾”的预案,2009年前,他们计划将航母开到距离台湾东海岸200海里的地方,这样航母上的F/A-18E/F战斗机将可以有效在台湾上空飞行作战,甚至可以深入中国大陆实施攻击。然而到了东风-21D导弹出现后,美国航母的活动区域被限制在距离台湾东海岸1000海里外的区域,此时F/A-18E/F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就不足以对台湾实施有效掩护,需要进行空中加油才能实施作战,这将大大降低航母作战能力。
而当东风-26出现后,美国航母即使在距离台湾4000公里的关岛附近海域活动也不安全,这意味着甚至美国航母连掩护舰队在台湾以东洋面实施反潜作战的任务也无法完成。
此外,东风-26导弹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也有重大意义,美国原本认为东风-26导弹要使用核弹头才能威慑关岛,而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冲突的话,双方谁也不敢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关岛是安全的。然而现在看来这种想法也是不可靠的,少量东风-26导弹即可摧毁关岛的雷达系统、防空导弹系统,并可能短时间压制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起降能力,后续到来的轰-6K轰炸机发射的空地-20导弹将可以补充完成后续任务,例如摧毁安德森空军基地的机堡和停机坪上的飞机,油库,各种保障设施。从而导致关岛完全丧失为美军提供后勤保障的能力。
东风-26导弹能够大区域无依托机动发射,可实施快速核反击,能对陆上重要目标和海上大中型舰船实施常规中远程精确打击,是我军核常通用、全域慑战的新型“杀手锏”武器。
东风-21D是世界上第一种实战部署的反舰弹道导弹。据公开资料介绍,东风-21D可以部署在内陆地区,在对手的航母战斗群远在千里之外的时候便对其发起攻击,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逼迫其不敢轻率进入拒止区域内。
东风-21D不仅代表导弹本身,更代表中国有一整套作战体系,包含侦察、通信、指挥、作战四大系统以及作战平台和人员,只有他们一起通力协作,才能发挥反舰弹道导弹的威力。
据媒体报道,超视距雷达发现航母战斗群后,“东风-21D”会通知海洋监视卫星搜索相关海域,提供准确坐标数据,卫星进一步精确坐标数据,将之传回岸上指挥中心,导弹发射后,弹头会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定位航母,当锁定目标并进入最后攻击阶段时,导弹会接收实时遥感数据,确保击中目标。
反舰弹道导弹拥有远程打击和打击迅速的优势,可打击重重设防的航母战斗群,在技术和战略上具有重大影响。
有媒体分析认为,“东风-21D”将会作为中国“反介入”能力中的一种关键装备,可提高中国对远海的控制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后,将从过去的兵种提升为中国军方的第四个新军种,编制、装备、战斗力都将极大提升,可能预示着该军种今后的发展目标将是史无前例的。
东风-21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机动式中程弹道导弹,是解放军首款固体燃料式弹道导弹,编制在二炮部队下,在二炮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最新改型通过加装多种弹头诱饵使反导系统难以拦截,而且打击精度接近巡航导弹。该导弹对美国旨在拦截掠海飞行巡航导弹的反导系统来说,飞行高度过高;对于旨在应对其他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来说又太低。而且即使能够拦截一到两枚,同时发射多枚该型导弹也能实现作战目标,因而成为解放军装备序列中先进程度最高的武器。
东风-16弹道导弹在射程上填补了东风-15和东风-21的空白,实现了对驻日美军基地的有效覆盖。而且因为采用了单级发动机,而非东风-21的两级,造价相对低廉,这使得该导弹的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可能,这也让东风-16未来能对冲绳基地形成有效压制。东风-16弹道导弹的装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大大提升了解放军的反美军介入能力。因其反应迅速、威力强大、性能可靠,是中国军队实施中近程常规打击的尖兵利器。
“东风-15B”(DF-15B)弹道导弹是“东风-15”导弹的改进型,是一种两级、固体燃料、近程战术弹道导弹,是我国目前最具常规威慑力的战术武器。战术弹道导弹是用于支援战场作战、压制和消灭敌方战役战术纵深目标的武器系统,其打击的主要目标包括指挥所、通信中心、军队集结地、装甲编队、导弹部队、前沿机场、防空阵地,以及后勤设施、交通要道等,在增程技术、GPS制导/修正技术、高性能战斗部技术推动下,战术弹道导弹威力不断提高,其射程均可达300千米以上,命中精度已远小于其高性能战斗部的杀伤半径,融合光学导引头的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的打击精度甚至已经低于10米级。
该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620英里,动力装置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重1100磅,带常规高爆炸药,也可携带核弹头。
该导弹可携带的弹头战斗部据说有六种以上:除常规EY-115型破片/高爆战斗部外,还有带有反坦克和破片子弹药的集束型及核弹头战斗部;侵彻战斗部,可摧毁加固目标;在平流层引爆的电磁脉冲战斗部、低当量核弹头战斗部等在内的多种攻击弹药,可有效攻击敌方机场、港口、洞库电子设备和其它地面重要设施。
长剑-10巡航导弹是一款远程巡航导弹,以美国的BGM-109G陆基巡航导弹和前苏联的RK-55Relief导弹为研发蓝本,射程远,性能优越,依靠先进的传感器来寻找、识别并定位目标,通过通信系统向指挥部发送定位信息,能够打击有价值的地面目标,与“东风”-21D各有专攻。“长剑”-10导弹主要针对陆基航空力量以及后勤、通信等固定地面目标实施打击,当与弹道导弹或飞机配合使用时,打击效果更惊人。有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间。其毁伤能力超过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号称一枚命中即可将一艘7000到1万吨级的导弹巡洋舰送入海底。该导弹能够动态化识别目标,超低空隐蔽突防,多角度连续攻击,是中国军队实施精打要害、克敌制胜的“杀手锏”。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单独成军,使其与海陆空军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必将意味着该军的发展就此走上新的征程。这个新的征程就是,加快发展步伐,积极打造更强更大更坚决的核反击力量,走与美俄并肩且相似规模的作战能力。中国之所以做出这项决定,当然与中国面临的现实战略威胁有关。如今在东海和南海,美国正凭借其优势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日益对中国进行不对等核讹诈,因为中国在战略核打击能力上的数量劣势,使得美国无视中国的合理合法诉求,不断派出战舰和战略轰炸机挑衅中国的战略底线,让中国十分不快。
如今中国的国力空前强盛,有足够的实力支撑中国核力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战略核导弹的实力上中国很少短板,已经具有强大威慑力的“重器”,欠缺的就是部署数量的提升。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单独成军就是一个信号,这或许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巨变。从发展前景上来看,未来中国可能会做到与美俄平起平坐,这最符合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