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吴凌云
基层干部的优势在哪里
◎本刊记者 吴凌云
“实干”在乡镇最重要,除了选出基层需要又适合基层的干部,还要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扎扎实实工作,带领一乡一镇发展
又到换届年。换届关乎班子建设、事业发展,也关乎领导干部个人的进退留转。什么样的人会得到重用,是大家高度关注的话题。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的政策措施”,于是,在浙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揭开“身份”的天花板,进入了乡镇领导班子。
“三类人员”进班子,不仅扩大了选贤任能的视野,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有利于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的结构。
这是一次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有益探索,其积极意义值得深长思之。
翻开杨斌的履历,大学生村官、镇团委副书记、组织干事、党镇办主任……这是一个35岁的年轻人在被提名为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副镇长人选之前的经历。
2007年4月,刚当上大学生村官那会,杨斌不过是个26岁的小伙子,完全没有基层经验。“一到村里,就碰上拆粪坑,头一回我跟着书记去村民家里。第二天,我听说副书记要去,就又跟着去。去的次数多了,跟村民就熟络起来了。”杨斌说,“不断去村里”才是与村民拉近距离的正确方式。现在回想起来,三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涯让杨斌受益匪浅,“在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把基层需要又适合基层的人选出来”,这既是今年我省乡镇党委换届的重要导向,也是多地乡镇党委换届的突出特点:不仅注重从基层一线选干部,还注重干部的专长、素质是否符合当地基层工作需要。
在岱山县衢山镇,一说起苗木花卉种植能人,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龙亭村党支部书记赵世军。十年前,当大伙还忙着在大海或农田讨生计的时候,他创建了衢山岛第一家苗木场,大量吸收本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40位贫困村民的就业和生计问题。在他的影响下,大伙纷纷投入苗木种植的绿化事业。
今年6月,舟山市面向优秀村、社区书记比选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赵世军在该次比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岱山县衢山镇党委委员。说到他的优势在哪时,镇领导总结了三点,首先,他有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次,个人荣誉多,2015年他获得了浙江省首批“千名好支书”称号,还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是,他群众基础好,带头致富能力强,赵世军通过他的绿化事业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
赵赟,2010级浙江大学农学院作物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他分配到庆元县濛州街道,先后担任上叶村党支部书记、街道党政综合办副主任等职。2013年,因换届遗留问题,上叶村党务和村务等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村班子的战斗力有待提升。赵赟到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门逐户了解民情,同时在上级指导下开展工作。
幸运的是,“外地人又是浙大研究生”的双重身份,让村民们对赵赟产生了一定的信任,不少村民和村干部愿意敞开心扉和这个“高材生”聊家常。那一年,通过新一届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上叶村配齐了班子,换齐了人心,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说得再多,不如干一件实事。”这是一名村委会主任的心声,“乡镇干部和我们村民打交道最多,我们希望此次换届选上来的是给群众干实事的人。”
多位基层干部表示,“实干”在乡镇最重要,除了选出基层需要又适合基层的干部,还要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扎扎实实工作,带领一乡一镇发展。
今年的换届工作明确要扩大选拔视野,改善班子结构,要求加大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每个乡镇一般从这三类人员中择优配备不少于1人。
为了做好“三类人员”进班子工作,多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下发通知,明确选拔条件、选拔流程,为基层干部的进一步发展扩宽渠道,激励更多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宁波通过“党委推荐、亮绩比选”,加大从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三方面人员中竞争性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力度,让更多本乡本土的优秀基层干部在换届中脱颖而出。如,慈溪市崇寿镇党委班子新交流进1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象山县墙头镇有1名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事业干部进入镇党委班子。
舟山以乡镇换届为契机,推行“因事设岗、以事择人”,选优配强“三类人员”进乡镇领导班子,实现干部结构的合理化,增强了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将全市所有乡镇分为“三类人员”足额配置、配置不足和未配备等三类情况,预留领导职数,保证有新的“三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对于优秀村、社区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发挥他们善做群众工作、熟悉基层情况的优势,分类选配到情况复杂、工作任务重的乡镇,确保配有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经历人员的乡镇领导班子数不少于总数的60%。本次乡镇换届中,舟山市共选配“三类人员”58名,平均每个乡镇有2-3名,大部分来自于优秀村、社区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等基层一线。
金华市金东区持续开展了面向事业干部“公推比选”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搭建了实战的工作比武平台,在同一个工程项目、重点工作中“赛马”1—3个月,还要在综合考察中层任职经历及面试答辩上比高低,发现储备了一批事业心强、敢抓敢管、勇于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今年已提拔了10名优秀事业干部,全部安排到乡镇领导班子一线岗位上锻炼。
受访基层干部认为,从“三类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体现了对基层干部的重视和关怀,树立了重视基层、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将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按照以往的选拔条件,“三类人员”肯定与乡镇领导班子无缘。由于前途无望,一些村干部在田间小路上碌碌无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在少数,不少大学生“村官”将“村官”岗位当成了找工作的“跳板”。
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靖北看来,如果让一些村干部去考公务员,未必考得过一些应届生,但是在基层这所社会大学中,他们早已熟练掌握三十六计。“三类人员”中有不少鹤立鸡群的优秀管理人才,就因为“身份”的缺陷,被排挤在乡镇领导班子之外,显然是人才的巨大浪费。
“三类人员”进班子的实施正是对基层经历的肯定。对比“三类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丰富的基层经历。
基层经验宝贵在哪里?
它让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农村,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老百姓。
说起这一次的职务变动,赵赟至今还带着点意外:“正是‘三类人员’进班子的政策,我才有机会进入乡镇班子。”如今,他已担任庆元县淤上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在此之前,他的职务是庆元县濛州街道党政综合办副主任。
“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70小时左右,压力相当大。”3年来,赵赟耐心听信访对象倾诉,查文献探寻这一特色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接报修电脑的电话,疏通被堵的马桶,还要想着如何通过层层关系做通征地户的工作。
“三类人员”常年与群众打交道,知民情、解民忧,不仅集群众智慧于一身,而且为人民服务接地气,群众基础好,是基层群众的最好“代言人”。
刘靖北教授在肯定“三类人员”进班子的同时,也强调,要加强对“三类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一些村干部,进入乡镇班子后,要有团队意识,要讲规矩,以尽快适应新角色。
作为乡镇发展的主力军,“三类人员”中,既然已经有人“山鸡变凤凰”,就应该勇挑重担,为实现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竭尽全力,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