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三)

2016-06-05 14:57王天玺
创造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世界

文 王天玺

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三)

文 王天玺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引擎,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优越性最强有力的证明。

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曾经是中国最令人担忧的弱势产业。入世前,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必须缴纳高额关税,价格是汽车业自我保护的一个盾牌。入世后,进口关税将逐渐降低,国产汽车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我国汽车工业面临崩溃的危机。

10年的发展消解了这些担忧。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只有200万辆,而且都在国内市场,出口的整车一辆也没有。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猛进到1800万辆,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汽车出口额比十年前增长了10倍。

中国汽车发展的“黄金十年”中,最令人喜悦的是自主创新逐渐成为主流。不仅涌现了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一大批新兴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过去偏重合资企业发展的大型汽车集团,也纷纷致力于发展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由2001年的2%提升至2010年的30%。

金融业。中国金融业曾经被认为是非常脆弱的产业,体制僵化,理念落后,资金匮乏,而且不良贷款畸高,聚集了大量风险。这些问题也确实存在,但中国金融业还有其独特的健康的方面,就是它不是由私人金融财团控制并为私人金融寡头谋利,而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掌控并为全社会的共同利益服务。入世10年,中国金融业既坚持自身的体制优势,又加快改革,苦练内功,克服自身存在的各种弊病,努力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曾经被预言必定破产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内外公开上市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发展壮大,建立起先进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并且走出国门,积极亮相国际金融市场,核心指标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在全球银行排名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市值已跃居全世界大银行的头三名。

国际评级公司向来不看好中国银行企业,评级都很低,但客观实际迫使它们不得不有所改变。2011年,标普公司下调了花旗、美银和摩根大通等美国大银行以及汇丰、巴克莱和瑞银等欧洲大银行的评级,却同时上调了中国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评级。在全球金融动荡的大环境下,欧美大银行的降级和中国大银行的升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四、企业的壮大

上千万家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大厦的顶梁柱。入世10年来,中国企业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生动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企业的最大挑战就是让市场、拼竞争。让市场,是为了遵守世贸规则,换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拼竞争,是为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把自己做大做强。1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市场没有因为让出一部分而变小,反倒是扩大了;中国许多企业经受住了挑战,而且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应对得很好。2001年世界500强只有11家中国内地企业,2010年就有36家,数量增加很快,位次不断跃升,结构优化了,产品档次提高了,相当多的企业登上了全球产品链的高端。英国《银行家》发布世界银行排行榜显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占据了2011年全球银行业赢利的前三位。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9.3%,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而在2007年,这个比例仅为4%。

五、世界经济的引擎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2011年冬天接受媒体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他说,今天的世界确实处于动荡之中,原因很多,但经济问题是基本原因。世界经济可以比作一架飞机,以前一直靠美国、欧盟、日本和新兴经济体4个引擎推动。现在,美国引擎出了问题,欧盟和日本引擎也出了问题。新兴经济体这个引擎虽然好一些,但也开始出现问题,只剩下中国这个引擎还在有力地转动,这已成为世界经济这架大飞机的基本动力。

2010年之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季刊《金融与发展》撰文对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作了如下量化的分析:“中国的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将带动世界其他各国的GDP增长0.4个百分点,这一情况已经持续了五年。”

10年来,中国出口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于进口中国商品,美国消费者过去10年共节省开支6000多亿美元,欧盟每个家庭每年可以节省开支300欧元。欧美国家长时间保持低通胀水平,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进口了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

10年来,中国进口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自2001年到2010年,中国从全球各国进口的各类商品总价值达7.45万亿美元,创下年均增长率20%的记录,极大地拉动了进口国的经济。同时,中国给43个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实行关税免除,对95%的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据世贸组织统计,中国在这10年中进口了最不发达国家23%的出口商品,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7%。

10年来,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的积极推动者。过去世贸组织只有一个美、欧、日、加组成的“四方”决策机制,现在已形成中国、巴西、印度、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组成的“七方” 决策机制。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大,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所说,“中国是世贸组织中继美国和欧盟之后的第三头大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离开中国,世贸组织就不能称为‘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均衡、普惠、共赢”作为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努力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

2008年爆发的全球危机对世界各类经济体制的考验是最直接、最严格的。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这在世界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效应突显出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福布斯》杂志的文章指出,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对世界经济贡献最大的国家。欧洲国家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中国以自己充足的资金流动性,购买了这些国家的国债,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渡过危机。同时,中国增持美元资产,推动了美国经济复苏。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引擎,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优越性最强有力的证明。

第三节 改善了人民生活

中国人口有13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能够用非常有限的资源,让如此众多的人民生活有大幅度的改善,只有最优良的社会制度才能办得到。

2500年前的一天,孟子同梁惠王有一段关于民本思想的对话,专门讲到改善人民生活的问题。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希望梁惠王实现惠民政策,让他的国民拥有“五亩之宅”和“百亩之田”,而且不要打仗和劳役,让国民按时种桑耕田,喂养牲畜,这样一家人即可“无饥”,而且“七十者可以食肉”。孟子提出来的理想生活显然标准非常低,因为50岁以上的人才有丝绸棉袄穿,70岁以上的人才能吃到肉。

中国人的悲哀在于,2500年来,孟子提出的标准很低的社会理想,还仅只是理想,以至美国有一位叫艾奇逊的国务卿,在1949年发表了这样一个声明:“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国民政府之所以有今天的窘况,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没有使中国有足够的东西吃。中共宣传的内容,一大部分是他们决心解决土地问题的诺言。”

毛泽东严词批驳了艾奇逊歪曲中国革命的唯心史观,并且针对中国任何政府都解决不了吃饭问题的谬论,满有信心地说道:“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是艾奇逊反革命理论的驳斥者,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毛泽东的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源于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力,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毛泽东作出这个预言半个世纪后,一个“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已经真真实实地站立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几千年来从来有过的。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同过去的中国比,还是同世界其他国家比,已经过上“小康”生活的中国人都是可以自豪的。有一位在中美两国间来往很多的作家最近发文说,今天的中国,发达地区的人口不少于3亿,与美国的总人口相当,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现代化程度已经超过纽约。无论是机场、地铁、高铁、商业设施和城市建筑这样的硬件,还是人均预期寿命、教育、婴儿死亡率和社会治安这样的软件,上海都优于纽约。此公之言反映的确是现实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的生活要同美国人比。据统计,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耗为4千克,中国为0.2千克,相差足足有20倍,其他资源的情况也很类似。如果中国人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得到宇宙中找到几个新的地球才行。社会主义中国能做的,只能是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使中国人吃得比较好,用得比较好,医疗条件比较好。

一、收入的增加

中国经济的腾飞,为人民收入的增加创造了坚定的基础。收入的增加分两块,一块是国家收入的增加,一块是个人收入的增加。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而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仅有1%左右。从准确的统计数据看,中国1950年的财政收入仅有62亿元,2010年则达到8万亿元,增长近1300倍!国家有庞大的财政收入,即可推进基础设施完善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这些年来,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发展超过欧美国家是很自然的,这是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国民收入的增加对于生活改善更为直接,这同就业的增加关系极大。1950年时,全国就业人员为18082万人,到2009年,全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99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1952年的83.5%下降到38.1%,下降了4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从7.4%增长到27.8%,上升2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9.1%上升到34.1%,上升25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年不到100元,2008年增加到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8.5倍,年均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49年仅有44元,2008年增加到4761元。同时,居民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2008年城镇居民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从无到有,上升到2.3%。

由于收入的增长,中国的储蓄也快速增加。30年前,中国仅占全球储蓄的5%,到2010年,则已占到20%以上。

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更是非常惊人。1952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非常可怜的1.39亿美元,到2011年达到3万多亿美元,超过排名第二的日本的3倍,而全球外汇储备也只有9万多亿美元。已经有许多年了,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瑞士信贷银行在2010年底发布了《全球财产报告》。

报告说,在过去10年中,中国私人财产增加了两倍多。相比之下,美国增加了22%,日本增加了5%,德国增加了9%,爱尔兰和阿根廷则缩水30%。

报告说,2000年,所有中国人共拥有约4.7万亿美元的实物和投资资产。而到2010年,已经增至16.5万亿美元。

二、吃的改善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与饥饿同行。艾奇逊所说,历史上的中国政府都未能解决国民的吃饭问题,大体上反映了实际。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新中国早期阶段,也有许多人吃不饱饭,还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三年困难时期,国家主席毛泽东与民同苦,曾经一年不吃肉。

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发奋图强,几十年中坚持一贯地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取得了伟大的成就。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11318万吨,人均209公斤。1978年,增长到30477万吨,人均319公斤。此后,国家对农业给予强大支持,农业科技不断进步,迎来了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期。1984年超过4亿吨,1996年超过5亿吨。从2007年开始,连续5年超过5亿吨,2011年达到57121万斤,人均有粮食约400公斤。与此同时,油料、糖料和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的产量也大幅度增加,为“吃的改善”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必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使全体国民都有饭吃。

像中国这样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必须自给自足。依靠他国供应、依靠世界粮食市场是根本行不通的。比如,多年来,世界谷物年均贸易量约为2.5亿吨,即使中国全部买来,也只相当于我国粮食消费量的65%左右。大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世界年贸易量不到3000万吨,还不足我国消费量的20%左右。

新中国建立以来,历届人民政府的头等大事就是抓农业建设,保证人民都有饭吃。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非常伟大的功绩,也是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不满足于这样的成就,于2008年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是:201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不低于389公斤;2020年,不低于395公斤。

为达此目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世界
多么美好的世界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彩世界
给你一个甜蜜的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世界因创意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