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云品” “出山”有路

2016-06-05 14:57江仕敏
创造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云南电子商务农产品

文 江仕敏

特色“云品” “出山”有路

文 江仕敏

云南的市场在全国,农村的市场在城市。这就需要围绕市场来思考农业,围绕全国来思考云南。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云南昭通展区内的昭通富士苹果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过,60块钱一箱5公斤的苹果如何带回去却让市民犯了难。“没关系,您可以在淘宝网上下单,可以送货上门的。”展区负责人邓书行表示。

邓书行介绍,自己的昭通苹果早在2014年就开始做线上销售,2015年,线上的年销售额达到了60万元。今年开始在淘宝、天猫、阿里三个网络交易平台上做线上销售,目前销售额已达到80万元。

像邓书行这样搭上电商快车把自家的农特产品卖得红红火火的,在云南还有很多。伴随着交通运输的四通八达、农村电商的风生水起,以及政企携手宣传推介力度的不断加大,普洱茶、玛卡、三七、“禇橙”等“云”字号农特产品早已在国内各大城市搅起一拨拨消费热浪;云菜、云花、云茶、云药、云果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首选。

交通提速 货畅其流

自古珍宝山中藏。彩云之南,从来不乏美味山珍。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无可比拟的生态环境和不可复制的生物资源,使这里成为中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但长期以来,受地理、交通条件所限,云南特色农业起步晚、规模小、销路窄,致使许多云南山珍“只闻其名,难见其影”。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路先行。近年来,为推进公路建设,云南多措并举:依托区位优势,找准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战略定位,确定了高速公路“三年攻坚”计划,努力解决昭通、文山、德宏、怒江、迪庆、临沧6个相对贫困州(市)府所在地不通高速公路的问题。省政府还出台了《地方高速公路以奖代补意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高速公路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开创了厅县共建的农村公路建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创“县乡共建”新模式,为加快云南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样板。

通过多年奋战,云南在莽莽高原上筑建了一条条坦途:昆曼大通道打通了中国陆路连接东南亚国家的交通大动脉;大丽高速串起了沿线众多旅游景区,激活了滇西北路网;独龙江乡公路让原来每年有近半年时间被大雪封山的独龙族群众,从此走出了“与世隔绝”的困境……

截至目前的一串统计数据,更能清楚地展现云南公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3.6万公里,较“十一五”末新增2.6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9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9.7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100%,建制村通畅率达75%。

交通的改善,不仅改变了路,更改变了山里农产品的命运。公路通了,锁在大山深处的村落与外部世界也接轨了。之前,路不通,丰收的农产品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今,随着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四通八达、货畅其流的格局正逐步形成,为把云南优质特色农产品快捷高效地营销到全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也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山里人,凭借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发展精品农业脱贫致富。

对于普洱市宁洱县同心乡那柯里村的村民来说,昆曼公路就是他们的“致富路”。“我们村有70多户村民,能够在短短几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得益于昆曼公路的贯通。”那柯里村民小组长高家宝说。原来,在昆曼公路开通前,那柯里村非常贫困,村民们虽然借助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种出上好的茶叶、山药等农产品,但由于道路不通畅,道路运输成本较高,导致大多数农产品都运不出去,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腐在地里,烂在枝头”。而随着昆曼公路的贯通,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货畅其流,不仅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上,也反映在货物的快速通关上。面向国内,云南偏处一隅;面向全球,云南则四通八达,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拥有国家口岸21个,出境公路20多条。依托区位优势,云南抓住国家将云南纳入农业“走出去”重点省份的机遇,云南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为了让“云”字号农产品的出国路更为通畅,今年,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省商务厅合作,在全国率先实行检验检疫报检企业备案、原产地证申报企业备案、商务部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三证合一”模式改革。“三证合一”之前,企业需到商务部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手续,再到检验检疫部门办理报检企业备案及原产地证申报企业备案,不仅要跑两个地方,而且要重复提交申请材料。“三证合一”后,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份申请材料,由商务部门统一受理,检验检疫机构与商务部门一次审核,由商务部门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上加注报检企业备案号及原产地证申报企业备案号信息,程序更为简便快捷。

针对云南外贸特点,检验检疫部门还重点提升了特色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以松茸为例,为保证出口松茸鲜度,他们通过引进高端检测设备、改进技术方法,可在8小时左右准确高效完成相关检测。

针对信用等级良好的出口企业,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通过网站、大屏、QQ及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传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并开启了“产地证自助签证”模式,即将空白产地证签字盖章后交由企业批量保管,企业在系统审核通过后自助打印证书,即可使用,通过互联网完成原产地证电子信息申报、签证的全过程。此举极大提升签证效率,获得企业好评。

今年前三季度,云南农产品出口额达到29.9亿美元、增长2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93元、增长9.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政府搭台 聚力推广

今年8月26日,为期4天的2016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上海)推介活动在上海市农业展览馆开幕。短短几天时间,90%参展产品现场售罄,销售额达257.8万元,现场签约项目43个,金额6292.8万元,达成意向性协议196个,意向性金额3亿元。

这样卓有成效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云南已连续在上海成功举办了7届。“云品”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得到了上海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不仅在上海,“云品”还顺利走进北京、香港等城市,甚至走出国门,走进迪拜、莫斯科等国外城市。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种类多、生态优质,但“酒香也要会吆喝”,再好的农特产品如果没有恰当的宣传,也会烂在地里。对于僻处西南、群山阻隔的云南来说,大力度的宣传推介必不可少。

在云南,宣传推介不只是商家的事儿,各级政府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帮着“叫卖”。“云南的市场在全国,农村的市场在城市”,有谙于此,近年来,云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频放“大招”,积极在全国多地进行推介活动,全力打造高原特色产品绿色、有机、生态、优质、安全的品牌形象,搭建服务云南、联动全国、带动周边、辐射南亚东南亚、影响全球的国际化、专业化、高原特色采购平台。

2013年,云南省农业厅和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首次在昆明举办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创造了云南农产品流通史上空前的大手笔,5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经销商齐聚昆明,达成意向协议20多亿元。怒江州是云南最边远的地区,然而就是在这次对接会上,怒江老窝火腿被上海万有全公司一次性买断,至今还被这个贫困山区的群众所津津乐道。此后,双方不断深化全方位的合作,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今年第4届南博会期间,云花、云菜、云茶、云咖等通过云南特色产品推介会集中亮相,吸引了国内外120家专业采购商,达成意向签约金额149.6亿元人民币。

这样的推介会,主要突出云南高原现代农业的鲜明特色,突出“云系”地方特色知名产业,鼓励更多优质、生态、特色的云南农产品走出去,进一步加深各地对云南的了解,拓宽农业合作领域。在产品的选择上,则强化了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监督责任追究制度。

这样的推介会,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品质一次比一次优。据了解,单是云南省农业厅用于农产品市场推广的费用,就从2011年的300多万元猛增到现在的数千万元。

通过这样的推介会,云南成功将一批绿色、健康、优质的“云系”“滇牌”农特产品带到各地,进入广大消费者视野和心里,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市场认可度。梯田红米、马龙苹果、巧家红糖、丘北辣椒、澄江藕粉、大姚薄壳核桃、罗平蜂蜜……这些原本并不为外界熟知的特色农产品,开始赢得关注和口碑。

与此同时,众多企业也在上海等城市找到了代理商,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据了解,目前仅果蔬方面就有53家云南企业在上海常年销售。以蔬菜为例,目前上海每年蔬菜需求量在300万吨左右,其中云南蔬菜就占据20%。

政府的主动作为,使得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如咖啡、茶叶、花卉、果蔬等农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美洲、大洋洲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额达40.6亿美元。云南蔬菜已占供港蔬菜30%以上,供港蔬菜量全国第一位。农产品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大宗出口产品,直接出口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区第一。

据了解,未来,云南农垦集团还将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走出去”平台,在北、上、广、深、迪拜等地开设云品专卖店,冀望通过平台的搭建,让云南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及中小农业企业顺利“走出去”。

触“电”上网 琳琅云端

“做梦都想不到,通过一台电脑就把家里种的生姜卖出去了。”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当天,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的贫困户王正琼,通过该镇的农村电商脱贫创业园成功地将自家种植的100斤生姜卖到了北京、杭州和昆明三地。

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山货脱贫致富,这样的故事正在云南大山里不断上演。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抢抓“互联网+”大机遇,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深度融合,成效日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1900余家,全省90%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网上营销云南优势特色农产品。据阿里平台数据统计,2015年,云南省通过阿里零售平台销售的农产品交易额达27亿元,排名居全国第9位,增幅达35.6%。

山货“出山”离不开电商途径,发展农村电商一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15年4月,云南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实施意见》提出“把云南省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电子商务中心”,以此为目标,云南将在两年内力争创建8~10个要素集聚、模式创新、产业集中度高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30户以上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与共青团云南省委合作启动开展“百县千村万名英才”项目助推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根据规划,到2020年,云南将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5万人次以上。

政策护航,云南电商平台加速建设。昆明高新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与中国网库、贡天下特产网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构建包括电子商务服务、应用和支撑等方面的产业集群。省商务厅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推进淘宝·特色中国·云南馆和州市、县区地方馆建设,目前省级馆、曲靖、玉溪、楚雄、大理、丽江、迪庆、宾川、大姚等地方馆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数量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

洱源乳扇、南涧红云核桃、宾川突尼斯软籽石榴……在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打造的“彩云优品”移动电商平台上,汇聚了来自大理及各州市的优质农特产品。据统计,目前大理州共有70余家企业入驻“彩云优品”,上百种高原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6年三季度,全州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过40万元,有力地助推了大理州农村的脱贫步伐。

昭通苹果、蒙自石榴、元阳梯田红米……在过去,这些优质农产品,只有一部分通过蜿蜒的山路从田间地头走出大山;如今,借由“互联网+农业”这条“高速公路”,越来越多的云南优质农特产品被送上“云端”,搭上电商快车,走向全国各地。这其中,蒙自石榴堪称电商销售的一个成功范本。为了满足外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当地设立了“蒙自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此外,蒙自红河学院也开设有“电子产业文化园”,为在淘宝上开店卖石榴的创业学生提供资源支持。2014年和2015年,蒙自的石榴生意做到了全国农特产品网络生意的五十强。就在今秋,当地政府还举办了两个石榴节,一个线上的,一个线下的。其中,在网络石榴节上,16家电商就卖了1400万左右。

这样的喜人局面,今后还将在云岭大地遍地开花。据了解,云南省正在推动实施“兴边富民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以沿边州市为重点,分批逐步实施,建立州市、县区及乡镇三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2015年全省已打造8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今年还将建设15个示范县。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推广,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电子商务乡镇全覆盖。

就在前不久,云南省政府办公厅还下发《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打造20个以上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发展乡村网店10000个以上。借助电子商务,云南农特产品的“出山”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元阳梯田红米

猜你喜欢
云南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