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仁冬梅
文化素质对现代运动成绩的影响
文/仁冬梅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其根本在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任何方面的人才都离不开文化素质这个基础,它不仅在科技领域有明显的体现,而且在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成绩的提高等方面也体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运动员来说,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是成才的关键。身体素质是先天的,它可以在选材中解决,例如,篮球、排球运动员要求身高,跆拳道运动员需要柔韧,这些道理众所周知。但是,想要使他们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身体素质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唯一因素,更关键的因素在于接受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的强弱,这一切又取决于文化素质。美国职业运动员都要进入大学深造,或者是在大学生中挑选,这一点证明了业内人士对于文化素质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文化素质对于科学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接受能力的前提为理解。教练员在讲解技战术要领时,都要讲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合理性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和人体的结构有关。比如,人体不能反关节发力,发力时力的角度、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方向等不一样,其产生的效果则不同,等等,这些简单的问题对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运动员来说很容易理解,而对于一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运动员来讲则难以完全理解。
例如,对于以下两个问题——①起跳时助跑制动的作用,②踢脚靶时快速踢腿的作用,通过对少年体校运动员和大学运动队的调查,其理解正确率有很大差距。通过此项调查可知,文化素质的高低不同,决定了接受能力的不同,也使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把握有差异,它影响了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与发挥,因此影响了运动成绩。
体育比赛中情势瞬息万变,必然涉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知识的运用,运动员需要在刹那间立即作出最佳战术行动的选择和运用并迅速完成,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甚至其反应的快速性需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而要达到这种境界,运动员必须有丰富的“意识库”,并且要有联想的意识,灵活运用知识和配合技能,能从更多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战术应变情况,提高创造力。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以文化素质为基础。只有文化素质与技能相结合地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技战术运用的顶峰。反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制约了运动水平的提高。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文化素质与个体思维发展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思维主体的主观意识世界并非先天遗传,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去积累的,人的各种行为活动都要以思维发展为基础。对于运动员来说,战术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认识过程,它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行为活动与思维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在战术实践中,运动员的领悟能力的高低,就是指运动员对战术理解的思维活跃程度的高低与内化效果的优劣,思维与技能结合,可以解决传统战术中运动员被动参与、机械作用、脱离实践活动的现象,从而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因此,不同水平的思维必然产生不同水平的运动成绩,只有思维与技能完美结合,才能使运动员的战术领悟能力、实际应变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以及将技能转化为实际战术的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是一项科学的运动,是技战术的基本训练及实战经验的积累,但如果仅仅是1+1=2的累加,那么其成本未免高了些。作为运动员,对于技战术的学习以及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效果的认识应该能够举一反三,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战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并灵活多变地运用技战术,这对运动员的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文化素质是运动员接受运动技能,主动有效地实施技战术,并使技战术运用达到“自动化”程度的基础,是达到理想训练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提高教练员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运动成绩,保持较好的运动状态,达到较高的运动境界,必须提高每一个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