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暴力现象探析

2016-06-04 23:39金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成因危害策略

金璇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时有发生。网络语言是人们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交流的最主要方式,网络语言是网民传播情感和传递生活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度比较大,没有规则性的限制,网民可以自由、随意制造网络语言、选择语言和传播语言。在这种环境下,过于自由化的管理中出现了很多的不文明现象,也就是网络语言暴力。本文通过阐述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危害,从而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成因;危害;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79-03

20世纪90年代网络迅速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出一些问题和矛盾。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擬的世界,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公民在网络上得到了更多的话语权,成为了引导舆论的平台。但是在这种自由化管理的平台上,使网络语言存在很多虚假、黄色、消极的问题,侮辱谩骂成为了网络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分析和研究网络语言暴力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机制

暴力是导致人身伤害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将这种暴力应用到语言中,试图用语言攻击的形式对他人进行强行的伤害,叫做语言暴力。网络语言暴力就是指在网络平台上,利用强硬、不合法、不道德、不符合规范的词语,通过对语言的组织来剥夺他人话语权,并对他人造成心理或思想上的伤害。一般情况下使用网络暴力语言的人在说话中都违背了语言交际原则:条件原则、诚意原则、平和原则、文化原则。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语言暴力源于战国时期,孟子为了反对杨朱的”人人为已论”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曾经在《辟杨墨》中这样写道”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到了三国时期有”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些充分证明了语言暴力对人们的严重伤害。在今天的网络社会,网络语言暴力现象更为普通,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引发人们的深思。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整体的其中一部分,是一套发音的体系及风俗文化的一部分。赫德森的观点——”文化是由概念和命题构成的,而语言中的绝大多数词都是可以表达概念的”,甚至萨还尔本人也承认:”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文化粗俗化是一种社会现实存在的意识和现象,人的行为和语言都可以直接反映当代的社会文化,网络语言暴力就是对我国社会文化现状的最真实反映。在本体沦,意义并不就是符号本身、但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意义是离不开符号的。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它有很强的符号特征,而网络语言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符号意义。曾经网络语言暴力在文学界出现过问题,这与当代学术性和真实性有很大的关系。网络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带有娱乐性质,网络语言也具有情绪性和夸大性。由于网络没有限制的发展,网络文化以粗暴的形式展现出来,大多带有侮辱性的语言。例如网络空间内有很多宣扬传统文化和道德伦常的文章后面加上”不转全家死光”的语言,这就是典型的网络语言暴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众媒体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往往夸大其词,比较极端化。这些都会对公众造成误导。还有一些比较负面的消息中经常出现暴力和血腥的场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网络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暴力性,例如在聊天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炸弹、带血的刀、骷髅等表情。从整体上看,社会舆论可以很好地反映群众的意愿,但是其中存在着很多负面的思想,这就是来自社会舆论机制形成的非理性的一面。网络暴力语言的使用者现实中大多具有以下特征:没有个人判断力,情绪化比较严重。

(二)语言与心理的关系

语言暴力有显隐之分。“有学者指出显性的语言暴力,即一个人所用的语言在意义上的暴力指向明确,有时还配以激烈的音调,而这种音调反过来又促使语言的粗暴不断升级,多以语言的攻击性强为体现,如骂人。隐性的语言暴力,它的内容未必涉及暴力因素,但它的使用者试图强行将自己的意志施加给他人,因而这种语言总是作为一种‘公开的独白而取消倾诉和对话。”如果说,显性的语言暴力表现为一些直接外显的脏话、丑话,那么隐性语言暴力则更倾向于在思维逻辑上耍花样,布迪厄曾指出,通过一定的语言策略而施行的”符号暴力”或语言带来的”温和的暴力”,也可以是由语言、文化、思想和观念所构成的,是人们看不见的的暴力。从发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案例中看,现实社会中的很多矛盾都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反映出来。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过大,积压的情感和压力在网络平台上可以随意发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心理的不平衡,在现实社会中的利益冲突导致人们心理失衡。其中最现实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经济格局比较混乱,贫富差距较大,形成仇富、仇官的心理,这种心理通过网络语言进行传播和宣泄,最后无法终止。网络使用者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拥有足够的发言权和自由度。非理智状态下的思想已经无法被道德的力量所控制,就会将人本性中的阴暗面展现出来,占据控制地位,这些只有在网络中才可以做到;其次,从相关理论中知道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来自自卑和克服自卑。例如在白桦否定80后作家的事情,伤害了整个80后群体的自尊心,最后双方开始在网上进行谩骂和攻击,这都反映了人们的自卑心理;再次,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言论,开始释放自己的情感和社会意识。言论的自由性和虚拟性使网民更加的肆无忌惮,网络语言更加的暴力;最后是个人在整体中,个人放弃自己的想法,同大多数人共同做某一件事情。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种从众行为会使人具有安全感,同时也可以避免责任。在网络中,一些人利用激进的语言和行为招致更多人的追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本身的思想与其他人不一致,很快就会被孤立。

二、网络语言暴力问题产生的危害

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带来的深层本质危害主要可以从精神文化方面、汉语语言方面、传统道德方面来分析。

(一)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冲击

网络语言暴力问题作为一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对传统的精神文化有较大的冲击。其中包括对现代汉语的冲击,人际传播原则的冲击,以及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从现象学的本质看,回到事情本身,无论是真相还是假象。对于人生命体的个体来讲,应该都是有感情和意志的,不需要刻意探究和分析。

1.对现代汉语的冲击

网络语言暴力是在网络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对网络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严重打乱了汉语词汇的规则和意义,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冲击。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和虚拟性,参与网络交流的人都是比较新潮的年轻人,在进行交流时,同传统的语言产生了差异,例如网络暴力语言中常常出现”NND、TMD”等语言,随着这些语言的不断传播和使用,是网络的語言与现代汉语的发展相背离,影响了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给文字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2.对人际传播原则的冲击

网络语言暴力对礼貌原则进行了冲击,在现实社会中,礼貌除了道德的要求外,还维护了双方关系的和睦。但是,网络具有其开放性、自由性和虚拟性,这就导致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礼貌原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语言暴力具有非文明和非礼貌性,严重侵犯了网络语言的传播。

3.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道德是人们生活和行为的重要准则,但是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一些网络语言暴力使用者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黄色的传播、不负责任的辱骂,都违背了网络社会道德标准,导致传统的道德被质疑和挑战。

(二)引发实际生活中的犯罪行为产生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出现,严重冲击了人们的思想。一些人不仅仅满足于网络上的暴力行为,积压已久的情绪,在网络中无法释放的时候,就会导致在现实中出现犯罪行为。目前新闻上经常出现某人由于网络时间最终导致现实中杀人或被杀。由此可见,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三)偏执思维的形成

一般沉迷于网络和使用暴力语言者都具有偏激、情绪化和极端的性格特点。由于其本身就具有这种极端的思想,在网络语言暴力的熏陶下会加重其思想的极端性,也称之为偏执思维。偏执思维的形成并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熏陶,这会对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针对网络语言暴力问题采取的策略分析

研究防治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对策,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整治上,通过从本质上分析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来看,关于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整治措施也要从深层次人手,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

(一)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思想教育培训工作

首先,加强对网络编辑员规范网络语言和思想的培训。网络编辑人员是直接接触网站和网络的人,因此,要定期对网络编程人员进行语言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和考核。其次,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作为网络语言暴力的主要主体,必须对其从多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培养青少年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语言,由于青少年的判断力和识别力比较低,很容易出现盲目使用网络语言暴力,家长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加强对游戏和电影开发企业的思想培训工作,尽量在游戏和电影中避免血腥镜头的出现,相关部门需对其实施监督和检查,网络也要对内容进行筛选。只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人群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网络语言暴力问题。

(二)设立相关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首先,关于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防治措施最根本的就是从根源治理,从德育教育抓起,要求学校进行相关学科的设立,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建立合法规范的网络道德教育观念体系。在开设网络道德建设课程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符合道德标准和德育体系的内容,构建全面的道德教育体系。并对相关的学科进行定期的考试,考试成绩以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成绩,建立奖惩制度,保证该学科的持续发展,发挥其作用。

其次,采取多种教育方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学习方式,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例如采用探究法和价值支撑法,开设课外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责任意识和批判意识,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

最后,建立校园网络社区,将示范语言与网络语言相结合,不断完善语言新政策,认真对待语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哪个阶级的教育,都需要注重虚拟网络语言的管理,形成规范的用语氛围。

(三)严格清查网络语言暴力现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制定网络管理法规

通过设立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采取相关活动,对网络暴力语言现象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防治。对于网络管理工作需进行强化和完善,尤其是在立法工作上,要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对网络暴力语言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大处罚的力度,才能给使用者一个警醒。进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完善网络语言监管机制

首先,要加强网站的管理,加强对门户网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对网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控和检查,要求网站加强对内容的管理和审核。建立网站防火墙,对网络上的污秽、反动内容进行自动的阻挡和清理。其次,由于网络上的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很多层次的差别,因此,要对网站语言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要求,建立网络语言的差异规范,保证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结语

有史以来中华文化就讲求亲和睦,主张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便是用仁爱之心来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联。儒家思想的精髓是性本善,善是道德的重要体现。人们在任何环境之下,都需把持住善的本性。网络语言暴力走到了善的对立面,是一种人性扭曲的恶的表达,是对自我善的放松和消解。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语言暴力现象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将处于多么尴尬与危险的状态。在互联网中,每一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网民应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考量语言暴力的伤害,多予他人以善意的理解和表达,走忠恕之道,以进一步提升自我行为管控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语言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成因危害策略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酗酒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