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高专学生礼仪修养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6-06-04 23:09孙炜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礼仪院校

孙炜芳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以下简称高职生)的道德水平下滑,礼仪行为不端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高职生的礼仪修养应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重视。本文从高职生提高礼仪修养的必要性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高职生礼仪修养现状,并在分析形成高职生礼仪修养现状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职生礼仪修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礼仪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29-02

一、高职生提高礼仪修养的必要性

(一)礼仪修养的概念

修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学问、技艺等方面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艰苦磨炼以及情操的陶冶逐渐使自己具备某一方面的品质和能力,是一个人的品德、知识、能力、才华的一种积淀,还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反映。礼仪也需要修养。礼仪作为一种修养的内容,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

礼仪修养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礼仪规范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礼仪的品质、意识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从而形成一种境界和涵养。

(二)高职生提高礼仪修养的必要性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不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高职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礼仪修养直接关系到整个大学生群体素质。在高职生生开展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高职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整个大学生群体素质提升,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生礼仪修养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为了了解高职生礼仪修养现状,笔者选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同时还自编了《高职生礼仪修养问卷调查》,对厦门市四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自身礼仪认知、礼仪修养水平、对周围高职生礼仪修养的满意度以及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的必要性、礼仪教育内容以及有效形式等方面做了调查。此次调研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为100%。

(二)高职生礼仪修养现状分析

1.礼仪知识匮乏

通过问卷了解调查对象对礼仪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有部分学生自认为能灵活、准确运用该礼仪,实际上却未必。若排除这部分学生,实际掌握这些礼仪的学生人数更少。可见,多数高职生礼仪知识匮乏,对于基本的礼仪知识都无法准确运用。

2.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懂礼

当询问调查对象对本校学生礼仪修养的满意程度时,有188人认为“总体很好,只是个别学生缺乏礼仪修养”,占调查人数的75.2%;当询问调查对象对自身礼仪修养满意度时,有187人对自身的礼仪修养程度“基本满意”,占调查人数的74.8%。而笔者设计的问卷中调查学生是否平時见到老师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只有89名学生选择“会”主动向老师问好,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5.6%;调查学生“是否会穿着睡衣、拖鞋到食堂、超市等公共场所”,只有120名学生选择“从不”,占被调查人数的48%;询问“晚辈和长辈握手时应谁先伸手”时,只有35名学生选择正确答案“长辈”,仅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4%。可见,高职生对礼仪知识匮乏,特别是对社交礼仪知识了解不多,而且多数高职生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懂礼。

3.礼仪认知与礼仪表现不统一

在与高职生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高职生存在严重的礼仪认知与礼仪表现不统一的现象。如有些高职生指导不应穿着拖鞋进教室上课,不应迟到、早退,不应在课堂上说话,这些都是对教师的不尊重的行为,但是为了图自身方便和痛快,仍然做出了无礼的行为,或者模仿周围的同学做出了上述行为;有些高职生知道便后应该冲水,但是有时候就会忽略该行为;明知道见到教师应该问好,但有时候会羞于表达等等。这些现象均说明高职生对礼仪的认知和表现存在不统一的现象。

4.高职院校缺失礼仪教育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所在的专业是否开设礼仪课程,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多数专业均未开设礼仪课程。笔者对调研的部分高职院校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交流过程中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多数为学表演艺术类的、旅游管理、商务管理类的专业,其他多数专业基本未开设礼仪课程。可见高职院校缺失礼仪教育。80%的没有开礼仪课,10%有开礼仪课,10%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5.具有较为强烈的学习礼仪知识的意愿

但是从调研结果来看,有70%的高职生有选择非常需要加强自身礼仪修养。可见多数的高职生还是有较为强烈的学习礼仪知识的意愿。而且从表3可见,高职生愿意学习的礼仪知识包含了仪容仪表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求知礼仪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于社交礼仪和求知礼仪,被调查对象中分别有高达75.6%和89.2%的学生认为是高职生应该掌握的礼仪。

三、高职生礼仪修养较差原因分析

(一)家庭礼仪教育缺失

在调研中发现有127名学生,认为礼仪教育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0.8。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相当部分的家长尚存在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的观念。即使有部分家长已经重视到家庭教育问题,但认识仍存在片面性。他们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就是督促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一味关心子女成绩而忽略子女礼仪教育,使得子女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上处处不懂礼。更有甚者,部分家长自身亦缺乏基本礼仪修养,这种“示范”对高职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二)高职院校对礼仪教育不够重视

在对调查者所在的专业进行“是否有开设礼仪方面的课程”的调查中,发现有80%的学生反映所在的专业是没有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而询问调查者“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会穿插礼仪知识”时,发现只有40名学生反映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会穿插礼仪知识,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6%。据了解在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尚存在不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上课迟到、坐着上课等现象,甚至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使用侮辱性语言的言行。可见高职院校上至教学管理者,下至普通的教师都未意识到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三)高职生自律能力较差

當前在校的高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中成长。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自律能力较差,容易盲目的模仿和从众。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自然会带来的不良的行为和嗜好,缺乏基本的礼仪素养。

四、提高高职生礼仪修养的对策

(一)改变礼仪教育观念

高职生的礼仪修养,除了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家庭以及学校教育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优秀的礼仪品质。

家庭教育在高职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家长的情感、态度和价佰取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态度。以专制的方式教育孩子,可能会使孩子胆小、自卑,或者会使孩子在捉弄、报复别人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孩子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而以民主平等的方式教育孩子,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和引导,能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自尊自信、待人友好、谦恭有礼的礼仪品质。所以高职生家长们应更新观念,教育方式应该变专制为民主,以便高职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主要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更强调学生掌握的技能,而忽略了人文素养教,特别是礼仪教育内容。而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真正身心和谐的高职生,礼仪教育的缺失已经影响到高职生的健康成长。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应将礼仪教育内容纳入培养方案中,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中,在注重知识技能教授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身心的发展,重视学生的礼仪教养,重视学生行为的规范,杜绝高职生“受教育没教养”的礼仪不端现象。

(二)发挥高职院校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的礼仪修养对学生的礼仪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即使只是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要修炼日常日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让自身的礼仪修养的言行感染影响学生。如教师应着装大方简洁,注意个人卫生,学生问好时要微笑向学生还礼,遵守课堂教学规范、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坐着上课,关心学生、不适用侮辱性言语,在校用餐注意用餐礼仪,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通过做好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三)普遍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及“您认为有必要把礼仪课程列入课堂教学吗?”有200名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0%。说明高职生普遍具有在课堂学习礼仪知识的愿望。对高职生进行礼仪课程教育,能直接教会他们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塑造良好的形象。所以建议各高职院校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礼仪课程,以满足学生提高自身礼仪修养的需求。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高职生礼仪院校
礼仪篇(下)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