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甜甜
摘 要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也体现不同的文化现象。“龙”文化和“象”文化分别影响着汉、泰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从汉、泰语言中含有“龙”、“ ”(象)词汇入手,尝试对这些词汇中的部分文化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 龙 象 汉语 泰语 文化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它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词汇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随处可见。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在汉语中含有龙的词汇不计其数,这些词汇都成了龙文化的外在表现。同样,象在泰国是其国家标志,象文化也就成了泰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泰语中含有“”(象)的词汇也不在少数。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含有“龙”、“”(象)的汉泰词汇中的部分文化意义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实质性帮助。
1中国龙文化与泰国象文化概述
“龙”是汉民族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通过想象而虚构出来的动物形象。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龙是中华民族信仰和崇拜的古老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泰国被称为“白象之邦”。泰国人将大象视为国家代表性动物,这不仅仅是因为泰国大象的数量众多,更重要的是,大象在泰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象文化的起源可以说是源于宗教。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相传佛祖释迦摩尼是其母在梦见白象之后诞生的。在大象与泰国国教产生了联系之后,象文化才由此定格。当代,大象是泰国国泰民安的功臣,是人们心中神圣的象征,是吉祥的化身,是智慧的散播者,象文化已成为泰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汉语和泰语中含有“龙”、“”(象)词汇的文化意象
2.1国家与民族的象征
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成为世界上无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共同的心理图腾和精神寄托。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整个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在汉语中,用“龙困浅滩”来形容中国大地悲惨的境遇,而当代日趋强大的中国被誉为“东方巨龙”。
提及“白象之国”,人们一定就会想到泰国。将大象视为泰国的国家象征是当之无愧的。最为巧合的是,细看泰国的整个国家版图,就如象首一般,泰国人也将自己国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头部,用“”(象冠) 、用“”(象耳)代表东北地区 、暹罗湾代表的是“”(象口) ,而南方的长条地带则用“”(象鼻)来表示。
2.2祥瑞与价值的象征
在汉语、泰语中,许多的词汇里只要沾上“龙”字和“象”字,就会或多或少带上了神圣、祥瑞光环,是珍贵的体现。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是集万物所长的通天神兽,吉瑞之兽。龙的形象几乎集中了中国人追求祥瑞美好的所有理想。就如成语“龙凤呈祥”,这一图案几乎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是普天同祥的最美画面。“金龙献瑞”也是对他人最好的祝福。
泰国的佛教背景使得泰国人民古往今来都将白象视为祥国瑞兽,说起“”(白象)就会觉得整个民族的运势都将变得如它一般都吉祥,智睿,白象的出现就预示着大吉之兆。
象文化随着泰语的发展而发展,并互相影响和渗透。如“”愿意为象牙,引申为珍贵的东西。而“”里的“”形容有价值的东西。
2.3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上古时期的统治者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人在春秋后形成的文献中都被说成是与龙有关,秦始皇曾被称为“祖龙”。龙从此成了皇帝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白龙鱼服”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份,改装出行。“鼎成龙升”指帝王去世。“凤阁龙楼”喻指统治者的居住宫殿等等。
在泰国,象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在某些方面它也成了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在泰国历史上,白象的地位至高无上,是权力的象征。泰国王室有一种勋章叫“”,即为“白象勋章”。这个勋章是外籍人士在泰国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再如“”的原意是大象在行进的时候不要强制让它停下来,喻指大人物要改革时请不要随意阻止。
2.4睿智与才华的象征
在汉语里,一部分成语中含有的“龙”字都是智慧与才华的体现。如 “龙驹凤雏”,是指英俊秀颖的少年。“打凤捞龙”,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同样,泰语中,有些词汇中的“”(象)也是聪慧,有能力的体现。如“”大象都是来来自各地的森林之中的。喻指有才之人到处都有。
2.5“龙”、“”(象)与其它动物的对称
对大量的含有“龙”的成语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龙”常常与其他的动物形成对照。
例如与“凤”的结合,如“龙凤呈祥”、“凤翥龙蟠”、“龙章凤函”、“龙血凤髓”等。
又如与“鱼”的结合,如“鱼龙曼衍”、“鱼龙混杂”、“鱼质龙文”等。
还有与“马”的结合的“龙马精神”。与“蛇”的“龙鬼蛇神”。与“虎”的“龙盘虎踞”等等。
而在泰语中,比较难找到与“”(象)形成对称的词汇。与 “”(象)相对称的词汇仅有“(蚱蜢)”和“(老鼠)”。
3总结
刘珣老师曾说过“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的结合相关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文化知识的输入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通过对含有“龙”、“”(象)词汇中一些相同文化意象的总结,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忠培.龙与中国文化(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庞进.中国龙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3-38.
[3] 吴晓莉.中国的“龙”与西方“dragon”文化对比[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8(3).
[4] 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