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光

2016-06-04 18:47赵琳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推拿人物形象

赵琳

【摘 要】人物是电影核心元素之一,不同主人公的形象构建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故事,对推动情节、突出象征含义都有基础性的意义。本文从电影《推拿》出发,通过分析电影中时代与人物的关系、主人公的特性与象征意义,以求达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推拿》;人物形象;人物冲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42-02

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娄烨,无论是其地下先锋电影的尝试,还是近几年趋于稳定期的作品,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2014年的新作《推拿》也不例外,表现的是一群盲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推拿》以其独特的选材和视角获得了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表明了娄烨的电影也表现着向主流文化叙事靠拢的趋势。

一、人物时代关联性

(一)时代下的城市寓言

首先,空间为情节和人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叙事背景,它的要素包括地点、时间、环境和道具。这些都是营造一个空间、进行空间设置的必备要素。其次,电影空间实质上是叙事文本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叙事空间的研究也就是对电影中空间层次的诠释,从而推进叙事形成的重要意义与风格的特殊化。空间是电影要素,但空间在故事发展中并不是总起着叙事作用的,有时空间仅是起着作为故事容器、承载着故事发生的地点的作用。娄烨电影中的空间就是这样,如《颐和园》中的北京、柏林,《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的南京,他们是现代化都市的一个具象的表征,展现的依旧是大时代下的人物。城市原本就是人组成的,所以讲城市的故事,也就必然是讲人物的故事。在《推拿》中,娄烨表现的依旧是南京,“那是一个人们拼命挣钱的疯狂岁月,也是盲人推拿的黄金时期。”《推拿》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里,展现了独特质感的城市,以及城市中那群特殊盲人的情感生活。

(二)人物的相对独立性

虽然背景是呈现故事的容器,但娄烨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去塑造每个不同的城市。在电影中,他的城市是有一定相似性的,那就是缺少了明显的时代印记。如《颐和园》讲述的是80年代大背景下的故事,但是没有过多地表现属于那个特定时代的环境,人物又往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推拿》中,虽然设定故事的大背景是南京,但是也没有刻意为塑造城市而展现城市环境。影片中,展现环境的段落主要集中在电影的开头,在旁白的解说中,几笔勾勒出相对闲适的南京风貌。接着导演用十个镜头展现了主要人物——也就是盲人群体,从大街上回到推拿中心的过程,一方面展现了部分街景,一方面展现了故事的主要空间——推拿中心。除此之外,主要是对老王和小孔、小马和小蛮、沙复明和都红为主的盲人生活与情感纠葛的表现与描述。在遵循大时代的人物设定下,娄烨一方面使人物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对时代有一定的表述与交代。

二、群体主人公整一性

(一)群像性的描写

主人公是故事片必不可少的要素,一般可以分为单一主人公和多重主人公。单一主人公指的是在影片中位于最主要地位的人物,其他人物通常都是为主人公服务的,在人物关系上为简单人物关系,表现为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人物关系。多重主人公则指的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人物构成,同时必须达到两个条件,“第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必须志同道合,共同有一个欲望;第二,在为了满足这一欲望的斗争中,他们必须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一荣皆荣,一损俱损。在一个复合主人公之内,动机、行为和结果都是共同的。”在《推拿》中,所有的主人公都是盲人,这就就体现了“志同道合”,他们的欲望就是融入主流社会,另一个欲望则是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在整部影片中,主人公的轨迹也大致相同,各自遇到困境,并于压力下解决困境,最后推拿中心解散,大家依旧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体现了主人公内在的共同性。《推拿》中,群像性的描写突出了群体的特殊化与边缘化,这一点与娄烨以往的电影是相呼应的,如同性恋者(《浮城迷事》)、摇滚青年(《苏州河》)、绑架者(《苏州河》)……通过表现这些非主流人物的情感故事,达到对世界的情感表达。

(二)人物主线的选择

《推拿》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小说,在小说中,没有特定的主要人物,每一章的主要人物都是不同的,人物的分量是平均的。但是由于文学作品和电影的媒介不同,导演对小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简化,选出了相对来说有特点的六个人物,三对关系进行改编。这样的叙事结构满足了电影的叙事特点,情节相对集中、冲突相对明显,矛盾层层递进,故事显得更完整。

另一方面来说,多重主人公内部来说各有不同。虽然特质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问题。从外部看,他们是命运共同体,从内部看,他们又是彼此独立的。在这一层次上,又可以把他们的关系看成复杂的人物关系。在相对复杂的人物关系中,人物关系对叙事也产生了一定作用,在这一层面上,做人物关系就是做戏,即推动故事的发展。《推拿》中,老王和小孔是恋人,沙复明和老王是同学,沙复明喜欢都红,小马和都红都是盲人学校毕业的,小马对小孔有一种性迷恋,而都红喜欢小马。这样,主要人物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人物关系。其次,主要人物又与其他次要人物有相应的人物关系,比如老王与讨债者,小马与小蛮等等。这样,人物关系参与了电影的叙事,具备叙事功能,这是《推拿》人物的相对特殊性。

三、人物符号象征性

电影作为符号文本,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因为“符号化是给某种载体以意义。”信息传送的流程是“(发送者╱意图信息)→符号载体╱信息意义→(接受者╱解释意义→反应”,所以作为电影中信息的发出者(导演),通过电影文本(符号载体)达到传送意图信息的目的,观众(接受者)则通过对电影的观看,并作出反应,完成整个信息的传送过程。电影片中的两个要素一是人物,一是情节。作为故事片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人物往往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从而揭示更深的主题意义。

(一)盲人、妓女——边缘化的人物关照

盲人和妓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身份缺失的象征。盲人是生理上的缺失,是难以融进主流社会的。而妓女则是被主流文化排除的,也是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的。在这一层面上看,二者都是边缘人物,面对着如何融进主流社会这一共同的问题。导演以现实生活为原型进行创作,以现实主义揭示和反应人性为目的,对身份缺失的群体进行独特的关照,展现了他的人文情怀。首先,他们是有身份认同的基础的,片中没有让妓女对盲人有一种偏见,而是一视同仁。他们同坐在一个屋里聊天,当小马被警察抓走的时候,其中一个还说“他是瞎子,别抓他。”在小马被健全人欺负的时候,妓女还帮着劝架。在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表现在小马与小蛮这对人物关系上,小马是盲人群体中的个体,具有群体的共性,其次小马是连接这两个特殊群体的主要人物。影片虽是群体主人公,但是选择以小马的视点展开和结束故事,表明人物有其特殊的象征涵义。第一,小马是缺失的——生理上、心理上。“一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小马的眼睛和他的妈妈”,从生理上看,他不再是健全的。从心理上看,他缺失了母爱,母亲的“缺席”,使小马对年长女性产生一种特殊的迷恋,表现在他三番五次想接近小孔,人物前是具有独特性。第二,小马是躁动的——青春期的特殊性。青春期是蠢蠢欲动、狂躁不安的,虽然小马是盲人,但是他也有属于正常青春期少年一样的懵懂与不安,所以他一开始才会对小孔有迷恋的感觉,通过这样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达到第二层人物关照。

(二)健全人——对主流社会的反思

与盲人相对应的就是健全人,影片中,健全人是主流社会的象征,他们是一个团体,有着相同的特征与社会符号。影片以展现盲人群体的生活情感为主线,同时也体现了对主流社会的反思。

电影当中的社会处在转型期,电影中提到的“盲人推拿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人们纷纷下海经商、物质消费的年代。过度消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影片虽然没有正面展现,但是通过对盲人群体的表现,以及盲人群体努力融入主流社会表现了这一点,“眼睛是有分工的,有的眼睛看的见光,有的眼睛看得见黑。”盲人群体懂得的道理未必健全人就会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健全人往往在心理上是盲的,而盲人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眼一瞎却把什么都看清了。”导演通过这样的反衬,通过自然情节的描写,表达其特殊的人文反思。

四、结语

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之一,一方面,他的风格与其他的第六代导演一样,“选择的是现实的边缘,……破坏集体神话……呈现城市中国……是个人自由叙事。”另一方面,他的电影又存在着自己的特殊性。“而对于性,娄烨却认为自己是在极其正常的范畴内进行表达。他认为,不真实的性和暴力,才是过分的;干扰观众进入电影的性和暴力,才是过分的。就像弗洛伊德的学说,性是人一切行为的驱动力。“性是自然世界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哪怕你是自由的人类。如果你想去揭露人性,很难绕过性爱。但是,当你试图去揭露时代的时候,很难避免的人性。”因此他的电影不光关注边缘人物,还关注特殊群体,就像《推拿》中的盲人群体,紧扣城市空间与城市人物的情感,以及人与时代的关系。

另一方面,他的电影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电影往往无法通过审查,与观众见面。“一如安德烈·巴赞所说;‘电影没有起码数量的直接观众(这个起码数量也相当可观)就不能存在。”如《颐和园》一直没有通过审查,获得公映,而《推拿》也是在剪辑改动过后才最终上映,当时娄烨为了通过审查,做好了剪辑三个版本的打算,如何在商业与文艺做出良好的平衡点,这是值得思考的。处理好的这点,娄烨的电影将会大大推进新时期电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麦基.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2]曹峻冰.从小说到电影的改变局限[J].写作,1994(10).

[3]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曹峻冰.电影导演创作与文化思辨[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5]靳雯.推拿“六记”:娄烨电影的“暗黑”叙事[N].齐鲁周刊,2014-11-28.

作者简介:

赵 琳,女,湖北利川人,土家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学。

猜你喜欢
推拿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