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迎战水患威胁

2016-06-04 08:26
环球时报 2016-06-04
关键词:塞纳河卢浮宫洪灾

3日,巴黎塞纳河水位大幅上涨,阿尔玛桥下着名的朱阿夫雕像被淹。根据经验,一旦水位漫过其脚面,塞纳河就要发大水。

北半球的暴雨在袭击中国南方9省、并造成武汉等城市内涝的同时,也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等欧洲国家。6月3日的卢浮宫已然成为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宫殿”,巴黎人正在投入“72小时抢救艺术品”的战斗。而在那些远离城市的村镇,据报道至少已有15名德法公民死于洪灾,法国的环境部长说,她担心当洪水退去的那天,会有更多遇难者尸体出现。当内涝让许多中国城市大伤脑筋时,德国的城市规划师也发出了“我们的下水道不堪重负”的感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国玉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还不能肯定,今年全球部分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多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在抗涝救灾面前,各国都需要不断地适应和改进。

巴黎拉响橙色警报

周五,卢浮宫闭馆一天。周四《环球时报》记者打电话给卢浮宫博物馆时,有关负责人表示,卢浮宫的“危机小组”已经开始行动,将位于卢浮宫地下艺术品收藏库里的艺术品迅速转移到不会受洪水威胁的地方。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要转移的主要涉及十几万件各类文物,其中伊斯兰文物馆区周四已经关闭,以便让工作人员进行转移的工作。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卢浮宫需要至少72小时来将约15万件绘画、雕塑及各种艺术品从地下室搬到楼上的储藏室。

周五,法国文化部长召集巴黎各大博物馆及文化设施负责人开会,讨论和评估塞纳河洪水的威胁。在卢浮宫斜对面的奥赛博物馆,从2日开始也将底楼展出的艺术品搬到上面楼层。奥赛博物馆收藏着世界上最多的印象派珍品画作,包括马奈、梵高的部分画作及高更的24幅作品。其他一些多多少少面临威胁的着名博物馆与文化设施,如塞纳河畔、埃菲尔铁塔脚下的布朗利博物馆、蓬皮杜文化中心、法兰西大图书馆等,也都在采取各种防洪措施。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在巴黎看到,塞纳河水位3日大幅上涨,巴黎市内的各座桥梁的桥洞很多已被洪水吞没。塞纳河畔的地铁快线C线已经关闭,其他地铁也相应受到影响。塞纳河畔平时供游人散步的河滨道大都遭到水淹,已经浸入水下。塞纳河游船也几乎全线停开。阿尔玛桥下着名的朱阿夫士兵雕像是衡量塞纳河水位的最佳标志:一旦水位涨到朱阿夫的脚面,意味着塞纳河就要发大水了。1910年大洪水时,水淹到了雕像的肩膀。后来人们将这一雕像的底座提高了一些,3日早上,水淹到雕像的小腿,到当天下午,已经淹到了大腿。

据《费加罗报》报道,巴黎平时的水位才3-4米,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塞纳河中上游连续降雨导致水位急涨,巴黎2日的水位已达5.6米左右。3日,塞纳河水位涨到6.3米左右,法国环境部声称“最糟情况”会达到6.5米。历史上塞纳河最高的水位是1910年大洪灾时的8.6米,人们开始猜测:巴黎是否会再次遇到如1910年大洪水袭击的场景。

目前,巴黎市警察总局宣布巴黎处于橙色警报状态。警方称,红色警报是在水位到7.3米时才会发出的,因为这样的水位就可能威胁到巴黎居民的生命。据警方通报,大巴黎地区消防员已经出动了6000次,目前已经动员了1000名消防员,还有50名潜水专家、6架直升机、25艘登陆艇、4组水泵随时准备应对洪水威胁。

罢工尚未了,水灾又来袭

“6人证实死亡”,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3日称,周四晚上,在巴伐利亚州洪水最严重的洛塔-因县,证实一名65岁的男子死亡,使该州在近几日暴雨中死亡的人数增加到6人,警方称目前还有4人失踪。当地9000户人家断电,缺少饮用水。下巴伐利亚已出动所有能够部署的警员。

而在德国西南部的莱因兰-普法尔茨州也证实,至少有4人在洪水中遇难。一名13岁的女孩在朔恩多夫和乌尔巴赫之间的一段铁轨附近丧生。她当时和一名12岁的男孩一起在一座新建的铁路桥下避雨,女孩因离铁轨过近被飞驶而过的城际快车撞到之后殒命。还有一位60岁老人被困在洪水淹没的地下室里死亡。

据美联社3日报道,本周在这场洪灾中遇难的欧洲人至少已经达到15名。法国总统奥朗德说,他担心这场“自然灾害”到下周时会蔓延至更多的地区。在法国小镇蒙达顿,暴雨导致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只有顶部露出水面。在不少地方,救援者只有通过橡皮艇才能到达受困者那里。法国内穆尔镇的一个店员告诉《卫报》记者,他活了60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灾,“这个镇的中心已经完全处于水下,所有的商店都被毁了。”法国环境部长罗雅尔称,她担心当洪水撤退后,在法国一些村庄里,会有更多被淹的尸体被发现。

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洪灾中不幸遇难者表示哀悼,并鼓励大家“在灾难中表现出团结互助精神。”但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在德国受灾地区,也发生了趁火打劫的事件,两名撬开汽车的盗窃犯被警方抓获。

《环球时报》记者3日在街头随机采访巴黎市民,许多人表示无奈:已经有反对劳工法改革的罢工运动,加油站加不上油,地铁、火车也停运,让人们生活很不方便。现在又遭到洪水威胁,真是祸不单行啊。他们表示,即将在法国举行的欧洲杯足球赛肯定也多多少少会受洪水影响。

“百年一遇”降水每年都可能有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3日报道,由于水位暴涨,南部两州一些地区的地下水通道全部漫灌,很多汽车都整个漂浮在水里,不少城镇被洪水包围。

除德法外,比利时北部的安特卫普、西部的弗兰德等地区也遭遇洪灾。奥地利近日也一度洪水泛滥。

这场洪灾引起了气象专家的重视。“这是我31年工作生涯里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德国气象局气象学家弗里德里希指出,这是所谓季风效应导致的。欧洲现在已是比较温暖的夏日,大陆的暖空气上升和海上潮湿气团相遇,导致暴雨。

“大雨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位于基尔的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区域气候动力研究专家拉蒂夫教授对《图片报》指出,大雨和洪水都是气候变化的证据。这清楚地表明,如果气候进一步变化,温室气体就会发生什么。自有记录的1881年以来,德国温度已上升1.4度。温度升高一度,空气的水含量上升7%。最终导致暴雨增加。

近日中国南方多地也遭暴雨袭击,据国家防总消息,南方9省有160多万人受灾,多条江河水位已经超过1998年同期水位,而湖北省的强降雨据称为“36年一遇”。

全球的暴雨是增多了吗?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国玉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目前还不能肯定,这次欧洲的暴雨洪灾跟全球气候变暖是否有联系。他说,近年来我们感觉洪灾变多了,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观测更完善,新闻报道的覆盖也更全面了,“部分地区社会系统对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为脆弱也是原因之一”。他说,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暴雨不是在这里发生,就是在那里发生。就“百年一遇”的极端强降水事件来说,在有人类居住的地区每年都可能出现,今年出现在巴黎,明年就可能出现在另一个城市,只是在人迹罕至的地区出现时,人们不大关注罢了。

下水道没有“德国神话”

曾经,德国的下水道在中国互联网上被奉为经典。去年1月《南德意志报》发表文章批驳了这一“德国神话”,报道称,当年德国人所修缮的下水管道只占青岛全城管道的3%,所以“青岛由于约100年前德国人承建的下水管道,洪灾无积水”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此次遭受洪灾后,德国人开始了自我检讨。德国斯图加特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研究所所长安特耶·斯托克曼教授说,“至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我们没有赶上气候变化。我们的下水道不堪重负,无法排泄洪水。德国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建设广场、公园和街道,不让洪水淹没城镇,同时也要建设好运河和水道。现在,一些欧洲城市,如鹿特丹、哥本哈根、汉堡港等,都已经建设了对抗洪水的设施,其他城镇也要跟上。”

“洪水过后又是洪水”,德国《威斯法伦新闻报》3日也指出,大洪水显示德国对抗洪水做得远远不够。德国农村将河道拉直,破坏沼泽,城市下水道太小,但各地政府却不愿在抗洪基础设施上投资。除了沙袋,放置钢板桩和钢筋堤坝外,德国还没有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如果不改变,未来仍会闹洪灾。

“我们在防止洪水上做了很多错事。”德国自然保护组织负责人赫伯特·罗内尔表示,德国过去在防洪上走了弯路,河流变窄,堤坝进一步增加,导致泄洪能力下降。“洪水问题也有人为原因。我们正在为自己还债。”

德国《图片报》说,“气候变化往往被低估,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危机系统也没有赶上,需要新思路。”“我们无能为力”,德国新闻电视台尖锐地批评说,德法部分地区遭遇的罕见洪灾,已造成多人丧生,而德国救援人员和政府部门无法施展救援措施。

对此,任国玉对《环球时报》说,不能否认,在发达国家,由于水利基础设施相对健全,总体损失会小一些,主要是因灾致死的人数会少很多。但我们也不应该妄自菲薄。中国的抗灾能力提升很快,特别是经常发生暴雨的南方地区,人们应对暴雨、洪水、台风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其中不断改进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起到很大作用。“我可以有信心地说,将来再发生特大暴雨洪灾,也许经济损失未必会少,但因灾致死的人员总体上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最值得期待的进步,因为世界万物,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

猜你喜欢
塞纳河卢浮宫洪灾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巴黎市长儿子游400公里证明塞纳河不脏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夕阳下的塞纳河
安排塞纳河岸浴缸泡澡,宜家挨批
“犯傻”的卢浮宫
醒醒吧,人类!
揭开卢浮宫的赚钱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