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 上海影人港漂生涯

2016-06-03 18:35张伟
大众电影 2016年5期
关键词:佳期影坛影人

张伟

香港的电影发展很早,几乎和内地同步,粤语影片一直占据着香港影坛的主流位置。1937年抗战爆发后,蔡楚生等一批沪上影人曾南下香港拍片,国语电影始获得一隅之地,但数量很少,有影响的只有《孤岛天堂》等不多的几部。抗战胜利后,很快爆发国其内战,一批影人感觉形势不明朗;加上一些在抗战期间曾在“华影”拍过片的影人心存顾虑,于是离上海不算远,形势又比较稳定的香港成了他们的首选之地。

白光主演《血染海棠红》剧照

当时前往香港发展的影人很多,他们一般被称作“上海南迁影人群体”,其中既有编导、演员等主要创作人员,也包括制片商及各类技术人员。他们带去了经验、资本和文化的碰撞,创办了香港第一批真正有影响的国语电影厂一大中华、永华、长城等,而他们创作的大量国语影片则为香港电影开创了新的局面。

以朱石麟、卜万苍、李萍倩、马徐维邦、岳枫等为代表的编导群体

朱石麟(1899-1967),原籍江苏太仓。肄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早年曾在华北电影公司任职,编写有《故都春梦》等剧本;后加入“联华”,1934年导演《慈母曲》一举成名。朱石麟因足疾不良于行,活动较少却饱览群书,不少作品都改编自中外文学名著。他导演的电影传统观念的痕迹较深,风格细腻。他为人忠厚,乐于提携后辈,桑弧、屠光启等都奉他为师,艺术上也受其影响。1946年他较早去了香港,成为香港国语影片的拓荒人,代表作品有《清宫秘史》《一板之隔》《故园春梦》等。

朱石麟涉足影坛凡三十余年,时间虽不能说很长,但肯定能列入拍摄影片最多的编导行列。他一生编剧、导演的电影超过百部,吴咏恩、吴君玉编制的《朱石麟电影作品年表》统计是112部,是名副其实的“百部编导”。难能可贵的是,朱石麟编导的影片整体都在水准线以上,有其一贯的风格和追求,能列入优秀影片的也不在少数。他的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人间世俗”,既有对传统道德和人伦价值的深切把握,又能贴切入微地表现人间百态,表现了他对世象的洞察力,以及对艺术游刃有余的驾驭力。朱石麟比费穆奉献有更多的作品,堪称中国现代影坛、尤其是战后香港最杰出的电影编导。

2015年底,“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中放映的两部朱石麟作品,《花姑娘》改编自莫泊桑的名著《羊脂球》,《误佳期》的构思情节则源于《马路天使》,故又名《小喇叭与阿翠》,但他都有创造性的出色发挥。如前者对复杂人性的深刻表现和发掘,后者细腻的电影语言和对喜剧节奏的流畅把握,都体现了朱石麟的艺术才华。观看《误佳期》时,大家对影片中那块多次绊倒“小喇叭”的洋行界石一定印象深刻,编导设置这一细节当然不会仅仅只是为了逗人一笑,其中的象征意义明眼人应该不难猜到,这种含蓄的艺术批判,以后也成为很多香港影片的优秀传统。影片中阿翠哼唱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彼时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而作为进步阵营象征的阿英姐在小喇叭和阿翠婚礼上的演讲,无论是内容还是体貌形态,活脱脱就是一个解放区女干部的形象,这大概也算是朱石麟那批南迁影人向新政权表示的一种“投名状”吧?在观看朱石麟导演的另一部影片《花姑娘》时,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影片中,李丽华扮演的花姑娘暗中听到两位护士小姐急着为游击队伤员送药而不惜冒险出逃,花姑娘由此毅然做出献身的决定。她在等汽车开出日军控制区后,对日军宪兵队长慷慨陈词,凛然怒斥。这时,我的眼睛有点模糊,头脑也有些恍惚,花姑娘的形象不知怎么似乎变成了江姐;尤其是片尾,司机驾驶汽车冲出日军控制区,又成功地甩下了那批只顾自己发国难财的自私商人,和两个护士小姐站在山冈,迎接满天朝霞时,影片奏出了贺绿汀作曲的《游击队歌》的变调旋律,这还是朱石麟吗?好像是蔡楚生吧!

影片《花姑娘》的张贴海报

抗战上海沦陷期间,朱石麟得国民党之允参加“华影”编导影片,战后却因国民党内部的倾轧而和一批影人被戴上“附逆”的帽子,这成为他的一块沉重心病,因此对国民党失去信心,这也是他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就去了香港的主要原因。朱石麟那辈影人很多都是谦谦君子,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进步,想努力跟上时代,甚至不惜迎合自己并不熟悉擅长的东西。1952年7月,朱石麟在写给女儿朱枫的家书中,说自己“在港从影六年,前三年还是糊里糊涂地过生活,后三年才开始从头学习,痛改前非”(朱枫、朱岩编著《朱石麟与电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9年)。这“后三年”,正是朱石麟参加并主持“长城”“龙马”和“凤凰”等电影公司,靠拢左翼影人,拍摄《误佳期》《花姑娘》等进步影片的时期。朱石麟的努力在当时也得到了相应回报,他编导的《一板之隔》(1952)和《一年之计》(1955)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但“毕竟是书生”的朱石麟他们,却往往摸不准脉搏,屡屡踏错节拍,最终酿成很多人生悲剧,令人心酸叹息。1948年,朱石麟导演了根据姚克的话剧《清宫怨》改编的《清宫秘史》,影片一问世即遭到进步影评的严厉批评,以后更因卷入“文革”政治而成为一部“无人不知”的“卖国主义的影片”。朱石麟当年在香港因看到姚文元的“大批判文章”而深受刺激,突然倒下,于1967年1月含冤去世,终年68岁。香港学者黄爱玲曾拿他与蔡楚生、孙瑜、吴永刚等同时代的“联华”系导演相比,认为蔡楚生他们“受到太多时代的干扰”,相比之下,“朱石麟战时滞留上海,战后南来香港,满怀委屈,但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倒因祸得福,电影事业几乎从没断裂过。他虽然当初跟正统的左翼电影并不合流,却在殖民地的香港,成为了左派电影的旗手,这也许是历史的讽喻”(黄爱玲《(故园春梦——朱石麟的电影人生)序言》,刊《故园春梦——朱石麟的电影人生》,香港电影资料馆2008年)。确是中肯之言。

岳枫(1910-1999),江苏丹阳人。中学毕业后即投身影坛,20世纪30年代初以导演《中国海的怒潮》和《逃亡》而出名,受到左翼影坛的激赏;旋又因执导《花烛之夜》等“软性电影”而遭到痛批。1948年去香港,先后效力于“长城”“国泰”和“邵氏”,导演有《荡妇心》《金莲花》《狂风之夜》《小楼春晓》《为谁辛苦为谁忙》等。岳枫从影四十余年,一生拍片九十部左右,也是一个多产导演。

导演朱石麟在影片《误佳期》拍摄现场

南迁影人大都擅长拍摄伦理道德片,他们离乡背井,胸中有着浓重的家国情怀;在商业氛围更重的香港,来自上海的他们,拍摄的作品又往往被认为具有阶级意识和进步特色,因而,坚持和妥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始终是纠缠他们的难题。岳枫1950年拍摄《花街》,严俊饰演男主人公相声艺人小葫芦,在面对日军表演时,岳枫给了他两个精彩的长特写表演镜头:“南京大屠杀,多少平民遭了殃……就让你们开路开路回东洋。”淋漓酣畅宣泄的结果自然是惨遭报复,小葫芦被日军打得头破血流惨叫连连,但他始终不肯求饶,挺过了劫难。影片结尾,胜利了,家里每个人要许一个愿,祖母:“愿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孙女:“让我们全家在一起,永不分离!”母亲:“安居乐业,万事胜意!”最后是父亲小葫芦:“我愿我们中国人强起来,不再受人欺负,从此天下再没有强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年上海南迁影人的“进步色彩”,难得的是,影片并不因此而显得生硬,相反电影语言娴熟,摄影拍摄讲究,一副气定神闲的专业气派。

和朱石麟、岳枫相比,李萍倩(1902-1984)资格更老。他生于杭州,毕业于沪江大学。1925年李萍倩在神州影片公司编导了《花好月圆》《难为了妹妹》等影片,一出手即获得较高评价。他导演的《歌场春色》(1931)是中国第一部片上发声的歌舞片,以后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时拍摄有《时代的儿女》《丰年》《女儿经》等片,在电影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李萍倩和朱石麟、岳枫、卜万苍、马徐维邦等人一样,也在“华影”拍过片。1947年他去香港,主要作品有《说谎世界》《绝代佳人》《三笑》等。他是较早靠拢左翼影坛的知名导演,其作品曾作为左翼影片的代表而被资方老板当众焚烧。他一生拍片近两百部,可谓高产导演,其编导的《绝代佳人》(1953)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1964年他导演彩色宽银幕音乐片《三笑》,片中演唱的长短歌曲达31首,大都根据紫竹调、知心客、吴江歌等江南流行小调重新填词,公映后轰动一时。《三笑》也是“文革”后较早引进内地放映的香港影片。1979年内地各影院放映时的盛况可以万人空巷来形容,在低物价的当时创下了4.2亿元的空前票房纪录,堪称是一个奇迹。李萍倩擅长拍摄通俗题材的商业片,尤其擅长改编各国文艺作品,他拍这类作品之多无人能及。但他有自己的改编三原则:1.不失原著精神。2.适合东方情调。3.要有反封建气氛。这次放映的《一代妖姬》,即改编自西方著名歌剧《托斯卡》(Tosca),但情节内容则完全中国化,是他最擅长的手法。

影片《误佳期》的张贴海报

以周璇、李丽华、白光、严俊、韩非等为代表的演员群体

在南下香港的女明星中,周璇出道较早,名声也最大。她歌、影双绝,在两方面都有许多优秀作品。曾在“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上放映的《西厢记》,是她在上海沦为“孤岛”期间拍摄的,片中她演唱了五首歌曲,其中《拷红》和《月圆花好》最受欢迎,当时几乎无人不晓。但若从电影的角度来衡量《西厢记》,此片实无可说之处。

周璇1946年去香港,拍的第一步影片是《长相思》,她饰演歌女顾湘梅,片中演唱的《花样的年华》和《夜上海》,已成为现代流行歌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次放映的《花街》,拍摄于1950年。“花街”既是片中角色生活的场所,也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代表了寻常巷陌,平民哀乐。影片描写花街十年变迁,九户人家历经北伐、抗战和胜利的悲喜生活,和老舍的《茶馆》《龙须沟》是相同的结构。周璇在片中扮演相声艺人小葫芦的女儿大平,表演细腻,感人肺腑。遗憾的是,这次放映的《花街》并非全璧,从情节上来看,这部拷贝至少缺了两本,也即大约三十分的时间,十分可惜。

影片《误佳期》剧照

李丽华是南下香港的女明星中主演影片最多的一位,成就也最大。李丽华年轻漂亮,戏路很宽,能演各类不同角色,她在《假凤虚凰》中扮演一个爱慕虚荣的寡妇,在《艳阳天》中扮演一个爱打抱不平的年轻学生,在《误佳期》中扮演一个朴素的工厂女工,而在描写抗战时期生活的《花姑娘》中则饰演一个爱国的妓女,在《说谎世界》中,她又饰演一个想在上海解放前夕的物价飞涨中获利的淘金者……而所有这些角色她演来都转换自如,不见斧凿之痕,充分显示了她作为一个性格演员的自信和底蕴。李丽华的艺术生涯延续了很长时间,对香港电影发展尤其是年轻演员的成长影响很大。2015年10月,92岁的她以其对电影事业的贡献,在台湾第52届金马奖上荣获终身成就奖,实为名至所归。

导演岳枫

根据普契尼歌剧改编的《一代妖姬》1950年在香港娱乐剧院首映,获得巨大成功,奠定了新成立的长城电影公司在香港影坛中的地位。该片由李萍倩导演,上海歌、影双料超级巨星白光主演。白光的形象很独特,当时曾有记者形容她“烟视媚行,冶荡挑逗”,故她登上银幕后,扮演的多半是妖冶浪漫的反派角色。但这个“反派”在很多角色上是要打引号的,绝非都是一律平面单纯。如白光在《一代妖姬》中扮演红伶筱香水,爱上了一位革命者,而后者被军阀虏获,最后红伶为爱殉情。这样一个角色你怎能说她是个反派?同样,她在《荡妇心》中饰演村女梅英,为自己深爱的青年的前途宁愿牺牲自己,最终沦落为妓女,也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悲剧人物。而她在《血染海棠红》中扮演的飞贼之妻淫荡无耻,逼良为娼,倒真是个十恶不赦的坏女人,但又风情万种,影评曾感叹其为一朵“魔性奇花”。看来,白光并非只能演“妖姬”,她的“冶荡”,更多的只是商业社会中身不由己的一种惯性行为,只是循众需求的一种固定面具。

严俊曾就读于北平辅仁和上海大夏,早年演出话剧,1938年开始从影,参加过“华影”。1949年赴港,时年32岁,正是年富力强,演戏经验又日趋成熟的大好年龄,加上他扮相好,戏路广,能演正邪两面角色,有“千面小生”之誉,故很快就成为当时香港影坛最红的男演员。这次上映的三部“长城”出品的影片《血染海棠红》《花街》和《一代妖姬》,男主角都由他担纲,可见其当年风头之盛。他虽然主演的影片超过百部,但不仅仅只是一位演员。1953年,严俊“演而优则导”,在“邵氏”首次执导《巫山盟》,因成绩优异,从此一发不可收,导演作品约有50部,代表作有根据沈从文长篇《边城》改编的《翠翠》。

导演李萍倩

韩非的扮相和严俊正好形成反差。他没有严俊硬朗英气的男子汉形象,个头不高,身板也显得瘦小,似乎适合扮演书房里的柔弱书生或者街头上的卖水果小贩。其实,韩非有丰富的从艺经验,成名很早,他年轻时从事话剧演出,是上海剧艺社和苦干剧团的台柱,曾因主演巴金名作《家》里的觉新一角而蜚声剧坛。1941年22岁时步入影坛,主演有《夜深沉》《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1949年赴港,在《误佳期》《一板之隔》和《中秋月》等优秀影片中有出色表演,是香港影坛的当红小生,其形象正好和严俊形成互补:严俊演的角色他基本无望,而他演的角色严俊同样也很难胜任,所谓青菜萝卜各有各的长处。这次上映的“龙马”出品的两部影片《误佳期》和《花姑娘》,都由他和李丽华搭档主演。1952年,韩非从香港返回上海,主演了《女理发师》《魔术师的奇遇》等影片,被誉为是中国影坛最优秀的喜剧演员。

周璇

上海南迁影人群体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香港拍摄的影片,可谓奠定了以后香港电影发展的基调,特别是在社会悲、喜剧方面达到了一个值得后人景仰的高度。他们以及受他们深刻影响并培养的后辈们以后更将香港电影推向了东南亚、中国内地甚至世界市场,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影片《花街》剧照

猜你喜欢
佳期影坛影人
让黑马来得更猛烈些!
燃烧自己,提醒后人——中国影坛五个“坏蛋”的传奇故事(下)
刘秋梅
Lady Gaga“千面女郎”进军影坛
四季歌
影人姚晨
旧时公馆风月 无尽牡丹佳期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