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玲
监管可能希望通过新政去杠杆、消除跨行业监管套利,降低基金子公司的通道类表外融资业务,同时督促行业回归主动管理。
基金子公司的野蛮生长或将告一段落,基金子公司疯狂扩张的背后暴露了风险隐忧。
自2012年首批基金子公司设立以来,短短三年,基金子公司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已经有79家基金公司设立了专户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高达9.84万亿元。
据了解,证监会于前期开展了专户子公司的业务评估和风险排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少数基金专户子公司风险隐患较大。
主要表现为:偏离本业,大量开展通道业务;产品结构嵌套,无视自身管理能力盲目拓展高风险业务;风控合规管理薄弱,激励机制短期化;资本约束机制缺失,资本金与资产规模不匹配;盲目扩大业务规模;组织架构混乱,无序扩张等。
今年4月,证监会对基金子公司销售、投后管理、资金池等业务下发多张罚单。其中,民生加银、东方汇智、宝盈基金等基金子公司被采取暂停业务三个月。
针对基金子公司存在的诸多乱象,证监会近期修订、起草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两份征求意见稿。未来将聚焦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二是扶优限劣,规范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
根据媒体曝出的《征求意见稿》,基金子公司设立门槛将大大提高。从过去的仅要求注册资本2000万元变成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满两年、基金公司管理的非货币基金规模不低于200亿元、基金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
据wind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共有105家基金子公司,只有34家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
目前已经递交子公司申请的7家拿到批文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新规下,专户子公司应当满足净资本不低于1亿元、调整后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净资产不得低于负债的20%等风险控制指标的要求。不符合规定的,给予一定的过渡期,但最晚应于2016年12月31日前达标。
这也意味着基金子公司未来开展的几乎所有业务都将有相应的杠杆限制和资本约束。风险水平越高的业务,资本要求越高。在民生加银资管总经理蒋志翔看来,这实质是监管去通道化和回归金融本源。
国泰君安亦判断,监管可能希望通过新政去杠杆、消除跨行业监管套利,降低基金子公司的通道类表外融资业务,同时督促行业回归主动管理。
一旦引入净资本约束,基金子公司将面临巨大的资本缺口。根据国泰君安测算,如果需要满足监管指标,预计全行业需要的净资本规模至少为207亿元,这大幅高于目前基金子公司实际净资本规模。基金子公司需要大幅补充净资本,规模较大的基金子公司或需要压缩业务规模。
近日,北京证监局已开始对辖区内基金子公司摸底,要求其上报净资本、风险资本等公司情况。
此前,基金子公司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制度红利与通道业务爆炸式增长。
由于信托、券商资管均受到风险资本和净资本管理限制,但基金子公司却仅有《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中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的限制。
过去三年,借助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基金子公司从信托、券商资管机构分享大块通道业务市场蛋糕。目前基金子公司超过80%的业务来自与银行等机构合作的债权类和财产权类通道业务。
相较于资本金雄厚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基金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其管理资产规模难以匹配。
“有了净资本的约束,更多的子公司会对业务进行筛选,把净资本比例用在含金量更高的业务上。未来,基金子公司须在去杠杆化与收缩通道业务的双重压力下,想办法寻找自己的业务突破口。”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
这也将倒逼很多基金子公司转型。尤其是受新规冲击较大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事实上,已有多家基金子公司意识到这种趋势,比如嘉实资本、南方资本等已经逐步摒弃通道业务,转向主动管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