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元
从湖南乡下老家过完节返蓉,有战友、兄弟相询:回家一趟,是什么让你最动情、最难忘怀?
我答,动情和难忘怀的东西多了去了,像母亲的腊肉、父亲的坟垠、姐姐的叮咛、乡情的淳朴……但再一个“最”字相问,颇让人思之又思,我最终的回答是故乡的炊烟——农家出来的子弟,不论他走得多远、走得多久都不会忘记故乡那一缕炊烟。炊烟,是故乡的情、故乡的生命、故乡的灵魂,它古老、圣洁、神奇、美妙。
我的故乡在湖南株洲仙井乡乐棠湾。这里炊烟缭绕,人丁旺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物华天宝,走近故乡山川秀美,稻谷飘香,草木葱郁,到处欢声笑语。
炊烟,是人性与兽性的分割线;炊烟是野蛮与文明的分水岭;炊烟是人间与地狱分道的标志与象征。没有炊烟生不如死,没有炊烟就意味人类失去踪迹。
炊烟,是村庄最原始最古朴的风景,它因村庄而诞生,村庄因它而美丽。有了炊烟,村庄便有了生机与灵气。
清晨,当朝霞染红天边,鸟儿会如时唤醒沉睡的村庄,唤醒辛勤劳作的人们,此刻,你会看到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几乎不约而同地按时升起软绵绵、轻悠悠的缕缕炊烟。天越来越蓝、雾越来越高,那淡淡袅袅的炊烟,好像条条丝带飘挂,又好像条条青龙盘旋,风儿轻轻吹拂,继而片片花絮飘散,淡淡地淡淡地慢慢随风消逝……
傍晚,伴随夜幕的降临,鸡猪鹅鸭的喧闹声渐渐安静下来,影影绰绰的村落上空便徐徐升起缕缕炊烟,这是怎样的一种极致与静美啊!看那村庄上空升起的圣洁:炊烟一片片,一段段,一束束,一团团,一丝丝,形态各异,交错相融,美轮美奂,浓淡相宜。在微风的作用下,宛如一条淡蓝色的绸缎随风起伏,有的似一片着色的云朵悠悠飘动,有的似一弯弯圣洁的飘带缠绕在村庄的头顶。这炊烟,似烟非烟,似雾非雾,似梦非梦,飘荡了数千年,摇曳着多少心帆,营造着多少梦幻。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依靠,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丛林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延伸了炊烟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河,就是这样一些生命的元素,很自然地勾勒出一幅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图。
故乡的炊烟连着一家人的希望,也是母亲的呼唤。记得小时候,每当放学回家,远远就会望见家中那低矮的屋顶上升起的炊烟,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看到了热气腾腾的一桌饭菜,还有她那淡淡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期盼,我知道,这是母亲的等待,是母亲的牵挂。此刻,心中是那么宁静而踏实。望着那随风消逝的炊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回家的脚步……“炊烟是一种温馨,一种安然,一种快乐,一种希望、一种幸福”,这也许就是我最初的人生感悟吧,从此也开始懂得了铭记。
之所以如此赞美、特别钟情于故乡的炊烟,那是因为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尤其是童年岁月,带给我太多的感动、信心、勇气和希望,并深深印入脑海,一生伴我前行。从小做砌匠的父亲就不在我们身边,是母亲带着我们姐哥仨生活在农村。由于那时我们尚小,家中就母亲一个劳力,即使一年到头出满全勤,到了年终分红,依然摘不掉“超支户”的帽子,父亲在外做活计也能挣些钱贴补家用,但仍是杯水车薪。不过,母亲很能干,处事件件得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用瘦小而结实的身体和无私的爱支撑起了这个温暖的家。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有很多人家春节后就断粮了,吃了上顿愁下顿,可我们即便红薯饭相配过渡,好歹没饿过肚子;每逢春节杀年猪,我家一定是全村最大最肥的,不会是最小最瘦的那一头,而这全都是母亲一个人的功劳。听母亲说,猪越肥,油越多,油多了才能养人。因为那时候肉不好买,买油就更加艰难。在农村猪油有很多用场,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挖一大瓢猪油煎几个荷包蛋,炒几颗花生算是最高礼仪了;做月子是千万离不开猪油的,据说猪油可以大补。到了杀猪这天,村里会有很多人来凑热闹看稀奇,然后在全村迅速传开:“毛嫂子喂的那头猪取了30多斤油嘞!”这时最高兴的当属母亲,满脸的喜悦透露出一种成就,一种自豪。这时候父亲也多半会在家,全家团聚。当晚一定是母亲下厨,父亲烧猪脚、猪耳朵、猪脑壳之类,我们姐哥仨烧火拾柴,大家一起动手,精心准备这顿丰盛的年饭,这才真像个过年的样子,幸福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而我们尤为开心快乐的是能穿新衣,放鞭炮,给压岁钱,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天伦。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在母亲的呵护下我们茁壮成长。
长大后,带着母亲的嘱托,承载着亲人们的期望,我参军远赴西南的四川,在部队八年后脱下军装在人海茫茫中穿梭忙碌,追逐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我努力着,在这飞速发展的成都渴望着寻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2006年,当我终于在成都购房,在城里安了家的那天起,我便知道自己再也看不到故乡的炊烟,再也吃不到木甑子里蒸出来的白米饭,再也闻不到故乡那芬芳的泥土味了。
从此,在这陌生而繁华的城市,我快乐、麻木地生活着,以至于有一天人近中年,从梦中醒来时倍感忧愁——我已远离了故乡,不知道等我老了的时候将会是怎么样?要知道当又一个傍晚来临时,再也不会有那呼唤我归家的袅袅炊烟。难道只有靠回忆?时代在推陈出新,炊烟似乎与社会的繁荣水火不相容,城市里炊烟已然绝迹,现代化的厨房里没有了土灶,没有了柴草,更没有泥土制成的烟囱,自然也没有了那袅袅炊烟。乡村是炊烟最后的一块领地,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地变化着,那袅袅的炊烟也快要消失了。
曾几何时,我多少次梦回乐棠湾,梦回芦下桥——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依然炊烟袅袅,再熟悉不过的情景温馨依旧,炊烟下的母亲仍旧不知疲倦地整天忙碌着。不一会母亲就把香喷喷的饭菜端到面前。天啊!这哪里是饭菜哟!这分明是一颗滚烫的慈母心。那薄薄的像雾、像风、像雨、像彩带、像轻纱的炊烟,给人在旅途、身处异乡的游子多少的感慨与思念。此刻,我已明白那阵阵炊烟是吹不散的故乡情,是妈妈手中放飞的爱,也是凝聚着亲人无限的期盼。
如今,当我这个他乡的游子重新归来时,母亲已经老了,但老屋依然屹立,只是历经几十年风雨冲刷,略显沧桑,故乡也改变了许多,唯独没有改变的是那炊烟。当我踏上家乡的土地,看到缕缕炊烟,心情却与从前有所不一,既感到亲切又有些陌生,还带有一丝丝的惆怅。回到老家,母亲还照样用老灶做饭,当炊烟袅袅升起,它让我找回的不仅仅是魂萦梦绕的那幅美丽的画卷,更多的是关于那些温馨、淳朴的乡村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先逝的父亲那一份深切缅怀……
凝望炊烟,心中感慨频生。故乡的炊烟哟,你不仅仅只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也还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段如歌的岁月。欣赏你,我们可以感念生命的质朴与真情;细读你,我们可以滋生许多的人生况味;品味你,我们可以认识人与自然在淡定、安然、静美中的殊途同归。在你袅袅的乡村风情里,我们尽可袒露自己的胸怀,尽情放松自己的心情,让这颗已经疲惫的心,伴着淡淡的你,在坐看云卷云舒、追风逐月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在时间的沉淀中,任那缕漫溢乡间的你,让自己在感动中寻回久违了的安宁与恬静。
淡淡的炊烟,飘袅在记忆的天空中,牵引着我思乡的脚步。守望故乡的炊烟,我的脑海常常回旋母亲说过的那句话:有炊烟的地方一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