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模式及路径优化探析

2016-06-02 01:36黄秀云
北方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龙凤贫困户精准

黄秀云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是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脱贫问题。基于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精准扶贫试点的调查,对当前扶贫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及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了“358”的综合扶贫模式,制定出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和定向扶贫三种扶贫路径,注重绩效评价,并提出解决瓶颈问题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起到指引作用。

关键词:精准扶贫;“358”模式;产业扶贫;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24-02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提出的。所谓精准扶贫,是指扶贫工作要做到精确、准确,即无论是扶贫对象的识别还是扶贫措施的实施都要做到精、准。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已接近两年时间,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工作实践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对恩施市龙风镇扶贫试点所做的调查,对当前扶贫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当前工作中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瓶颈问题的对策,为放大试点效应、推进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指引方向。

一、恩施市龙凤镇精准扶贫模式

2013年初,恩施市龙凤镇被确立为国家级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域。两年来,湖北省、恩施市(县)、乡各级领导群策群力,在摸清龙凤镇贫困人口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出来了“358”的综合扶贫模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机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358”扶贫模式是指:实施三种扶贫路径、创新五类实施机制、破解八大难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三种扶贫路径

一是实施产业扶贫。对有一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分村分户制订产业扶贫措施。 二是实施搬迁扶贫。对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贫困对象,实施生态搬迁扶贫。三是实施定向扶贫。对因病、因灾、因残致贫等对象,提高最低保障标准,开展大病医疗救助,实行“兜底”扶贫。

(二)创新五类实施机制

1.创新投融资机制。按照大类统筹、小类调整的原则,整合财政资金用于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探索将投入产业建设的财政资金按一定比例作为农民在企业或合作社中的股份,允许财政补助资金形成固定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理,增加农民资本收益;探索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盘活镇级国有资本存量,注重财政资金与担保、再担保政策性保险等金融手段协调配合,放大财政资金效益。

2.创新镇村治理机制。建立优秀村医、村教进村级班子、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农民办事不出村“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实施社区网格物业化管理、建立民事调解等多元化公共服务组织。

3.创新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培育和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依法对农村山地林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财产所有权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关产权进行交易,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农村股份合作社,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量化折股,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设施(设备)等生产要素入股,通过资本注入、项目补助、农业佣金、产业担保、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新型股份合作社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创新土地综合利用机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索农户分散拆旧、集中建新的土地增减挂钩模式,实现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按照“统一规划、分户自建、统一验收、兑现奖补”的办法,探索土地整理项目农户自建模式;按照“政府统筹、整合资金、统一实施”的原则,探索整合资金、统一实施项目模式;按照“政府监管、企业参与”的原则,探索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模式。

5.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构建“大校带小校”的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放到基层,建立优质医院与镇村医疗机构紧密型合作机制,解决基层医务人员紧缺、医疗水平低、老百姓不信任等问题;整合社区文化、体育、科普、广播电影电视、党员教育活动室资源,建设村级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

(三)破解八大难题

1.解决“增收难”问题。结合生态产业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发展茶叶、烟叶、蔬菜、畜牧、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让贫困户达到“三个一”(一户1亩致富园,一户参加1个专业合作社,一户一年至少出栏1头商品猪)目标;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力度,使其掌握1至2门就业技能,提高困难群众就业能力,确保1户特困户有1名就业人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2.解决“上学难”问题。加快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改善贫困学生就学环境;加大贫困生助学力度,使贫困生能上学、上好学;加大职业教育助学力度,免费让贫困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一门致富技能。

3.解决“看病难”问题。加快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强贫困户就医保障,适当降低贫困户看病“入门”费用,适度提高贫困户大病报销比例,并对大病贫困户实施“社会救助”。

4.解决“住房难”问题。整合现行扶贫搬迁、环境整治、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奖补政策,分户制定贫困户房屋改造计划,确保贫困户住房达到最低住房保障要求。

5.解决“行路难”问题。加大通畅公路、村组公路建设与养护力度,消除村级经济断头路,努力实现户户通公路、村村通班车,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目标。

6.解决“饮水难”问题。加快推进水厂建设,集中解决贫困户饮水难问题。对无法搬迁但存在饮水困难的贫困户,建设小水窖,实现贫困户安全饮水。

7.解决“用电难”问题。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因地制宜实施大电网延伸工程,努力解决农村电压不稳问题。

8.解决“留守难”问题。积极发展适合留守妇女致富的项目,开展“留守家庭生产互助活动”,创造条件让留守妇女由“守家园”转“建家园”;落实各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制度,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探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模式,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龙凤镇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

(一)精准识别确保扶真贫

为确保扶真贫,龙凤镇建立了严格的识别标准。立足龙凤镇的实际情况,将贫困人口状况细化为25项量化指标,识别出贫困人口6,338户、20,618人。并对贫困对象按贫困程度进行细分,其中一般贫困户5,826户、19,515人,特殊困难户512户、1,103人。同时,对各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将贫困人口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文化、无致富门路、居住环境恶劣等原因而致贫。而且,对贫困户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进出有序。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要及时“销号”,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返贫的贫困户要及时“挂号”,避免信息与管理错位,确保扶贫工作不漏掉任何一个困难户,当然也不能对已经脱贫的村民继续进行扶持,这正是扶真贫的真谛所在。

(二)因户施策确保真扶贫

1.对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的困难户,提高最低保障标准,开展大病医疗救助,实行“兜底”扶贫,并引导特困户至少种植一种经济作物或养殖一类家禽,实施“四个一”结对帮扶(一名党员干部、一家企业或单位、一家金融机构共同帮扶一户贫困户)。

2.对于缺资金的困难户,开展“滴灌式”扶贫,分村分户建立产业帮带措施,直接将产业发展资金补助到人到户。

3.对于缺技术、缺文化、缺劳力、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开展“喷灌式”和“池塘式”扶贫,实施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烟草配套等惠农项目,形成“一村一品”、“一区一园”的产业布局,并开展技术培训。或者通过农民合法产权参股,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从规模化经营中分享红利。

4.对于因居住环境恶劣的困难户,坚持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差额奖补、梯次搬迁的原则,引导贫困人口向“一主两副九个中心社区三十三个一般社区”搬迁;整合扶贫、危房改造等专项资金对搬迁户给予差额奖补,对不同搬迁对象分类指导,鼓励搬迁户建设特色民居,发展配套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此外,对全部困难户实施思想扶贫,强化“经济贫困但思想不能贫困,接受帮扶但不能依靠帮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对象劳动技能,鼓励通过就业创业告别贫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亦才能真正脱离贫困。

(三)精准管理确保责任到人

精准管理是确保扶贫责任得以落实的关键。恩施市龙凤镇强化以精准扶贫为全镇的中心工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健全扶贫队伍,责任到人。书记市长挂帅出征、专职副书记一线作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扶贫办合署办公,实行市级领导精准扶贫责任全覆盖;乡镇专职副书记兼任扶贫办主任,每个乡镇明确2-3名干部专司其职,重点贫困村实现精准派驻扶贫工作队、精准选派第一书记负责扶贫工作。二是制定精准扶贫作战图,层层签订“军令状”,推动整体扶贫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进出有序,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要及时“销号”,对返贫的贫困户要及时“挂号”,避免信息与管理错位。

(四)精准考核确保扶贫效果

为了确保扶贫效果,龙凤镇建立了过程、结果双向考核机制,采用定量、定性双重评价方法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是:一是将乡镇办扶贫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调整为70%、市直单位调整为30%,定量定责,跟踪督办;二是将整村推进、扶贫搬迁纳入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公开承诺,接受监督;三是制订《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标准及验收办法》,引入中介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确保扶贫工作如期完成,务求实效。

龙凤镇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时间尽管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从扶贫效果来看成绩斐然。一是,至2015年底,龙凤镇2 499户7 804人率先实现脱贫目标,脱贫率达到37.85%。二是,完成退耕还林2.7万亩,整理土地1.08万亩,种植烤烟4 250亩,新建茶园8,000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流转土地五千余亩。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重点贫困村集中,累计实施项目132个。四是,在扶贫资金筹集方面,以产业发展基金、县域经济调度资金建立资金池,协调银行按1:5的比例放款,为精准扶贫提供了资金保障。五是,“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基层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金融扶贫、农村产权交易、电商扶贫、城乡学校医院共同体等成果在全恩施州推广。

三、精准扶贫实践中的瓶颈问题及对策

(一)简单扶贫导致脱贫假象

所谓简单扶贫,是指对于特困户,在帮扶过程中,扶贫责任人只是想办法送去一定的资金、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如种子、树苗等),或者对其房屋进行修建、改造等等。这些措施只是对贫困户暂时给予了输血,暂时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但是并不能增强其造血功能,容易造成脱贫表象,或者当年确实已经脱贫,而次年一旦离开帮扶资金和物资就会立即返贫。因此,简单扶贫不是真扶贫,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使扶贫效果具有可持续性,只有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永久脱贫。

(二)贫困地区缺劳力现象普遍

在贫困人口中,大多属于老、弱、病、残人员,或者是留守儿童、老人,或者是五保户老人,年轻力壮、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出现空壳现象,这是导致农村滞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劳动力的问题是产业扶贫的关键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地办产业吸引年轻劳动力就近就业,是当前及以后进行扶贫工作的关键,比如发展村级集体产业,因地制宜地创新,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分享成果的“盈利模式”。开展村级集体产业,需要将涉农资金、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整合起来,将所有能劳动的村民聚集起来,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由村干部或者致富能人牵头,带领村民们走上集体致富之路。当然,政府有必要对这种村级集体产业进行政策扶持,比如减免税等,尤其是解决产品销售门路问题,这是产业扶贫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盲目投资不计绩效

为了开展扶贫工作,从国家、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筹集了大量的扶贫资金,这些资金由地方各级政府来规划使用,有些项目的开展可能仅仅是某些领导的一厢情愿(打造面子工程),并无经济效益可言。比如,打造龙马风情小镇,其中将投资八千万元左右,建设一个五星级酒店和一个商贸旅游开发小区,看来龙马镇并不具备旅游、休闲的条件,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且道路极为不安全(道路狭窄、弯道多)、闭塞(不通往任何其他乡镇或城市)、无原生旅游景点等等。总之,在笔者看来,打造龙马风情小镇的旅游项目所耗巨额资金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有限的资金能否用到刀刃上,应该建立配套的绩效评价机制,对于每一个项目在开展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开展后要进行绩效评价,并且要与责任人的年终考核挂钩,避免盲目投资。

四、结语

恩施市龙凤镇作为全国的扶贫试点区,创造性地建立了“358”扶贫模式,通过两年的扶贫工作实践,取得的扶贫成效斐然。因此,“358”扶贫模式值得在恩施市乃至全国推广。当然,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点和困境,需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扶贫机制进行修正和补充。另外,贫困地区正好赶上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作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应该迎难而上,抓住机遇,把产业发展起来,把经济搞上去,在走出贫困道路的过程中扮演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 鹍.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意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基于对广东省和湖北恩施的调查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8).

[2] 胡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精准扶贫实践的难点与对策——基于安徽省安庆市精准扶贫的调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8).

[责任编辑:杨秀华]

猜你喜欢
龙凤贫困户精准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传统龙凤纹在当今首饰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三全:收购龙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