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中的香港城市影像空间建构

2016-06-01 00:20丁忠伟朱格明
今传媒 2016年5期
关键词:怀旧消费主义空间

丁忠伟 朱格明?

摘 要:2015年9月25日全国公映的《港囧》刚上映便席卷整个国产票房市场。作为徐峥创造的“囧途系列”第三部,《港囧》在延续公路喜剧类型片套路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奏,全片更像是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影像建构与空间表达。导演刻意营造的港式情结与岁月积淀下引发的集体“怀旧”热潮成为票房制胜的法宝。但值得注意的是,怀旧影像狂欢下的实质却是消费主义的隐形书写。

关键词:香港;《港囧》;空间;怀旧;消费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5-0096-02

一、道德的地理空间

学者邵培仁认为:“人们总是根据特定地方的特定人群,进行有关“善”与“恶”、“对”与“错”、“正义”与“非正义”等道德假设与论证,来试图建立日常道德的地理形势。[1]”我们仔细分析徐峥的公路喜剧《港囧》不难发现,在《港囧》中可以看到一个不和谐、充满矛盾冲突的家庭(父母对其理想的反对、三姑六婆的家长里短、麻烦缠人的小舅子......)。徐来放弃画家梦想,在内衣设计公司上班,成天面对着模特的尴尬工作环境等畸形的地理空间都向我们展示了徐来人到中年面临的危机与压抑。作为蔡波家的倒插门女婿心里一直对初恋杨伊念念不忘。正如他所说:“只要我俩距离小于一米就会发生灾难”。杨伊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恋人,就像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揭示的那样,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杨伊就是那朵得不到的“红玫瑰”,青葱岁月留下的遗憾和残缺感让徐来跑到香港与杨伊见面。徐来在多方压抑下演变成了对现有秩序、道德体系的反叛者,他渴望逃离自己身处的既定道德地理空间,去寻找逝去的爱情以及他心中的理想。因此,影片运用镜头生动地记录与再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香港特色都市景观中的“文化地理”。《港囧》中的徐来瞒着蔡波“一路囧途”、排除万难与初恋“私会”的行为彻底挑战了伦理道德秩序,并一路被尾随着的蔡拉拉不断批判与阻拦。徐来究竟是应该知足常乐继续与蔡波过日子,还是追寻理想的步伐与初恋杨伊再续前缘?影片对婚恋伦理观念的挑战被最后徐来突然意识到蔡波(身边的才是最好的)后,情节发生突转,徐来又重新回到了蔡波身边。主流意识形态又巧妙地缝合了这一切,人们熟悉的大团圆再次上演……

二、拼贴的音乐与空间

看过《港囧》的观众就知道,影片中此起彼伏的港式金曲、粤语老歌无疑是一大看点。音乐有着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功能,但凡事物极必反,拿捏不当或过度堆砌会破坏影片整体节奏。我们知道,“拼贴指的是“一种关于概念或意识的自由流动的、碎片组成的、互不相干的大杂烩似的拼凑物……它以矛盾和混乱沾沾自喜”[2]。影片开头,徐来和杨伊去小礼堂画电影海报时配了一曲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恰如其分地勾起了人到中年的徐来埋藏心底的那份、对往昔初恋情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愫。二十年后同学聚会上与杨伊“想象的”重逢一幕用了张国荣低吟浅唱的《为你钟情》,同样很是应景。就在此刻画风突转,片头演员介绍使用快速剪辑的香港地标、热闹繁华的都市景观,配上张学友狂野的摇滚曲风《饿狼传说》瞬时打破了安静的氛围。当拉拉按下遥控器时候,头盔被炸开的徐来从电梯里踉踉跄跄走出时突然插入一曲《上海滩》,营造出的笑点显得有几分生硬尴尬。再者,学者巴赫金在他关于狂欢化诗学的论著中认为,“狂欢化的渊源就是狂欢节本身......在狂欢节中,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颠覆现存的一切,重新构造和实现自己的理想”[3]。经典歌曲的拼贴与泛滥,其实质是导演吸金的法宝。导演极尽所能地迎合观众,观众在集体狂欢式的视听享受中获得快感、消解深度。此外,仔细审视这些粤语歌曲发现,不仅是由香港词曲界殿堂级人物如黄霑、顾嘉辉等人创作、香港流行歌坛顶级明星演唱而且是电视剧或电影里奉为经典、旋律回味隽永的港式金曲。使用粤语方言演唱的流行歌曲低沉婉转、独具地域性特色。这些金曲的插入满足了影片观众对香港自然、人文地理空间的替代性想象。与目前一些商业片中使用的洗脑歌曲如《三枪拍案惊奇》中小沈阳演唱的《我只是个传说》,《万万没想到》中恶搞一通的《大王叫我来巡山》流于纯粹的听觉感官刺激、“过把瘾”相比,这些金曲是一代港片迷心中挥之不去、回味隽永的佳作。《港囧》中植入大量的粤语流行金曲同样见证了港产片的黄金时代,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这块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异域城邦,地理空间的怀旧、认同、凝视与窥探的欲望。

三、怀旧的空间

作为徐峥创造的“囧途系列”第三部,《港囧》在延续公路喜剧类型片套路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奏”,与以往不认同的是,全片更像是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影像建构与空间表达。所谓“空间性(包括空间位置、范围、关系和结构)是社会行动建构的产物,是社会过程的后果[4]。徐峥于2015年9月25日上映的《港囧》作为其“囧途系列”的第三部将叙事地点放置在香港这个时尚与传统并存的都市空间且收获了不俗的票房,与此同时也标志着徐氏公路喜剧发生了一些变奏——着重表现某座城市历史影像、视觉空间。徐峥把“怀旧”作为主打,使《港囧》弥漫在一片怀旧氛围中,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雷蒙·威廉斯在《乡村与城市》一书中认为,“怀旧只有在某些场合,某些时间才有可能发生,怀旧是对都市体验的一种神秘反应”[5]。《港囧》在影片的开头一场便串联了大量的怀旧元素,例如徐来与杨伊一起画电影海报以及电影院内观影的场景设置,银幕上陆续出现的《秋天的童话》《胭脂扣》《新不了情》《阿飞正传》《甜蜜蜜》等多部影片,掀起了受众的怀旧情绪。80、90后被港片熏陶下的一代人,在《港囧》中集体重温、重拾经典记忆、向逝去的青春致敬;其次,片中出现某剧组违规操作拍摄《古惑仔大战铁头人》,蔡拉拉换上满是纹身的紧身衣等情节以及后来“古惑仔街头火拼”的场景设置,把观众带入到了对刘伟强导演香港经典系列电影《古惑仔》的追忆;再次,蔡拉拉打翻黑帮大佬父亲的骨灰盒与黑社会的一场追逐戏中,导演向我们展示了香港电影中常见的、香港平民住宅建筑的代表——公共屋邨。“公共屋邨是最具有象征意味的空间,因为公共屋邨作为香港底层民众赖以生存的地方,是代言港人‘家在香港意识的重要意象”[6]。不难发现,香港这座城市好似一个双面娇娃。这座城市空间里,既有高档写字楼、商务区也有代表普通市民阶层世俗生活的公共屋邮。在这片看似截然不同、被区隔开的社会空间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存共生。随处可见的公共屋邮已成为独具香港特色的符号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经历新移民时期漂泊无依的香港人扎下的“根”。因此,在很多港产类型电影、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种景观,导演通过对公共屋邮的空间展示,同样是营造怀旧情调吸引受众、投其所好。其次,怀旧“提供的不仅是在日渐多元、酷烈的现实面前的规避与想象的庇护空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共同构造了......一种心理与消费的需求和满足”[7]。诚然,徐峥的《港囧》以“怀旧”作为导演个人情感、信仰的投射,观众可以暂时逃离现实世界快节奏下的精神空虚与浮躁纷扰,转而进入一个理想主义的、充满港式情怀的那种经典与美好,寻找并集体消费一种“共同记忆”。提到香港,潜意识里会联想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建筑群、维多利亚港、铜锣湾、尖沙咀、拥挤的街道、大大小小的茶餐厅等城市景观。在《港囧》的片头,导演正是通过运用一连串的快速剪辑将香港忙碌、快节奏的都市空间重组、建构、展示给观众。这些城市景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学维度上的城市景观,其背后更多的是对“消费主义”的传播、渗透。人们看到各种摩天大楼、大型的商场自然会联想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被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俘虏。同样,被消费的还有性。学者包亚明在《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中认为,“酒吧等娱乐场所......不单纯是具体实在的地理意义上的空间、而是混合了人们的想象、企盼、错觉的综合体”[8]。徐来找开锁王一段来到某夜总会,苑琼丹饰演的老鸨以及诸多衣着暴露的小姐身着卡通人物服饰,手铐、脚链等捆绑工具无不暗示了一种性文化。我们知道,香港影片中常常出现酒吧(如兰桂坊一带)、红灯区之类的纸醉金迷、流光溢彩的场所以及性感女郎。《港囧》将这种港式“性喜剧”的情节、空间放大,不仅激起了观众的怀旧情绪,也满足了观众(尤其是男性)的窥视欲与想象。

四、结 语

观众敲上三五好友,买份爆米花,坐在如万花筒般变幻莫测的银幕前如痴如醉,在《港囧》建构的怀旧镜像空间里徜徉、集体想象与狂欢。拼贴重组的港式”怀旧影像”昙花一现之后依然是世俗生活的琐碎。《港囧》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它是成功的,徐峥创作的囧字系列电影就像可以不断复制、繁殖的细胞。从公路喜剧“在路上”的囧途叙事到如今《港囧》干脆集中火力以一座城市景观空间的阐释表达,将来又会出现个什么囧,是见好就收还是继续缔造票房神话?中国公路喜剧未来发展何去何从,笔者在这里不敢妄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国产电影难免会存在急功近利、商业片泛滥等现象,在这种格局下,电影作品如何坚守自身艺术涵养,而不是沦为赚钱的工具或是单纯制造快感的机器,都是导演和制片人要深入思考和把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杨丽萍.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0.

[3]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 Raymond Williams.The Country and the City[M].London: Chatto,and Windus,1973.

[6] 张燕,刘伟强.香港电影的潮流推手[J].现当代电影,2012(2).

[7] 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8] 包亚明,王宏图,朱生坚.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怀旧消费主义空间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空间是什么?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创享空间
人造凶猛
最高衣橱
中国书吧设计的走向与思考
虚与实的倒影
老月饼的“怀旧”况味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