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文倩
中国古代的行旅生活
接风洗尘
○郗文倩
长途旅行之后抵达目的地,当地亲友常要设宴招待,为之“接风洗尘”,这在古代既是习俗,也是礼仪,今人亦如此。
“接风”一词最早见于元曲,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有“便安排酒肴,与孩儿接风去来。”元曲是俗文体,里面保留很多口语,可见“接风”一词在当时已是日常通用的俗语了。为什么叫“接风”?大概行旅者一路“风尘仆仆”“风吹雨打”,甚至“风餐露宿”,最后“风雨无阻”的到达,这行旅过程始终与风”同行,那接到了“风”自然也就是接到旅行者了。当然,这个解释,属于望文生义的乱发挥,只能入“魔鬼词典”。
“洗尘”一词比“接风”出现的早,也称“洗泥”。《大宋宣和遗事》是宋元笔记小说,里面讲到宋代名妓李师师一度受宠于宋徽宗,然私下又与另一爱慕者贾奕小酌,恰被高俅撞见,惊慌之下,李妈妈打圆场说:“这人是师师的一个哥哥,多年不相见,来几日,也不曾为洗尘;今日办了几杯淡酒,与洗泥则个。”含含混混地就把这事暂时瞒混过去了。李妈妈又说“洗尘”,又说“洗泥”,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但避免了重复,语言就活泼生动了许多。苏轼《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褫酒次韵诗》云:“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是把“洗尘”拆开说的。相比“接风”一词,“洗泥”、“洗尘”就很好解释:长途跋涉,自然灰头土脸,抵达后洗脸洗头濯足沐浴,洗除旅途尘泥的同时,也一并去除跋涉的乏累,这个词说的真是很实在。
接风洗尘,不光是打盆水洗洗了事。《水浒传》第3333回,宋江来到清风镇花荣驻地,彼此拜见后,花荣“请宋江更换衣裳鞋袜,香汤沐浴,在后堂安排筵席洗尘”。香汤沐浴,这就正式得很了。当然,洗濯都是铺垫,重心还是筵席,俗称“接风酒”。只不过,经济状况不同,远近亲疏有异,这接风酒的场面也自然不一样。
《红楼梦》第4 4回,薛姨妈带薛蟠、宝钗等人投奔荣国府,荣府“合家俱厮见过,又治席接风”,这里接的是至近的亲戚,接风酒自然要隆重些。《水浒传》第2626回,武松出差回来后,为弄清武大死因,特请邻居们吃酒,邻居们说:“小人们都不曾与都头洗泥接风,如今倒来反扰。”邻居们白吃一顿酒,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便依礼寒暄致歉。假若真为武松洗泥接风,也就是粗茶淡饭外加些酒肉而已,和贾府里的接风宴比较,就好比刘姥姥家之于大观园。
同样是接风,这酒席上的气氛也是各有差异的。《红楼梦》第1616回贾琏护送林黛玉回家奔丧归来,凤姐摆酒接待。在家里“接”远归的丈夫,接风酒自然就可随意些。因房内别无外人,凤姐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可赐光谬领否?”贾琏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俩人一本正经的官话应答,其实眉眼飞动,接风酒不过是年轻小两口打情骂俏的引子。《水浒传》第5050回,宋江率队打祝家庄得胜回山,“寨里头领晁盖等众人擂鼓吹笛,下山来迎接,把了接风酒”,这酒筵一定是粗豪实在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喝到兴处,喧闹逗骂。
如今,交通日益便利舒适,人们对出行的态度也越来越从容,风尘仆仆渐渐变成象征性的修饰语,接风宴也简化了。不过“接风洗尘”的含义没变,几千年前,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接风洗尘”也同样表达了这久别相逢的欢欣。